今年六四集會申請被拒,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6月30日正式被警方以「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名起訴,上星期保釋被拒遭還押。今日(9日)於西九龍法院提堂覆核保釋,鄒幸彤選擇自辯。裁判官陳慧敏拒絕其保釋申請,須還押至7月30日再訊。
旁聽席爆滿,鄒幸彤精神飽滿,穿著白色格仔恤衫,甫踢進法庭便向旁聽人士揮手,呼喊「多謝大家嚟呀!」在場人士亦揮手回應「幸彤加油!」選擇自辯的她左手拿著一疊文件,首先向法庭提出豁免《刑事訴訟程序條例9P條》,即豁免對報導保釋法律程序的限制,遭裁判官拒絕。
六四前夕,鄒幸彤於個人社交媒體表示會「堅守32年的約定」,點起燭光。她在六四清晨時份被捕,其後獲釋。據悉,鄒幸彤被指在個人Facebook、Twitter及明報刊登共兩篇文章,內容被指煽惑身份不詳的人士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
她亦涉及另外兩宗案件,包括被控在上年六四晚與其他被告「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及「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她另涉及一宗案件,被指在6月29日呼籲參與被警方反對及駁回上訴的七一遊行,案件仍在調查中。

分題
後記:
回想六月三日晚,冒昧拜訪鄒幸彤補做訪問,直至今天在庭上聽她的案件聆訊,只不過事隔一個月。
第一次的法庭報道便「獻給」了鄒幸彤上星期的提訊。說到法庭,我不甚喜歡到法庭聽審,法庭是個現代化刑場,將我們所認識的人剝皮削骨,一秒之間定人生死。像今天的聆訊,將要面臨再度還柙的她,要為自己的自由而自辯,發言卻被中途喊停,一句不相關便失去辯護的機會。而上星期首次提堂申請保釋,任憑辯方代表律師的發言多有說服力、多扣人心弦,聆訊的案情細節一如以往受法例限制而不獲准報道。作為法庭的記者只能顧左右而言他,無法寫出案情的關鍵。
今天,看著站在犯人欄的鄒幸彤,我久久未能把目光移開,因她身上仍閃耀著自信堅定的眼神。過往在支聯會常委會認識到她,就特別留意她。她是支聯會比較少有年輕的成員,又是唯一一個女性常委。除此之外,當時還留意到她不只著力支聯會的工作,還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當有人對中國公民社會現況,她都會不厭其煩講解她所了解及其分析,我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社會氣氛低迷,在我而言,一個剛畢業的年青人,無力感特別重。唯獨由鄒幸彤的口中說出一個又一個維權人士在內地堅持著的事蹟。令我有感即使路有多難行,身旁總會有同路人支撐著彼此;就像支聯會常委、義工及市民到場旁聽撐著她一樣。
今年六四,特別難行,即便如此,被推到浪尖的她都多次強調不會退讓底線,寄語港人要克服心中恐懼,她亦會同行,作為一個實踐者。
鄒幸彤教曉了我們有關「勇氣的一課」。

「709大抓搜」發生在2015年,200多個維權人士、民運人士、草根團體領袖一晚被消失,下落不明。六年過去,被捕人士,如吳淦、胡石根等仍在受牢獄之苦。家儀關注內地維權事件超過20年,稱對現況倍感無奈「真係好無奈,想救都救唔到幾多個,香港呢邊都開始拉到冚冚聲。」
劉家儀寄語,爭取自由無分國籍,「我們都同樣面對同一個專制政權,32年來中共如何打壓內地維權人士,香港會在這幾年面對一個濃縮版,亦是全球的自由之戰。」
不過,她補充與鄒幸彤參與社運多年,有心理準備情況轉壞,「出來捍衛一種價值,一定會有代價,尤其是面對如此政權。」
發生「709大抓搜」的當年,香港不少民間團體、社運人士均發起行動聲援,反對中共此等不人道行為。劉家儀指,現時香港政治氣氛每況愈下,「要中斷兩地的資訊,不給機會齊上齊落,香港如此境地,所有事都變得十分敏感,我們也不想連累內地的維權人士,但凡事總有辦法,我們亦不會輕易放棄。」
案件編號:WKCC2595/2021

後記:
回想六月三日晚,冒昧拜訪鄒幸彤補做訪問,直至今天在庭上聽她的案件聆訊,只不過事隔一個月。
第一次的法庭報道便「獻給」了鄒幸彤上星期的提訊。說到法庭,我不甚喜歡到法庭聽審,法庭是個現代化刑場,將我們所認識的人剝皮削骨,一秒之間定人生死。像今天的聆訊,將要面臨再度還柙的她,要為自己的自由而自辯,發言卻被中途喊停,一句不相關便失去辯護的機會。而上星期首次提堂申請保釋,任憑辯方代表律師的發言多有說服力、多扣人心弦,聆訊的案情細節一如以往受法例限制而不獲准報道。作為法庭的記者只能顧左右而言他,無法寫出案情的關鍵。
今天,看著站在犯人欄的鄒幸彤,我久久未能把目光移開,因她身上仍閃耀著自信堅定的眼神。過往在支聯會常委會認識到她,就特別留意她。她是支聯會比較少有年輕的成員,又是唯一一個女性常委。除此之外,當時還留意到她不只著力支聯會的工作,還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當有人對中國公民社會現況,她都會不厭其煩講解她所了解及其分析,我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社會氣氛低迷,在我而言,一個剛畢業的年青人,無力感特別重。唯獨由鄒幸彤的口中說出一個又一個維權人士在內地堅持著的事蹟。令我有感即使路有多難行,身旁總會有同路人支撐著彼此;就像支聯會常委、義工及市民到場旁聽撐著她一樣。
今年六四,特別難行,即便如此,被推到浪尖的她都多次強調不會退讓底線,寄語港人要克服心中恐懼,她亦會同行,作為一個實踐者。
鄒幸彤教曉了我們有關「勇氣的一課」。

裁判官聽罷雙方陳詞,決定拒絕期保釋申請,鄒幸彤須繼續還押至7月30日再訊。
今天亦是「709大抓捕」的六周年,六年過去,內地不少維權人士仍身陷囹圄,自由無期。鄒幸彤多年戰友、「天安門母親運動」成員劉家儀在聽畢聆訊後感觸良多,「今天是709大抓捕,阿彤的發言雖被叫停,但仍聽到阿彤發言時都有過兩聲哽咽」。
天安門母親成員:六四已在香港發生
家儀不忿保釋被拒這結果,諷刺的是,鄒幸彤是個律師,在她還有自由時,幫助的就正正是飽受文字冤獄的維權律師,如今她在香港亦面臨同一樣的控罪。
「內地的環境愈來愈糟糕,全部(維權案件)都是以言入罪,都是文字獄。幸彤都沒有take action (沒有行動),用文字、言論便被捕了。大家當年覺得由我們support (支持) 八九民運人士,到今天其實六四已在香港發生,六四之後發生每一件中共打壓爭取民主自由的維權人士的每一個步驟,都已開始在香港發生,真係好心酸。」
天安門母親成員劉家儀

「709大抓搜」發生在2015年,200多個維權人士、民運人士、草根團體領袖一晚被消失,下落不明。六年過去,被捕人士,如吳淦、胡石根等仍在受牢獄之苦。家儀關注內地維權事件超過20年,稱對現況倍感無奈「真係好無奈,想救都救唔到幾多個,香港呢邊都開始拉到冚冚聲。」
劉家儀寄語,爭取自由無分國籍,「我們都同樣面對同一個專制政權,32年來中共如何打壓內地維權人士,香港會在這幾年面對一個濃縮版,亦是全球的自由之戰。」
不過,她補充與鄒幸彤參與社運多年,有心理準備情況轉壞,「出來捍衛一種價值,一定會有代價,尤其是面對如此政權。」
發生「709大抓搜」的當年,香港不少民間團體、社運人士均發起行動聲援,反對中共此等不人道行為。劉家儀指,現時香港政治氣氛每況愈下,「要中斷兩地的資訊,不給機會齊上齊落,香港如此境地,所有事都變得十分敏感,我們也不想連累內地的維權人士,但凡事總有辦法,我們亦不會輕易放棄。」
案件編號:WKCC2595/2021

後記:
回想六月三日晚,冒昧拜訪鄒幸彤補做訪問,直至今天在庭上聽她的案件聆訊,只不過事隔一個月。
第一次的法庭報道便「獻給」了鄒幸彤上星期的提訊。說到法庭,我不甚喜歡到法庭聽審,法庭是個現代化刑場,將我們所認識的人剝皮削骨,一秒之間定人生死。像今天的聆訊,將要面臨再度還柙的她,要為自己的自由而自辯,發言卻被中途喊停,一句不相關便失去辯護的機會。而上星期首次提堂申請保釋,任憑辯方代表律師的發言多有說服力、多扣人心弦,聆訊的案情細節一如以往受法例限制而不獲准報道。作為法庭的記者只能顧左右而言他,無法寫出案情的關鍵。
今天,看著站在犯人欄的鄒幸彤,我久久未能把目光移開,因她身上仍閃耀著自信堅定的眼神。過往在支聯會常委會認識到她,就特別留意她。她是支聯會比較少有年輕的成員,又是唯一一個女性常委。除此之外,當時還留意到她不只著力支聯會的工作,還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當有人對中國公民社會現況,她都會不厭其煩講解她所了解及其分析,我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社會氣氛低迷,在我而言,一個剛畢業的年青人,無力感特別重。唯獨由鄒幸彤的口中說出一個又一個維權人士在內地堅持著的事蹟。令我有感即使路有多難行,身旁總會有同路人支撐著彼此;就像支聯會常委、義工及市民到場旁聽撐著她一樣。
今年六四,特別難行,即便如此,被推到浪尖的她都多次強調不會退讓底線,寄語港人要克服心中恐懼,她亦會同行,作為一個實踐者。
鄒幸彤教曉了我們有關「勇氣的一課」。


裁判官聽罷雙方陳詞,決定拒絕期保釋申請,鄒幸彤須繼續還押至7月30日再訊。
今天亦是「709大抓捕」的六周年,六年過去,內地不少維權人士仍身陷囹圄,自由無期。鄒幸彤多年戰友、「天安門母親運動」成員劉家儀在聽畢聆訊後感觸良多,「今天是709大抓捕,阿彤的發言雖被叫停,但仍聽到阿彤發言時都有過兩聲哽咽」。
天安門母親成員:六四已在香港發生
家儀不忿保釋被拒這結果,諷刺的是,鄒幸彤是個律師,在她還有自由時,幫助的就正正是飽受文字冤獄的維權律師,如今她在香港亦面臨同一樣的控罪。
「內地的環境愈來愈糟糕,全部(維權案件)都是以言入罪,都是文字獄。幸彤都沒有take action (沒有行動),用文字、言論便被捕了。大家當年覺得由我們support (支持) 八九民運人士,到今天其實六四已在香港發生,六四之後發生每一件中共打壓爭取民主自由的維權人士的每一個步驟,都已開始在香港發生,真係好心酸。」
天安門母親成員劉家儀

「709大抓搜」發生在2015年,200多個維權人士、民運人士、草根團體領袖一晚被消失,下落不明。六年過去,被捕人士,如吳淦、胡石根等仍在受牢獄之苦。家儀關注內地維權事件超過20年,稱對現況倍感無奈「真係好無奈,想救都救唔到幾多個,香港呢邊都開始拉到冚冚聲。」
劉家儀寄語,爭取自由無分國籍,「我們都同樣面對同一個專制政權,32年來中共如何打壓內地維權人士,香港會在這幾年面對一個濃縮版,亦是全球的自由之戰。」
不過,她補充與鄒幸彤參與社運多年,有心理準備情況轉壞,「出來捍衛一種價值,一定會有代價,尤其是面對如此政權。」
發生「709大抓搜」的當年,香港不少民間團體、社運人士均發起行動聲援,反對中共此等不人道行為。劉家儀指,現時香港政治氣氛每況愈下,「要中斷兩地的資訊,不給機會齊上齊落,香港如此境地,所有事都變得十分敏感,我們也不想連累內地的維權人士,但凡事總有辦法,我們亦不會輕易放棄。」
案件編號:WKCC2595/2021

後記:
回想六月三日晚,冒昧拜訪鄒幸彤補做訪問,直至今天在庭上聽她的案件聆訊,只不過事隔一個月。
第一次的法庭報道便「獻給」了鄒幸彤上星期的提訊。說到法庭,我不甚喜歡到法庭聽審,法庭是個現代化刑場,將我們所認識的人剝皮削骨,一秒之間定人生死。像今天的聆訊,將要面臨再度還柙的她,要為自己的自由而自辯,發言卻被中途喊停,一句不相關便失去辯護的機會。而上星期首次提堂申請保釋,任憑辯方代表律師的發言多有說服力、多扣人心弦,聆訊的案情細節一如以往受法例限制而不獲准報道。作為法庭的記者只能顧左右而言他,無法寫出案情的關鍵。
今天,看著站在犯人欄的鄒幸彤,我久久未能把目光移開,因她身上仍閃耀著自信堅定的眼神。過往在支聯會常委會認識到她,就特別留意她。她是支聯會比較少有年輕的成員,又是唯一一個女性常委。除此之外,當時還留意到她不只著力支聯會的工作,還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當有人對中國公民社會現況,她都會不厭其煩講解她所了解及其分析,我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的社會氣氛低迷,在我而言,一個剛畢業的年青人,無力感特別重。唯獨由鄒幸彤的口中說出一個又一個維權人士在內地堅持著的事蹟。令我有感即使路有多難行,身旁總會有同路人支撐著彼此;就像支聯會常委、義工及市民到場旁聽撐著她一樣。
今年六四,特別難行,即便如此,被推到浪尖的她都多次強調不會退讓底線,寄語港人要克服心中恐懼,她亦會同行,作為一個實踐者。
鄒幸彤教曉了我們有關「勇氣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