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強倡在囚共學 盼民眾持續支持612基金

許寶強三年前離開嶺南大學的全職教席,舉辦流動共學,推動民間教育。今年「登陸」,繼續尋找及延展他的民間共學之路,包括推動在囚教學,與囚友一起共學解惑。一位2018年才轉用智能手機的教授自言:「我仍然是很慢……。」然而,他在教育路上的思維,卻比制度走快得多,在時代巨輪下,他依然堅持用學術知識,理性分析社會問題。

2019年,許寶強除了從事民間教學以外,同時是612人道支援基金(下稱:612基金)信託人之一。這一年來,他努力解答公眾對612基金的疑問,包括解釋為何支出是如此龐大。回顧一年多的信託人經驗,一開始他並不習慣排解公眾質疑的角色,及後市民對訴訟的理解多了,他留意到公眾開始擔心612基金的錢不夠。

人道支援的未來長路漫漫,許寶強認為需要公眾理解扶持、繼續捐款,才能在艱難的歲月走下去。

【記者關震海報道】

許寶強倡在囚共學 盼民眾持續支持612基金

部分審訊進入訴訟程序,過去半年612基金平均每月開支需要達一千萬,許寶強希望公眾持續支持612基金,令更多人得到人道援助。

年中開始付訴訟費 支出龐大

612基金由去年6月至目前為止,外界都感受到戶口的可用資金「大起大落」,許寶強往往需要向外界解釋基金籌款的去向。「去年運動初期有很多人替612焦急,『為何使錢使得咁慢』? 現在公眾又問:『為何使錢使得咁快』」,許寶強側頭無奈苦笑。

許解釋指,截至今年五、六月, 因抗爭運動而被拘捕的二千人陸續被正式起訴,其保釋金、法援分擔費、律師費等法律支出非常龐大,單是9月底的法援分擔費,612基金付了1450萬。一般市民或許不太熟悉法律程序,令人有錯覺:為何一下子花錢的速度如此快?

眼前的現實是:要應付未來的訴訟費,目前的捐錢速度不及支出快,而且捐款的數字亦有波動,時高時低。許寶強等612基金信託人曾向外界一再解釋,當案件進入正式審訊階段,612基金開始須向律師付訴訟費,近月的每月花費達七百至一千萬,因此612需要更穩固的捐款額,才足以支援起日後的審訊,「我們不想戶口的金額大起大跌,明白公眾對捐款的顧慮,因現在的政權是沒有邏輯。在ATM定期捐款,也是支持我們人道救援的工作。」

許寶強倡在囚共學 盼民眾持續支持612基金

最近612人道支援基金作出呼籲,支持人道支援最隱妥的應對,始終是用「月捐」的方法。(612基金提供圖片)

學者以外角色

2019年6月12日改變了香港的命運,許寶強亦選擇了做612基金的信託人,為人道救援出一分力。過去一年,許寶強做了以前不會做的事,他連同其他信託人如何韻詩網上開Live解釋基金運作,接受訪問回應公眾對612基金的批評等等。

去年9月,612基金稱預留四千萬作為訴訟費飽受批評,亦有抗爭者投訴612基金不付生活費等等,許寶強說至今仍然不太習慣擔當「向人解釋」的公關角色:「以前做學者都是批評政府,現在別人可以批評你,要求你回覆得夠快;回覆了,也不代表別人不批評。」在這個險惡的時勢,許寶強說現時的角色轉換「是有趣的」,以前記者多數訪問他的題目是「全球化是什麼?」,今日的問題變了是「如何申請612基金?」。

對許寶強來說最困難的是跟不上網絡急速的步伐,自言「連登都沒有上」的「非網絡人」,他有時未必很快知悉外界的批評,他說來靦腆,批評自己:「可能人是有惰性的,我2018年開始用智能手機,我有Facebook、Whatsapp 等戶口,但我的朋友圈都主要是『慢』的人呀,同事將(612基金的)批評告訴我,我才知道要回覆,而我回覆的速度,很多時仍然是停留在電郵的時代……。」

在後真相年代 堅守理性分析

作為一個文化/社會研究學者,許寶強不諱言這是一個不重視證據和道理的年代,做學術批判的工作是相當艱難的,因為民間開始不相信理性的分析。許寶強坦言,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或知識生產者 ,堅持去分析問題,作出理性的討論,對於一些認為「當政權都橫不講理的時候、我們都不用講理」的群眾,他們可能已覺得「討論」、「分析」已毫不重要。

可是許寶強始終覺得在紛亂的大時代,更需要守住思考和研究的價值。「政權好似越來越不重視認真的知識,不去肯定學習的重要性,但我們還在搞民間讀書會,努力搞清楚(社會)問題,還有沒有人看?但哪怕這是最不重視真相、或是不重視分析的年代,你不去守住這些事,根本無嘢可以守住。」

 

縱使用信件、書本寄到獄中交流在教學上隔了一重,但許寶強堅持在囚共學,在囚者有學習的權利。(關震海攝)

「牆內學習計劃」  推動在囚教學

在亂世中堅持真相、理性分析,實在舉步為艱;牆內的在囚人士欠缺資訊,往往更難接觸到客觀全面的知識。許寶強堅持,在囚的人應有學習的權利,只有知識才能給在囚者一點光。

數個月前,他參與「牆內學習計劃」,先了解在囚人士的學習傾向,然後透過定期的書信來往與囚友一起討論學術、共學解惑。三年前,許寶強曾協助一位因抗爭而被囚的學生在獄中學習,送上學術文章書藉,用書信繼續學業,他說整個過程教學雙方都需要耐性:「未來可能更有多的人在囚,用在囚的光陰去完成一個課程,當然不似大學的課程那樣快。」許寶強指出,在囚的抗爭者對於這類的共學計劃十分踴躍,在獄中向他問了很多十分深刻社會問題,他們想用學術資料去解釋這個時代,甚至思考身處的囚牢制度。

「課堂教授跟書信共學不同,以前的觀念是『講者拋出來』,由學生接受,現在是每星期一封信,(在囚的)學生拋出很多問題。例如:『資本主義為何會走到這樣』;又例如『社會主義是否失敗』呢?」囚友甚至提出獄中制度的問題,亦提出很多哲學上的疑問,許寶強遇上不精的地方,會向其他學者請教,看有什麼書適合他們。

有囚友在信中踴躍發問,一次過給許寶強五、六頁紙,「見到『一疊紙』嘅問題,我好感動,我應承每星期回一次信,盡量逐條解答他的問題。」

據《陳健民的獄中書簡》中描述,囚友只能看TVB,閱報只限建制派報紙,他們接觸不到外面的資訊,連在基本資訊上作出思考的權利亦被剝削。

「有看《陳健民的獄中書簡》,你會知道沒有閱讀習慣的囚友「是比較呆」,我想這就是精神空虛。」許寶強念茲在茲在囚人士應有的學習權利,只要囚友願意共學,牆外的人會想辦法用文字陪伴他們一起讓心智成長。

 

612人道支援基金捐款方法

網址:donate.612fund.hk

銀行轉賬

銀行轉賬或經「轉數快 / FPS」轉賬至由「真普選聯盟有限公司」設立之基金專用戶口
匯豐銀行:652-255761-001
FPS ID:3261476

返回

絕食169天 CIC羈留者的法庭公義

繼續

連場政治風波 教師自我審查與自我質疑:我還是好老師嗎?

最新

【聾人求診記】疫情間我患上驚恐症、患癌

鍾志強慘劇揭示聾人在醫院應診與住院的溝通問題,當中醫院手語傳譯服務安排、家人陪診的角色、視像傳譯的必要性均需要更多討論。《誌 HK Feature》找到曾患情緒病的聾人,兩位受訪者均透過手語傳譯員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