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2021年五、六月春夏之交,香港人在網上做了Back up師。港台刪走大部分反修例活動的《鏗鏘集》,《蘋果日報》被凍結資金而被逼停業,多年來的網上新聞頃刻消失。為香港人發聲的媒體「突發死亡」,我們失去了編採自主的港台,失去了新聞自由的香港,失去了我們擁有的歷史記錄⋯⋯。 5月3日下午,香港電台的官方Youtube頻道,突然多了大量灰色的空白格,顯示2019年的鏗鏘集節目如《612的傷口》、《時代革命》等,無法再被播放。 那一天,香港電台管理層以雷厲風行的速度,刪掉了共40多集《鏗鏘集》,主要涉及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報導。據《誌》觀察,曾經哄動一時的專題「何志平的名單」、「三中商」、「中梵協議」,都在那一星期內,無聲無息地消失。 「這是要清洗香港人的公共記憶,刪走敏感時刻的記憶,」潘達培自80年代末起曾在香港電台擔任《鏗鏘集》編導20多年,嘆道自 3月1日李百全出任廣播處處長後,管理層不但要抽起當下「敏感」的議題,如中大學生會朔夜、網媒出路等節目,還試圖控制過去,要Youtube頻道的「保存期限」與官方網站的podcast看齊,「只留下近12個月的記憶。」 控制了過去和現在,港台管理層還要為未來的製作方向設下紅線。各大媒體消息指,資深監製李賢哲辭職,原因是他提出製作六四及7.21專題,被管理層否決,對方更下令日後「只可做民生故仔」。 繼港台於2020年大刀闊斧砍掉《頭條新聞》後,另一皇牌節目《鏗鏘集》正走向面貌扭曲。一鍵之下,經典的鏗鏘集被刪除,其實是刪除了什麼?梳理問題徵結,原來回歸前後,港台無法順利轉型成獨立的公營廣播機構,成了今天高壓政權控制的關鍵之一。對比今昔,節目組的編採架構及方向有何分別?面對來勢洶洶的刪片潮,民間如何抵抗遺忘? 《誌》採訪港台前編導潘達培、以新聞紀錄研究香港近代史的網上作者李嘉文、傳媒學者梁麗娟,嘗試一一剖析港台的編輯自主頃刻倒下,港台角色有變,我們失去了什麼自由? 【一場記憶與遺忘的抗爭 】被刪走的《鏗鏘集》消失中的公共記憶導言香港的影像歷史紀錄 自70年代起便惹來政權敵視編輯自主淪陷 回歸前已埋下種子審查與壓力:「編採由下而上,變成一人之下」憂慮成政治宣傳加大 新聞影像搜集者:「怕走向TVB式紀錄」紀錄精神在公民社會傳承 記憶抵抗遺忘...
Latest from 會員限定
閣下正在瀏覽 專題 728上環暴動案 報道 ; #7 之 7 728 上環暴動案 21 人罪成判囚 30 至 42 月 官:暴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日式繩縛起源於捕繩術,最早用於捆綁犯人,慢慢發展成美學的一環,令人欣賞到人體與繩的互動,所締造的變化和姿態。綁與被綁的繩縛美學,世人很容易聯想到性虐,將之視為禁忌,令我們無從了解,公開繩縛表演漸漸變得
閣下正在瀏覽 專題 俄烏之戰 報道 ; #7 之 11 俄羅斯總統普京清晨發表軍事演說 向烏克蘭響出第一炮 137烏克蘭國民人亡 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從烏克蘭戰火看兩岸關係與暗湧 烏克蘭國家保衛戰
閣下正在瀏覽 專題 俄烏之戰 報道 ; #6 之 11 俄羅斯總統普京清晨發表軍事演說 向烏克蘭響出第一炮 137烏克蘭國民人亡 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從烏克蘭戰火看兩岸關係與暗湧 烏克蘭國家保衛戰
閣下正在瀏覽 專題 俄烏之戰 報道 ; #5 之 11 俄羅斯總統普京清晨發表軍事演說 向烏克蘭響出第一炮 137烏克蘭國民人亡 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從烏克蘭戰火看兩岸關係與暗湧 烏克蘭國家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