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疫情之下在大圍的電燈柱上,出現了一則「警世備忘」: 「別人恐懼時貪婪,金獅花園實用270呎,武漢價400萬」。
於是我懷著「貪婪」的心情,WhatsApp了提字的樓仔。
疫症的陰霾籠罩下,各行各業面臨困境,無論大企業、中小型公司也難逃裁員、減薪,甚至倒閉的厄運,有些「打工仔」被逼放無薪假,即使不用回公司的,也要Home office(在家工作)。多個香港人的訪問中,細心聆聽他們的故事,無論對現況,或是前景都是不樂觀。大家的灰心不是一時三刻,而是長期身處於一個無路可走的困局的失落感。
但驚喜的是,與樓仔初次見面時,他說疫情下,老實說,地產界沒有太大的困難:「我覺得,任何Moment(時刻),香港地產都不會死,仍然是可以做下去。」這是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
樓仔這樣說,不是沒有原因的,「市靜的時候,樓價會開始慢慢回落,通常這個時候,便會有一些之前『未上到樓』的年青夫婦,或是想置業的人開始看樓盤,然後樓價跌到一個他們可以付擔的價錢,他們就會『扑鎚』(成交)。」

採訪:陳卓斯
攝影:王紀堯

樓仔認為社會運動對樓市影響不大。(王紀堯攝)

新一代的地產經紀


本以為樓仔是一位典型的地產經紀,會身穿全套西裝,一邊耳朵戴著藍芽耳機,有兩台手提電話響過不停。但來到眼前的,是一位高大的青年,穿著軍綠色的T恤,黑色長褲,波鞋,沒有半點「地產佬」的氣息。


「原來做地產會穿得這麼Casual(隨意),最近是Home Office 嗎?」我一邊問,一邊在準備訪問用的錄音筆。


「我們哪有Home Office,做到死都要上班,遲了一秒都會被人追死。」

但他卻著我慢慢訪問,不用急,與「地產佬」的固有形象 — 「秒秒鐘幾十萬上落」完全不一樣。
在訪問開始時,樓仔接了一通電話,「余小姐,你看見我的同事了嗎?你們慢慢在看,看完我們再談!」似乎他原本是要見客的,但他還是著我,不用急。

樓市風雨不動


「六月中開始反修例運動,我是大約五月做地產的,可能我比較幸運,主要是做大圍區的租盤,客源是一些內地來港讀Master(碩士)的學生,生意幾乎是零影響。」到運動中期,樓仔說很大部分的香港人在星期六、日都忙著上街遊行,「很多活動是會令到專誠來鋪面看樓盤的人減少,但實際上,我仍然見到很多一手成交,一億幾千萬的大交易依然有,社會運動沒有令大戶卻步。」
「大家都說樓市跌、股市跌,香港會玩完、攬炒。」樓仔搖搖頭說:「運動的影響真的不大,甚麼都沒有發生。如果說真的有影響,就是當疫症去到外國大爆發時,外國股市跌,香港的恆指才輕微跌了一點點。」
香港有了「沙士」的經驗,醫護率先牽頭要求「封關」抗疫,而香港的業主亦因為有了2003年的經驗,不會貿然恐慌性拋售。

「對於我們來說,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同時發展商也會害怕要交政府的空置稅,於是推出很多特別的的計劃,例如由發展商承擔按揭承擔風險的『1838天呼吸plan』(付5%首期就可上樓,1838天內供息不供本、首年免息,不用做壓力測試)吸引買家,這就是為甚麼一手樓依然有市場的原因。」

不過,樓仔指大圍很少大額的一手成交,不計「名城」(大圍私人屋苑)的話,多數屋苑都是居屋單位,四百多呎,價錢高極有限。但要知道哪一區多一手成交、哪一區的經紀多做豪宅盤,樓仔說很簡單,還教了記者一個特別的方法,「你們應該在現場,或看新聞直播,在這場運動有些街坊對著警察大叫:『你哋買唔起呢度,走啦!』通常這些區的人都是專業人士,多數是高水平的住宅盤。」


樓仔:樓市不會跌下去


反修例運動至今,因為疫情蔓延而稍稍放緩,人們的嘴巴被口罩封住,但每天走在香港的大街上,電燈柱上的招紙、「吉舖」閘門的廣告、隧道白牆的「塗鴉」都在對我們說話。


有關於早前那場運動的「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有關於尋貓尋人的啟示、開倉清貨的傢俬舖、高價收購洋酒、名牌手袋。疫情下,還多了尋仇欠薪,口罩、消毒搓手液的預訂等等。


一上街,就面對著種種的提醒和叮嚀,香港人這幾個月,過得不容易。


此時此刻,除了是排隊買口罩,在家追劇集、整蛋糕之外,樓仔認為也是提醒香港人值得入手買樓的時機,所以就揮筆寫了這張為人熟悉的「警世啟示」,在Facebook上的「大圍谷」、「沙田友」群組瘋傳。


「我沒有特別崇拜巴菲特,這只是考DSE時,背的名人名句,現在拿出來用。」樓仔自嘲自己讀書不多,金句不多,但是「別人恐懼時貪婪」

反而成為了他的style,「整條地產街,有陳生、劉生、董生,大家在『貪婪』時,可能只會記得樓生,哈哈!」 有客人問他,樓仔樓仔,指的是不是對面一橦橦的樓,然後樓仔指著自己,「樓仔是我,我真的姓樓!」

運動之後,樓市微跌一成,疫情之後,會否再跌下去?

「你不介意的話,我拋一下書包,其實我依然覺得香港樓市的承托力很高,例如當一些專業人士預計樓市會跌10%,但跌到5%時,已經有人衝過來入手,可想而知樓市就不會再跌下去。」
在樓市身經百戰的樓仔原本對地產、股市是零認識,「我對自己住的單位、爸爸買入的物業,市值多少都是零概念。」他曾經看見母親用手機在看股票,然後手機的版面顯示的數字全都是紅色(股價下跌),那時候他還傻傻地問:「阿媽,為甚麼你買的股票都是顯示紅色?」然後被媽媽破口大罵。
樓仔在大專院校修讀IT,畢業後,入行做了大半年,已經厭倦了IT公司的文化。每天上班,工作模式啟動,全部人就像機器人一樣,不會說話,只會不停敲打鍵盤,不停「揼code」(寫程式)。「讀書時,很多同學,尤其讀IT的,都不愛匯報,但我反而最熱衷做Present,表達意見。」後來,經朋友介紹,樓仔辭了IT的工作,正式加入了地產界。

世間始終是地產好


「最初加入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錢。比較起我們這些剛剛畢業的人,我那位朋友真的賺很多,一年可以穩賺六十萬。」樓仔以前在IT公司上班,每天朝九晚六,「累得像狗一樣,但月薪都只得一萬多元。」後來,他知道朋友公司有經理,正在籌組新的團隊,理所當然地,他便加入了這一行。「加入後發現,原來地產真的可以賺這麼多,例如我們公司今年最厲害的可以賺上千萬,不是跑數字,說的是「淨袋」(純利)。」

在網絡「大圍Group」、「沙田友」 瘋傳街招的靈感來自巴菲特。(王紀堯攝)

由「與世隔絕」,只需沉醉於自己打程式的「IT狗」,入行之後變成經常要應酬、見客的「地產佬」,樓仔感覺生活充實了不少,「起碼我現在知道甚麼是恆生指數、杜瓊斯指數,是一件好事。」他直言自己不喜歡「等運到」,所以會想很多自己的方法去增加客源,而貼「警世」街招也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市旺時,可以有人衝進地產鋪,問一千萬可以買甚麼;市靜時,就像我一樣,貼街招、打電話,默默地做。」
在訪問後期,樓仔提到自己有一個朋友去了做政府工,「他去了幫人換身份證,在我眼中那是退休才會做的工作。」當別人希望在廿歲的光景,悠然自得地平穩渡、度日,樓仔卻想花盡「腦力」,好好打拼。地產經紀的底薪在一入行時,只有七千元左右,主要是依靠抽取佣金, 多勞多得,「放下身段是很重要,地產人人都可以做,主動就有單開。」

「任何Moment,香港地產都不會死。」

我和樓仔在大圍「樓上café」談了一小時有多的樓市,當中有明白的,但有更多我還不明白的事,地產這行飯,不易吃。我開玩笑的問樓仔是不是「樓上」的「太子爺」,他笑言:「如果我爸爸真的是『樓上』那位『樓生』,我不用這麼搏命了。不過疫情之下,大家如果『無工返』,可以來樓下的地產鋪試吓,地產永遠請人!」

  1. 疫情下蝸居的哀歌—迫遷、無口罩、收入大減
  2. 復課無期:小六生Yuki獨自填滿紀念冊的回憶
  3.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4. 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5.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6. 政府架空議會 沙田素人區議員:香港根本談不上一個『贏』字
  7. 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8. 媽媽新主意 縫紉布口罩給女兒擺檔
  9. 本地鮮菜直送大坑井字街 「靜月」逆境中經營社區健康
  10. $2.5一個土炮「黃罩」 正式投產 黃色經濟圈擴至輕工業
  11. Be Water 的禁酒令 斜槓酒吧老闆一片迷茫
  12. 駿洋邨素食餐廳 等不到黎明
  13.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14. 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15.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16. 難以呼吸的現場 記者脫「罩」之日何日來
  17.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18. 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19.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20. 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21. 「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22. 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23. 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24.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舞台劇演員在最壞的時代消毒小巴 
  25. 邊爐家族一度火燒連環船  火鍋黃店老闆外賣自救實錄
  26. 太子雷生春隔籬有間青花亭 建築美食融薈中西做好本土客
  27. 兄弟幫食堂推毛孩料理 抗疫社區自救

陳卓斯

《 誌 HK FEATURE 》 獨立記者
製作、策劃紀錄片,專責《誌》影像報道。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返回

大聲公有罪 區諾軒:不再相信法治

繼續

繼承大業 「文化者」鄭天儀力挽狂瀾推銷「絕版的文化」

最新

【本地桌遊】世界桌遊大不同 本地桌遊無人撐?

雖然桌遊這幾年Board Game在香港急促發展,始終不及外國普遍。Joe指出,外國消遣娛樂較少,地大脈博,假日「無嘢做」只好約朋友來家中玩桌遊,「我去超市去買野都要揸半個鐘車,咁佢有咩做啫?」 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