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香港全面封關,會斷米斷糧?一百年前,位於新界西的元朗一塊大平原,是亞洲稻米大城,輸出美國。1915年,連日本商賈也來元朗舊墟囤貨。百年過去,有元朗人未發展先倒泥,破壞泥土;亦有人努力復耕,愛惜泥土。三年前身為放射師楊俊武(Mole)開墾的牛潭尾荒廢的農田,承著前人種米的傳統,下田一試。


記者:劉愛霞、關震海
攝影:梁奕豪

楊俊武希望香港人尊重農夫,善待泥土。(梁奕豪攝)

2017年,記者訪問楊俊武時,他開了一萬呎田,年產八十公斤米;三年過去,他開多兩萬呎田,產量達千二公尺,他跟太太還多了一個快兩歲的寶貝。人生不急,泥土也急不來,楊俊武說不為產量競賽:「我們不斷獲取,土壤會愈流失,其實泥土需要休息,和人一樣,冬天我們會種其他東西。」楊俊武說,要友善對待泥土,要親臨農場體驗農夫之苦,就會知道「$30/40 一斤」的本地農夫的價值。


三十二歲的楊俊武(Mole)是牛潭尾新興農場的負責人,農場已開有七成用來種植稻米。收割有時,疫情下他和農友如常耕作,開辦種米工作坊,推廣本地米。


武漢肺炎除了帶來口罩荒,更掀起一輪糧食搶購潮,白米亦不例外。有人提倡抵制中國貨,引起民間對本地農作物的關注。身為農夫,Mole 形容這有危亦有機,機遇在於市民願意了解本土農業,但他怕會為農夫帶來假希望:「香港人會否是三分鐘熱度?但願香港人不是囤貨。」


種米的過程是深思熟慮,培苗、犂田、插秧,施肥、除草、收割、曬米、碾米,步步為營,稍有差池,就會失收。訪問當日,他落田時全身潔淨,回來時滿手污泥,黏黏糊糊,問他會否介意髒,「待會可以洗手,接觸泥濘,好比接觸肺炎病毒」。

美麗的泥土需要香港人好好愛惜。(梁奕豪攝)

楊當了放射師九年,本周他要進入屯門的Dirty Team 工作,負責為懷疑或確診的肺炎個案作診斷依據。Mole 說,在去年十一月部門已抽過一次籤,以應付急症室的輪班工作,第一輪他中了。期後疫情爆發,原本這項的恆常工作,亦變成了Dirty Team 的工作,部門增加人手應付疫情,多抽一次「生死籤」,他連中兩元。


不做逃兵


他當下的想法是「認命」,「我第一時間跟太太說,想好後路,看看如何處理我這個Dirty Team 的人。」Mole 兒子還牙牙學語,他從沒想過臨陣退縮,「抽中你,就是你,我不能做逃兵。」他說,同事都依次序入Dirty Team,無人故意請假或逃離,整個部門都很團結,共同去做抗疫的工作。

被抽中入Dirty Team的Mole說不會逃避入Dirty Team,好好保護自己不愛感染。(梁奕豪攝)

今天插下的映,來日還要施肥和除草,Dirty Team 出來後要自我隔離,至少七個星期不能踏足農場和回家,到時最想做的會是甚麼?Mole 不假思索就答:「當然是與太太和兒子共膳。雖然可以用視像見面,但抱兒子,就要七星期後⋯⋯,剛好會錯兒子的生日。」


既是農夫,守護土地,Mole 盼望港人持續支持本土農業;同為醫護,保護香港,期望大家繼續掂念前線醫護,「香港人一日未放棄,我們也不會放棄香港人。」行醫者,大概離不開父母心,身為人父,「爸爸會努力保護自己不受感染,我會安全出來見大家」,是他入Dirty Team 前想對兒子說的話。

  1. 疫情下蝸居的哀歌—迫遷、無口罩、收入大減
  2. 復課無期:小六生Yuki獨自填滿紀念冊的回憶
  3.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4. 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5.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6. 政府架空議會 沙田素人區議員:香港根本談不上一個『贏』字
  7. 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8. 媽媽新主意 縫紉布口罩給女兒擺檔
  9. 本地鮮菜直送大坑井字街 「靜月」逆境中經營社區健康
  10. $2.5一個土炮「黃罩」 正式投產 黃色經濟圈擴至輕工業
  11. Be Water 的禁酒令 斜槓酒吧老闆一片迷茫
  12. 駿洋邨素食餐廳 等不到黎明
  13.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14. 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15.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16. 難以呼吸的現場 記者脫「罩」之日何日來
  17.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18. 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19.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20. 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21. 「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22. 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23. 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24.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舞台劇演員在最壞的時代消毒小巴 
  25. 邊爐家族一度火燒連環船  火鍋黃店老闆外賣自救實錄
  26. 太子雷生春隔籬有間青花亭 建築美食融薈中西做好本土客
  27. 兄弟幫食堂推毛孩料理 抗疫社區自救

劉愛霞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社區訪問,聾人人權專題報道,數據分析報道。

關震海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創辦人/主編|國際人權報道、專責《誌》日本社會專題、《誌》責任編輯

返回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繼續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最新

政府兩年加60%煙草稅 煙民轉買私煙報販大受影響

本刊去年出版《香港職人》,其中報紙檔報販是書中25名職人之一。近年大報章、雜誌相繼倒下,餘下來的報紙檔主要靠賣飲品、香煙維生。政府自2023年連續兩年加煙草稅30%,令一包香煙漲價至$94元,其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