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造物者?甚麼是原委?」 陳朗丰與「電腦」共同打破限制、擁抱未知

談媒體藝術,香港似乎不是一個合適的地方。但抹殺不了在這個格格不入的土壤上,仍有堅持的人。

「我相信,香港是需要有人做媒體藝術。」藝術家陳朗丰如是說。

走進陳朗丰的媒體藝術世界,我無法確切知道那些在我腦海中萌生的想法是否與創作者的原意一致,但又正如藝術家陳朗丰所言,「造物者是源頭,還是被造物帶領造物者尋找過去的本源?」 

他認為,「藝術」與「創造」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一個高度隨機而混亂的數碼空間內,製定好的程序也會因變動無常的數據而改變。在等待電腦輸出成品的同時,作者變成了觀者。造物者負責記錄找出規律,再修改變數周而復始。這是同為被造物的我們,帶著半神的感覺尋找過去的源流。

「照片」是與電腦「溝通」後的結果

一切讓我回想到認識陳朗丰的2018年。他被院校邀請去介紹自己的作品——Stochastic Camera,而我當時是這段宣傳片的拍攝者。有趣的是,我倆同樣是拿著相機,但對於如何參與在拍攝的思考是截然不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8HvgsJt2A

相片的結果,對於陳朗丰來說,從來不是重點。「我很想參與按下快門後,相機內部發生的所有事情,我想控制影響相片形成的電腦程式和步驟,從而產生一個比較有趣的結果。」那天晚上,陳朗丰在維港的夜景前試拍,他定睛地看每一張照片誕生的過程,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後,他雀躍地向我展示一張張經由他與電腦「溝通」後所得出來的成果。

這個「拍攝」過程,拍下的不僅是我們眼前所見的景象,還有藝術家與電腦在背後的「交涉」,藝術家的介入,令到照片出現變化。陳朗丰「不安份」地拍照,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在照片當中,這一切背後的「行為」也被一一記錄下來。

「等待『未知』的感覺,真的很正!」

我依稀記得他這句話。

事隔3年,來到陳朗丰首次個人展覽——「自源作 AUTO.MOB」,就如踏足一個「未知」的領域。一別傳統展覽的模式,沒有導賞員,沒有作品簡介,有到來的觀眾指,「那個Artist Statement(藝術家自述)也寫得有點深奧呢!」,甚至連宣傳單張也沒有常人看得明白的文字,一段段電腦代碼,一組組奇怪的符號,讓觀眾的角色由被動轉為主動,這都是陳朗丰刻意的,「如果他們仔細看的話,會在代碼中還是有索引,每一份作品中的技術含量都有不同,與其要用另一種語言去解釋『我在做甚麼』,倒不如把背後『我到底做了甚麼』的內容如實呈現。」

「電腦」是創作夥伴

在小學時,陳朗丰是學校的圖書館管理員,「每逢小息,我都會去圖書館當值,那時經常會有一位『懶型』的同學使用圖書館電腦時,關機不會按「關機」的按鈕,需要重新開機時,也不會用我們正常的途徑,他會專登開「Control Panel」(控制台工具),然後在一個黑色方框上輸入「Reboot」(重啟)的指令,隨即電腦就會重新啟動。」陳朗丰說,那時候的他,「嘩!」了一聲,後來就開始研究如何打「Code」(代碼)。

「我開始想和電腦溝通。」

於陳朗丰而言,電腦不是工具,而是創作伙伴。在「D.auto」的作品中,他與電腦的配合下,繪畫了九幅主要受到Jackson Pollock(一位在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運動中重要的畫家)啟發的作品,這也是「自源作」這個計劃的開端。「我看了很多Generative Drawing(衍生藝術)的作品,當中呈現的曲線、筆觸是沒有生命,沒有力度,因此我希望在我的作品中,是可以用到電腦的公式,但又做到有人的感覺。」

這個與電腦共同繪畫的過程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平日我們用手畫畫是可以很自然地「我手繪我心」,而之後的結果是我們可以預示的。但在陳朗丰的繪畫的過程中,他只能告訴電腦要從那裏開始畫,在那裏結束,「中間的過程,我是控制不了的,只能夠等。」而這九幅的作品中,有些是陳朗丰等了六次才有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

「Generative Art」(衍生藝術)從來離不開等待,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電腦會如何回應你的指令,直到他展示出來。「電腦是有狀態的,他今天表現好的時候,可以幾小時就有回應,不好時可以長達數天,很有性格。」在陳朗丰下指令到等待的過程,他由創作者,變成了觀眾,「我是創立規則的人,但做的人不是我,而是電腦,那麼我是創作者,還是我是被創作的人呢?當我解放了自己作為藝術家的勞動力後,我對作品的控制少了,但電腦帶給我的驚喜與反思反而更多。」

展覽是充滿「生物」的部落

同行友人說:「陳朗丰個展最大的特點是整個空間滿佈著「Life form」(生物),而藝術家、觀眾,甚至這個場地的職員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共存在這個空間,像一個部落。」

「Pneuma.to」和「Petri.Vista」是這個部落裏的另外兩份作品,前者是陳朗丰用電腦程式,把英文字母完全解體,令到字母被瓦解為一個個最基本的形態,然後讓他們在牆上遊走,觀眾可以透過向傳感器「吹氣」,從而令到畫上中的字母產生變化,每當一個觀眾吹完,站在旁邊的人就像作者,會不其然展開討論,為眼前不同的符號賦予一個新的意義,「甚至有些人像你一樣,不覺得是符號,像一個個小人兒在跳動。」

而後者的作品「Petri.Vista」,意指培養瓶的景觀,裏頭有很多被陳朗丰稱之為「細菌仔」的小生物,每一個「細菌仔」都會有自己的行為模式,努力地在探索這個電子世界。「我特意用了反光的物料去展示這個作品,因為在觀眾看這個作品時,永遠都能夠看到自己,並且連繫個人成長經驗。」

在充滿迷霧的時代,「自源作 AUTO.MOB」沒有給我們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但陳朗丰告訴我們規距是可以搗亂的,在不斷「Encode」(編碼)、「Decode」(解碼)的過程中,享受等待結果的時間、自在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或許也是一種亂世中該有的生活哲學。 

誠如陳朗丰所言,香港是需要有人做媒體藝術,其中一定少不了這位仍然在電腦面前,期盼著種種「未知」的年輕藝術家。

展覽資訊

藝術家陳朗丰個展——「自源作 AUTO.MOB」

展期:2021年3月27日 – 4月23日
時間:11am – 8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藝術學院藝廊 (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10樓)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陳卓斯

《 誌 HK FEATURE 》 獨立記者
製作、策劃紀錄片,專責《誌》影像報道。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返回

預言六四悼念不需要「大台」 何俊仁抗爭三十多年的一口氣

繼續

土家故事館被裁霸佔官地 限八月前遷出 鴻福街小地標將消失

最新

有種療癒叫「放得低」 馮穎琪以歌關注腦退化症

十月中馮穎琪(Vicky)傳來電話短訊:「歌曲發布了。」說的是《記不起一個人,哼得出一首歌》EP上架音樂平台,共六首歌的創作班底,全是獨立或斜槓音樂人,而大眾最熟悉的,大概是謝安琪、黃妍等「星級」演唱

金寶冰廳何家獨守秘方 絲襪奶茶點滴在心頭

手執連鎖咖啡店的精巧紙杯咖啡,在城市中穿梭,甚為風尚。然而,香港人的心靈歸宿始終是盛載在厚厚瓷杯內的港式奶茶,其醇厚順滑的口感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亦勾起與香港有關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是香港人的Com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