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飛煙滅前 港產片光影中永續香港街景 「電影朝聖」翻開王冠豪的二次人生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香港電影故事拍下香港街道的光與影。街道風光消失了,無論香港面臨多少次回歸,香港電影還是永續了香港風景。

「我以前以為一分鐘好快會過,其實都可以好耐。有一日有個人指住個鐘同我講,佢話會因為嗰分鐘而會永遠記得我,我嗰陣時覺得好好聽,但係我依家望住個鐘,我會話俾自己知,由呢分鐘開始,我會忘記呢個人。」

——《阿飛正傳》蘇麗珍

蘇麗珍和旭仔個鐘喺邊?

在中環德輔道中2A。

這些電影記事,並不是導演臨終前作品回憶錄中的記錄飛碎,是王冠豪多年來記下的香港電影的拍攝實地,讓世人可以像鑽入萬花筒,逐格菲林重溫香港的昔日面貌。

縱使隨年代,情已變,景還在。有些即將消逝,香港新電影有意無意的好好記錄下來。

《阿飛正傳》海報

辦《二次人生》電影場景導賞

西營盤一所標緻的選物店裏頭,展出最近上映《二次人生》電影拍攝的道具:代表關係的體重磅及水晶座、代表著選擇的返工鞋及球鞋,及色澤鮮明的孔版油印劇照。

在這樣的展覽場地,配合剛看畢電影的記憶,聽著「電影朝聖」作者王冠豪(Gary)說著主角在街跑比賽跌倒後,幾近暈眩倒地,視力模糊仍要奮力奔跑的一幕:「導演說特地拍這個位置,那時正在下雨,剛好經過,有種連結喺到,拍出來的效果感覺是意外的。」令電影傳遞的訊息更深刻。

不過,攝入《二次人生》的盲人工場明年便要拆卸了,他淡然道,也許以後再看這齣電影,在九龍城、土瓜灣等的場景已不復見。「這一年整個社會好像穩定下來,感覺上好像平靜了,我們喜歡行舊區的留意到一個現象,那些樓拆得比以前快很多很多,有一些是不應該拆的。」電影意外成了社區的其中一個形式的記錄。於是,他決心成為這樣的記錄者,近年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放映會、分享會、導賞團等。

訪問當日(4月25日),王冠豪頂著黑色Cap帽,蓋著白白灰灰的短髮,但高大的身軀、挺直的腰板及渾圓的臉讓他看上去仍然年輕。原定1小時的分享會,他開始前已向我預告「準備了不少東西分享」,也許會超時,結果亦如他所料,最終訪問推遲,他連番抱歉。結果訪談完結天色已黑,他再說抱歉,尷尬笑說自己是個「長氣」的人。這「長氣」之人說話輕柔,幾近蓋不過餐廳的人聲及音樂,但談電影時雙目有光。

王冠豪辦展覽介紹《二次人生》的場景。(陳萃屏攝)


由漠視到欣賞 連結社區、電影

「電影」與「社區」本與他無緣。大學畢業正值金融風暴,王冠豪只求覓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先後任職物業管理員、圖書館助理館長、旅發局資料整理員。因王家衛、Stanley Kubrick、黑澤明等各名導的作品,開始喜歡電影,更開始對電影的拍攝地生興趣。

不過,真正讓他開始關心社區的是兩位外國朋友。年輕的他熱愛旅遊,一次旅行認識了同熱愛旅遊的日本朋友,一直保持聯絡。一天友人決定到訪香港,「嗰陣我係一個好漠視香港嘅嘢,好普通嘅香港人,但佢嚟到香港,我都要盡地主之誼。」但思忖良久,「死啦,帶佢去咩地方呢,點解香港人會諗唔到有咩地方去呢?」結果他帶該名日本朋友到星光大道等「旅遊勝地」。

翌日,友人提出要到《無間道》開場,劉德華和梁朝偉相遇的膽機舖,以及梁朝偉跟蹤誰是卧底的尖沙咀港威戲院,「嗰到其實係Gateway後巷,有好多柱,我們經過不會理會,只會知道啲人在打邊爐、煲煙,我哋邊會留意到咁細嘅位?」

受友人啟發,王冠豪開始從電影場景中發掘好去處,不再走馬看花,並有了寫blog的習慣,認識了另一位對他影響很深的外國朋友。這位朋友是Hong Kong Cinemagic的版主,十分熟悉香港電影。網站有資料庫、影星訪問、介紹文章等,設在英國,並有英法兩種語言。「佢令到我好impressed,佢唔係一般,佢真係由好熟悉香港電影嘅人嚟做,個啲係外國人嚟。」版主欣賞王冠豪寫的電影場景,遂向他邀稿,二人成了好友。

「外國人咁care香港嘅嘢,點解佢哋覺得香港所有嘢咁得意咁cool⋯⋯開始會諗香港有咩特質呢?有咩優秀之處呢?原來延伸出場景以外,包含嘅歷史文化,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搵唔到沉澱出嚟嘅香港文化。」

三十多歲裸辭:想成為提供鑰匙的人

對電影場景越感到熱愛,面對刻板的工作,讓他自覺不可如此下去。糾結兩年,他最終還是在十年前辭去「薪高糧準」的旅發局職位,全心全意投入於「電影朝聖」的網站。寫書、舉辦講座、分享會⋯⋯只盼一箭雙雕,開啟一扇門,令人留意我們的電影及城市,成為提供鎖匙的人。他坦言有灰心的時候,曾慨歎「我啲嘢咁好,啲人唔識欣賞」。其後他嘗試以他人留意的角度,去講解電影場景,例如介紹該地方發生過的「奇案」、「野史」,讓參與者產生興趣。

「我哋啲嘢冇得好快,不論是實體上還是精神上,好多嘢好無厘頭冇咗、好粗暴地冇咗⋯⋯」友人戲稱他為「場景撚」,他樂於接受,皆因認為自己的工作有其必要。

「有啲嘢自己人唔覺得特別,但冇咗就特別。」

他回想起數年前帶導賞團,當時認識的中學生,沒看過香港的經典電影之餘,也不重視自己的城市,而小學生更以普通話溝通,一度擔心年輕人會淡忘香港的事物。但近年「香港人」身份認同加強,更留意本土文化,「依家香港人好珍惜,尤其是年輕人。」

 

陳萃屏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返回

梁凌杰死前手機記錄 多次搜尋「跳樓」備忘錄:惡法殺港 心灰

繼續

警方不偏不倚拯救梁凌杰 代表律師:凌杰的死不是任何外力可以逆轉

最新

有種療癒叫「放得低」 馮穎琪以歌關注腦退化症

十月中馮穎琪(Vicky)傳來電話短訊:「歌曲發布了。」說的是《記不起一個人,哼得出一首歌》EP上架音樂平台,共六首歌的創作班底,全是獨立或斜槓音樂人,而大眾最熟悉的,大概是謝安琪、黃妍等「星級」演唱

金寶冰廳何家獨守秘方 絲襪奶茶點滴在心頭

手執連鎖咖啡店的精巧紙杯咖啡,在城市中穿梭,甚為風尚。然而,香港人的心靈歸宿始終是盛載在厚厚瓷杯內的港式奶茶,其醇厚順滑的口感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亦勾起與香港有關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是香港人的Com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