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結業那天,《果籽》專題記者奪Sopa卓越新聞獎:不知道還做不做記者

記者:黃桂桂

攝影:簡加希


6月24日晚上7時許,梁中勝(Sam)本來還在執拾辦公桌的物品,還原至自己未來到《果籽》前的模樣,突然想起亞洲出版協會(Sopa)「卓越新聞獎」要直播了。他的專題報導「低慾望聖誕|不拍拖不旅行不消費 90後低慾望男月用$3000 五年儲80萬:努力還是悠閒地過結果都一樣」入圍了「卓越藝術及文化報導獎」。

這天也是蘋果日報正式停刊的日子,早上刊出了《蘋果日報》創刊26年的最後一份報紙,為一個時代劃下句點。所有《蘋果日報》員工可於24及25日兩天回公司執拾個人物品。為怕驚動同事關注,Sam選擇躲在辦公室暗角偷偷用電話觀看直播,不過還是被火眼金睛的同事拍下了照片。當他看到屏幕顯示他奪得「卓越藝術及文化報導獎金獎」時,內心十分平靜,以他原話是說:「睇過三篇入圍作品,我覺得自己得獎嘅機會都幾大。」

Sam憑報道「低物慾時代」奪得Sopa「卓越藝術及文化報導獎金獎」。

《果籽》最後一個新聞獎

直至他返回同事身邊,赫然看到同組的女同事及上司哭得眼睛腫成蜜桃,他愣愣地看着她們,一邊露出兩排尖尖的牙齒尷尬地笑,一邊在內心疑惑:「點解佢哋仲激動過我?」她們帶着哭腔嘟嘟囔囔,Sam完全不知道她們說了些甚麼,只有偶爾幾句斷斷續續的句子傳入耳中,「好彩有你拎呢個獎!」他才恍然大悟這個獎項的重量。

「因為《果籽》,或者說《蘋果(日報)》,已經正式成為傳媒歷史,這個獎項可以說是《果籽》在歷史浪潮中留下的最後一個泡沫,雖然已經消失,但這個獎項證明《果籽》都曾經存在過。」

果籽記者Sam

得了獎,就是一個白紙黑字的記錄,不容抹去,而且也是對《果籽》的認證。

沒有了《果籽》,Sam覺得失去了最後一片自由的淨土,令他開始掙扎自己還要不要當記者。

記者的掙扎

在同事的哭泣聲中,他還聽到一句:「我好驚你唔再做記者⋯⋯」

6月23日下午,Sam從公司內部會議中得悉,《蘋果日報》管理層決定結束《蘋果日報》,把6月23日定為《蘋果日報》報紙及網絡平台的最後運作日子,6月24日子夜起,《蘋果日報》網站、社交平台、應用程式等均停止運作。他本來還在趕一篇原定在26日出街的報道,得知這個消息後,他知道時間來不及了,只得捨棄最後一條未開始剪接的稿。於晚上十二時趕回公司,算是見證公司最後一刻。

https://youtu.be/MsnbHrscbXo

《果籽》專題組的副採訪主任王秋婷召開一個組內會議,詢問同事們未來的打算,Sam說了一句:「我唔知以後仲唔做記者好。」

他覺得,「離開《蘋果》就好似離開咗最後一片傳媒淨土。因為各個比較有份量的大媒體都好似或多或少有染紅咁,亦都好似再冇一個地方好似《果籽》咁有咁多資源同自由度比我做自己想做的題目。而且《蘋果》停運好似係一個分水嶺,證明傳媒冇咗以前的空間,呢個亦係我思考自己仲做唔做記者的主因。」

《果籽》:一片自由的土地

在《果籽》,只要你能想到一個讓上司「嘩」一聲的題,不論題目有多天馬行空,他們都會放手讓你去做,自由度相當大。例如Sam最後一篇未能出街的稿就是說一個「腳趾膠」。除了《果籽》,還有哪一個媒體願意讓記者寫一個喜歡睇人腳趾的人?

這次得獎他不居功自己,「其實我只係搵受訪者同做訪問,個題目的框架係上司畀嘅。」有一開會,《果籽》總編輯Ivy 問了一句:「我有日睇一個日本節目『月曜夜未央』時喺度諗,點解而家日本啲後生仔唔再追求名牌?香港的後生仔係咪都係咁?」於是整個專題組就在王秋婷的引導下完成了一連五集的「低物慾時代」專題。

Sam在Sopa提名信中這樣解釋做這個專題背後的原因,「當人們低頭檢點著過去失去的事物時,世界仍然繼續向前跑,低物慾時代的專題故事正好在2020年末即將邁向新一年的時候推出,向不知道未來應如何自處的人或正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恰當的人,說出香港有人選擇另一種的生活模式。」

但就在他以這篇報導得獎時,他已成為了其中一個「不知道未來應如何自處的人」。

「低物慾時代的專題故事向不知道未來應如何自處的人,說出香港有人選擇另一種的生活模式。」


「《果籽》是我的初戀」

「《果籽》是我的初戀,」Sam這樣形容他與《果籽》的關係,雖然這是一個壓力大得令他半年內生了兩次蛇的地方。

現時24歲的Sam畢業前曾在《端傳媒》做過實習及兼職記者,去年也曾因有份參與《端傳媒》一篇721調查報導奪得Sopa「卓越突發新聞獎」。他畢業後寄的第一份履歷就是寄給《果籽》,2020年6月入職,2021年6月被迫離職。「所以我嗰陣覺得自己好似失去咗一個同自己最夾的平台,有一啲失落,個種失落係覺得再搵唔返同自己咁夾嘅另一半,因為其他地方都唔會再畀你有咁多憧憬去做啲看似不切實際嘅嘢。」

失戀後連續兩天晚上他都發夢夢見同事,有一晚夢見自己吃了專題組同事黃曉婷的女朋友(但黃曉婷不是同性戀。Sam笑說可能因為她是「女權L」);又有一晚夢見自己找旅遊組同事黃曉楓幫他錄VO(因為Sam在《果籽》的大部份片都是找她幫忙錄VO的。VO指Voice Over,即片中的旁白)。

他失戀了,而且還失去了與前度的一切回憶。因為踏入6月24日凌晨零時,《蘋果日報》所有以往的報導都在網絡上消失。他是在同日晚上七時許獲獎的,「拎獎嗰陣,篇文同條片已經消失咗,冇一個正式的渠道可以睇返⋯⋯」Sam呢喃道,就好似失戀後連同前度的所有相片與紀念品都燒毀一般,不曾存在過。

「而家間公司執咗,我連點樣拎呢個獎都唔知。」Sam說。

Sam得獎的同一日,也是《蘋果》的最終章,「而家間公司執咗,我連點樣拎呢個獎都唔知。」

Sam「低物慾時代」的專題報道。
  1. 8.10 二百警搜蘋果日報 搜查令範圍成疑
  2. 八月十一 全城搶購《蘋果》凌晨報攤百景
  3. 國安指《蘋果》30篇文章涉犯《國安法》拘捕五名董事 上壹傳媒大樓搜主管電腦
  4. 《蘋果》總編羅偉光提禁足 CEO張劍虹願辭職 仍拒批保釋 控罪發生在國安法生效後
  5. 外媒:《蘋果日報》還會在71 前存在嗎?黎智英私人秘書Mark Simon :警察決定新聞機構的生死
  6. 新聞重新被定義《蘋果》多少紙墨有多少日子 在職記者:想像不到容不下《蘋果》的香港
  7. 蘋果的滋味 記6.19倫敦撐《蘋果》集會
  8. 留下來一起做見證 記新蘋人咬這口蘋果 末代記者的掙扎
  9. 這一天,我們不能再在《蘋果日報》預訂頭版廣告
  10. 法庭觀察:極權要來了,記者是會吶喊的
  11. 政權用了七天的時間 令《蘋果日報》熄燈
  12. 壹傳媒大樓最後一喊 香港人不告別:撐蘋果,撐到底!
  13. 《蘋果》「突發房」還是第一次烏燈黑火
  14. 最後入職的《蘋果》記者 無悔見證最終章—記者不捍衛新聞自由,沒有人為你去做
  15. 這夜燈火通明 深宵買一份報紙 等剎那自由
  16. 六月來去匆匆的「蘋果夢」暫放下臨時記者證
  17. 26年真實的夢 — 掉/悼 《蘋果》
  18. 《蘋果日報》結業那天,《果籽》專題記者奪Sopa卓越新聞獎:不知道還做不做記者
  19. 忍痛執筆寫下最終章 《蘋果》首席記者:在無大台的時代 我想繼續做記者
  20. 容不下《蘋果》的香港 香港失去了什麼?
  21. 《果靈●聞庫》爭分奪秒Backup蘋果223萬篇文章 籲港人勿失根飄零
  22. 《蘋果》公司代表缺席聆訊 押後至10月12日再訊 通知文件寄往人去樓空的壹傳媒大樓
  23. 堆填區夜了又破曉 記2014圍蘋一夜鬥大媽
  24. 標題要記住的是香港人的喜怒哀樂:《蘋果》頭版起題學 民間俚語入句 「豬狼對決」都得!
返回

被刪走的《鏗鏘集》消失中的公共記憶

繼續

【專題】蔡展鵬光顧無牌按摩案 與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的距離

最新

政府兩年加60%煙草稅 煙民轉買私煙報販大受影響

本刊去年出版《香港職人》,其中報紙檔報販是書中25名職人之一。近年大報章、雜誌相繼倒下,餘下來的報紙檔主要靠賣飲品、香煙維生。政府自2023年連續兩年加煙草稅30%,令一包香煙漲價至$94元,其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