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雙城記:一國兩制一路向北 漸漸模糊的邊界線

特首林鄭月娥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多次強調中央港區國安法之後,一國兩制已回正軌,再沒有阻礙政府強政勵治地融入國家發展。

國家發展已不再只是「十四五規劃」與「大灣區」兩大計劃 。上月(九月)中央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簡稱:《前海方案》)、將15平方公里的前海區,擴大7倍至120.56平方公里,將原先的面積擴大七倍,並已劃分成會展、貿易、機場等不同區域。

中港融合將會是香港施政的大議題。

中央指出,前海區學習香港法律和選用香港作仲裁地,解決民商事案件的機制,這意味着「一國兩制」將有北移的趨勢。香港的法律、金融、貿易各方面由兩地「融和」,漸漸在深圳着陸,只是香港的制度「硬着陸」深圳,是否可行?一切都是未知之數。為了配合前海區、大灣區及「十四五規劃」的發展,林鄭月娥推出「雙城三圈」的概念,在新界以北開發「北部都會區」(下稱北區),打破香港一貫以來以中環作為中心發展,林鄭改以邊陲作為交通集滙處,未來洪水橋的鐵路直達前海,以創科工業支持並連接深圳經濟,打造第二個經濟引撆。回歸後起動發展新界東北發展的是前特首曾蔭權,當時新界東北的古洞、坪輋等地已納入發展區,政府陸續收地,此為新界東北發展的雛形。

前特首梁振英於2015年推出《香港30+》提出「三條發展軸心」概念,西連北大嶼山、洪水橋、屯門和元朗南的西部經濟走廊,東連將軍澳、古洞北、落馬洲河套區、蓮塘/香園圍口岸,當中涵蓋六個過境通道,在新發展區拓展不同產業,當中最為觸目的是港島城西接駁交椅洲的東大嶼人工島,人工島的計劃由林鄭月娥2018年施政報告落實,造價5000億,林鄭多次強調不會放棄東大嶼人工島計劃,但今次報告中並沒有多提及城西的發展。報告有較長的篇幅提及規劃權力、深圳的角色,縱使很多仔細還未公布,顯然今次「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一定跟以往不同,其規劃模式很可能會是2030年後的模範。

規劃「北區」「遊戲規則改變了」?

林鄭月娥為新界發展冠上一個全新名字「北部都會區」(下稱「北區」),比上屆政府更確切地點出發展地段及各區域的經濟角色。

統籌方面,林鄭以「空間拓新」、 「觀念更新」、「政策創新」、「機制革新」的「四新」方向,報告言詞間預言未來可容納約200萬人口的「北區」規劃,改變由局方領導、亦改以「項目」為本的新城市規劃法則,亦不拘泥於區議會的分區規劃及諮詢。報告指出,未來「北區」規劃將由「高層次的政府專責機構」去統籌,與深圳政府溝通,她更強調「北區」的規劃是由「政府主導規劃」。

「北區」規劃已不僅只由香港人去做,深圳有關局方亦會協助督促的角色,「高層次的政府專責機構」需要與深圳市相關單位洽談、協調及跟蹤進度。


「牽頭與深圳合作 牽頭各局署與深圳市相關單位進行洽商及合作,協調相關項目的 規劃及實施,跟蹤進度,促進港深更緊密、更深層次和更全面的融合發展。」

— 重點行動方向(九)

十月十五日,特首林鄭月娥首次出席廣交會接受,內地傳媒南方網,首次提及「北部都會區」組班的情況。她指出,本港與深圳已成立19個「專班」(即焦點小組)包括金融專班、環保專班、科技專班、跨境基建專班,「部分是為北部都會區做舖墊工作,後續也可能會因應北部都會區的推進做一調整」。在影像訪問中,她強調「細節唔係好緊要,我哋有能力舖排細節」。

「雙城記」 中心曝光 邊陲鄉村將消失

上月(九月)六日,中央先後公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中央明言,連接澳門的《橫琴方案》,澳門特區在經濟上有決策角色;另一個《前海方案》突然擴充七倍,特別提到前海建設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要好好探索香港法律可以學習的部分及選用香港作仲裁地解決民商事案件的機制。可是,整個《前海方案》還未有提及香港政府的參與角色,前海的區城如機場、會展區已有定案,一切只等香港配合,顯然香港的角色是「協助」,深圳才是「經濟引撆」的軸心。建設「北區」,連結「十四五規劃」、大灣區,更重要的是直接連結新前海區。新界西洪水橋、廈村過去二十多年遲遲未有發展定案,繼上個月中央突然公布了前海規劃的新發展,洪水橋鐵路直駁到前海的藍圖終於在施政報告曝光。棕地發展、濕地、綠化帶全開綠燈,報告以2030為年限,洪水橋、屏山、廈村一帶在未來十年將翻天覆地的改變。

今次林鄭一再強調「雙城」— 深圳、香港合作,發展「北區」是一盤穩賺的生意,她大刀闊斧開放羅湖,皇崗等地作一地兩檢的關口,模糊邊陲地帶 ,並在「北區」附上它們的角色。

以洪水橋為交通樞紐及商貿中心,新田將改造成創科科技城。值得注意的是港深兩地的邊陲地帶如下白泥、馬草壟、古洞北等地大規模建樓房。上屆政府提及的「農業園」,在報告中完全消失,降低祖堂地的收地門檻,香港農地將大規模縮細。

一地兩檢的關口未來十年一再開放,港深兩地邊界愈見模糊。(《誌》資料圖片)

報告估計,流浮山至白泥可建1.5至1.75個單位,馬草壟可以1.2 至1.35個單位。一國兩制下,中港的邊陲地帶一直以來不發展,是為了作邊防保安及象徵性的屏障,隨着一地兩檢口岸數字的急升以及政府銳意大力發展邊陲地帶,「雙城」再沒有明顯的邊界、屏障。

打造「香港第二個經濟引擎」,將會更靠近中國經濟大局,在維港以外建設另一個金融、科技中心,「兩制」的界線越見模糊,這將會是2030年前香港的北區面貌。

關震海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創辦人/主編|國際人權報道、專責《誌》日本社會專題、《誌》責任編輯

返回

閱讀世界自由純粹 文學力量消滅欺凌

繼續

告別議席之前,來一場笑喪—— 我們終於成功爭取一條旺角「日不落大橋」

最新

【聾人求診記】疫情間我患上驚恐症、患癌

鍾志強慘劇揭示聾人在醫院應診與住院的溝通問題,當中醫院手語傳譯服務安排、家人陪診的角色、視像傳譯的必要性均需要更多討論。《誌 HK Feature》找到曾患情緒病的聾人,兩位受訪者均透過手語傳譯員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