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口述影像的大門 :用聽覺消化故事  讓電影真正與「眾」同樂

在整理錄音時,我禁不住呼了一口氣,慶幸自己與面包是相約在一間頗為新式的咖啡廳進行訪問,不然可能要聽他吐好一會兒的苦水。熟悉面包的人便會明白,這位目測25歲,長有數根白髮,實情已達四字頭的中年男子,仍是一個貪玩愛搞笑的大男孩。

「涼瓜排骨飯,那是56歲的阿伯才會叫的午餐,不要搞我啦!」

談起生活,面包最怕千篇一律,「我有我的選擇,我和你來吃這個卡邦尼意粉不是更好嗎?」

瞇起眼睛的他,天生失明,自言可能上輩子偷看別人洗澡,所以「今世就看不到囉!」,他接著說,「但不怕,還有口述影像嘛,咁就幫你賣了一個廣告,記得磅水找數(付款)呀!」

與面包聊天,三五不時,就會被他逗樂。

「一個人無視力不打緊,但要有眼界」

在失明人圈子的娛樂很少,「大部分人也是比較空閒,有人是退休了,有人因身體的種種原因,需要領綜緩,有機構搞活動,又有義工帶,求之不得」,但面包幾乎斬釘截鐵地跟我說:「但這不是面包想要的生活。」「我一個人會逛深水埗黃金電腦城、去五金鋪買工具,關於足球、籃球、羽毛球、排球、拳擊的網上賽事,我也是會追看」,他還沾沾自喜地與我分享,最近在一個網上廣東話球賽的頻道,他以精闢見解的留言,贏得餐廳一隻價值二百多元的豉油雞,「某程度上影像這件事從來沒離開我」,面包一邊吃著面前的卡邦尼意粉,一邊說,「看電影這件事是與時並進,打破隔閡,盲人可以有很多面向,不一定只是玩啤牌(撲克),排隊拿芝麻梳打餅。」

一部電影至少看三次  口述影像員功不可沒  

「《翠絲》看了四次,《犯罪現場》三次,還有《逆流大叔》,關於蘇樺偉那齣《媽媽的神奇小子》也看了四次……」。面包是忠實的港產片支持者,他在自己的Facebook專頁「面包無眼睇」也曾說過,港產片的質素不一定比西片差,只是很多人戴著有色眼鏡,只看荷李活大製作罷了。「但我也有不看的戲,例如一些過氣明星,不太喜歡就不去。以周星馳的電影為例,十分講求角色表情,就算有口述影像,我也不會去看,我比較喜歡有劇情的東西,盲人也有自主權。」

口述影像的服務在香港逐漸普及,坊間有不少藝術文化活動也開始增設這項服務,面包感恩背後默默耕耘的口述影像員,「我說得直白一點,口述影像只是為一小撮人服務,我們不能只放大自己個人需要,同時亦要珍惜別人的努力。」一齣電影拍得再好,在失明人的世界裏,也要口述影像員的配合,「整個過程是相輔相成,才能產生化學作用」。

一般人看戲,除了會聽對白外,還會留意電影中的場景,失明人亦然。「口述影像員會在不與劇中角色疊聲的情況下,告訴我們角色是坐在甚麼地方,例如那間餐廳的陳設、特色,主角若有所思地托著腮,令我們推測下一步的劇情發展」。一個成功的口述影像,是可以令到失明人在享受電影時,明白別人在笑甚麼、哭甚麼,在映後能夠與朋友討論劇情。

導演黃肇邦:視障朋友以外  戲院也不是人人能輕易進入  

推動口述影像的發展,除了服務受眾的需求,藝術機構、戲院、發行商的支持,導演的配合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曾經執導多部紀錄片的香港年輕獨立導演黃肇邦,在2013年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子非魚》已經嘗試做口述影像的社區放映專場,令到一些沒機會到戲院的視障朋友能夠感受到電影的力量。除了這群無法看得見的人外,黃肇邦坦言,還有一些人是我們看不見的,「在社區上有很多人未必能夠長時間在90分鐘黑暗的環境下安靜地看戲,例如一些精神病患的小朋友、罕見病病患者等等,他們的照顧者未必敢帶他們去戲院,某程度上是剝奪了他們欣賞電影的權利。」

這是黃肇邦在很早期的時候,已經察覺到的事,「戲院不是我們一般人想像得那麼User-friendly,去不到戲院的人多的是。」因此,把口述影像帶到社區放映、製作附有粵語口述影像聲道的DVD是其中一個渠道能夠把電影這件事,與有需要的群體雅俗共賞,達至真正的與眾同樂。

口述影像是導演的一門課
由《子非魚》到《伴生》的進步

「記得在《子非魚》第一次的口述影像專場,我在映後分享的第一句話,就是向當時的視障朋友說對不起。」當時,《子非魚》的製作成本低,幾乎是「One man crew」(一人團隊),在收音方面是有待改善。

後來三年過去,黃肇邦在《伴生》做口述影像專場時,他認得在觀眾席前的是多年前看《子非魚》的視障朋友,「今次我不用說對不起了,我有進步了。」聽懂他在說什麼的視障觀眾會心微笑。

每次做口述影像專場時,黃肇邦也會非常緊張,「因為平日我們慣常的觀影是依賴眼睛,當我們和視障朋友一起用耳朵去聽戲時,會聽到很多作品的瑕疵。」從《子非魚》到 2019年的新作《3cm》,口述影像的出現為黃肇邦帶來更多的是一個個學習的機會,重新以另一個方式檢視作品。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面包的一句話:

「快樂,因為有得揀。」

世界很大,口述影像為我們帶來的不單止是一項無障礙的通達服務,而是教會我們包容差異,大家多走一步,在變化中學習。


陳卓斯

《 誌 HK FEATURE 》 獨立記者
製作、策劃紀錄片,專責《誌》影像報道。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返回

《誌》翻查近六年土木工程合約 「北部都會區」中資承建商佔三至五成 有企業承接的金額比一帶一路國家高

繼續

黎明行動中大暴動案 五名中大生罪成 判囚 4年9個月至4月11個月護士生求情信:對於自己的行為並無後悔

最新

有種療癒叫「放得低」 馮穎琪以歌關注腦退化症

十月中馮穎琪(Vicky)傳來電話短訊:「歌曲發布了。」說的是《記不起一個人,哼得出一首歌》EP上架音樂平台,共六首歌的創作班底,全是獨立或斜槓音樂人,而大眾最熟悉的,大概是謝安琪、黃妍等「星級」演唱

金寶冰廳何家獨守秘方 絲襪奶茶點滴在心頭

手執連鎖咖啡店的精巧紙杯咖啡,在城市中穿梭,甚為風尚。然而,香港人的心靈歸宿始終是盛載在厚厚瓷杯內的港式奶茶,其醇厚順滑的口感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亦勾起與香港有關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是香港人的Com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