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暴徒的選舉」 與 2021年 「民主的選舉」 —中央政府眼中的香港選舉 


撰文
陳樂峰 葉潤泰 王紀堯

資料製圖
陳卓斯


2021年12月19日,香港舉行了第一屆「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立法會選舉。立法會由70席擴大至90席,但直選議席從35席減至20席。153名候選人中,只有13人被認為屬於非建制派,自稱屬民主派的更只有3人,至於投票投票率只有30.2%,為回歸後歷屆最低。最後,90席中89席均由被建制派的候選人當選,僅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議席由自稱非建制派的狄志遠當選。

不少外國媒體報道是次選舉為「清一色」,但官方則堅稱選舉「五光十色」。筆者留意到中共中央過去甚少就香港選舉花太多唇舌,但是次立法會選舉卻一改以往做法,在街道上和媒體上都看見鋪天蓋地的宣傳,積極鼓勵選民積極投票。宣傳中也不難發現中國政府和港府官員利用選舉的推行和選制的完善去闡述對中共對於政治性詞彙如「民主」、「穩定」的自我定義。

相反,三年前,2019的區議會選舉在反修例(反送中)運動期間舉行,結果投票人數創下香港史上新高,共有2,943,842名登記選民投票,投票率71.23%。民主派的候選人大勝,取得超過八成五的議席。在是次投票率高和民間反應熱烈的選舉中,甚少見到中央為選舉宣傳、呼籲選民投票或以鼓勵市民投票來宣傳某項價值觀和思想。

到底中央對香港的選舉看法如何微妙地發生改變?黨機關的論述中又如何為香港的選舉做包裝? 《誌》的記者和其餘兩位筆者觀察了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港澳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外交部駐港公署)在2019的區議會選舉和2021年立法會選舉選前一個月至選前一週所發表有關選舉的言論,共180篇網站發布的文本,用文字勘探的方式看共黨政機關對香港兩次選舉態度的異同及其政治包裝焦點。

部門相關頁面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港澳辦)新聞發布政務要聞
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中聯辦)中央聲音國家領導人重要涉港活動中聯辦領導人講話香港在線媒體言論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外交部駐港公署)公署表態特派員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發言人表態和電話答問
表一 研究部門

選舉日期研究時期
2019年區議會選舉2019年11月24日2019年10月23日—12月1日
2021年立法會選舉2021年12月19日2021年11月18日—12月26日
表二 研究對象日期和時段


2021年立法會選舉中央大力宣傳,最後錄得回歸以來最低的投票率。(Jasper攝)

中共的話語分析見微知著 洞察意識形態

過去有學者做研究話語分析的起點是文字語言、文字描述或話語結構,並有系統地連結話語結構和意識形態結構,從而對話語進行社會和社會學層面的判斷和解釋。研究首先擷取一些詞語單位並揭示詞語代表何種意識形態,然後話語推估是文字描述和解釋之間的界面,在特定的詞彙中可以分辨到社會性和政治性的話語操作。最後是對目標話語進行深入的社會學、政治學和文化系統的解釋。

學術界時常對中國共產黨進行話語分析,材料包括中共中央文件和報告、主要領導人的講話內容、領導人文選、電報和書信等等。目的有探討文本如何表達中共的執政理念、形象和宗旨、如何增強對威權政體統治精英的合法性,以及在黨史研究中反映中共在撰寫文件或用詞的政治考量。 因此,香港政治局勢的變化,中共對香港選舉的態度也會傾向更為威權,最終他們的態度會反映在研究文本上。

雖然2019年的區議會和2021年的立法會是不同層級的選舉,但兩者都是每位合資格登記選民可以投票的選舉,是「一人一票」選代表的選舉,民意以及投票率對兩個選舉同樣重要。 其次,兩個選舉都在中央高度重視香港局勢的情況下進行,區議會選舉在反修例運動期間舉行,期間中央以及相關機構多次就運動發聲,香港的局勢,至於2021立法會選舉是全國人大2021年3月頒令修改香港選舉辦法以來第一次選舉,中央亦高度關注選舉情況。因此在中央同樣高度關注選舉情況之下,亦可從中觀察到中央對於香港選舉的看法和言論。


冷處理2019年選舉  積極宣傳2021年選舉

比較中央各部門在2019年和2021就香港選舉發表的的文章數量後,發現相關文章2021年關於選舉文章增加了逾8倍。 

筆者們把2019年和2021年關於「香港」和「選舉」的文章,並分別按中國黨政部門和年份作區分(表三)。按年份區分上,中聯辦、港澳辦和外交部在2019年和2021年的發文總數分別是19篇和161篇,在總數上多了逾8倍。

從黨政部門的劃分上,港澳辦、中聯辦和外交部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分別為12篇、7篇和0篇,2021年立法會選舉中分別是12篇、125篇和24篇。整體而言,中聯辦主要擔當了北京政府在香港的喉舌。除了發布官方聲明外,還透過不斷引用官方或親中媒體言論來引起社會的關注,當中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求是網、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等報章,總數佔125篇發文的64篇(51.2%)。外交層次上,雖然大規模的反修例運動引起了外國和外媒對香港政治局勢的關注,可是外交部在2019年並沒有就香港區議會選舉作任何的評論。然而外交部及駐港特派員公署卻加入就2021年立法會選舉發文,原因很大機會是西方國家對香港新選舉制度的質疑引起了北京政府的注意,因此外交部必須回應他們的質疑和批評。

2019年區議會選舉2021年立法會選舉該部門發文總數
港澳辦121224
中聯辦7125132
外交部及外交部駐港公署02424
該次選舉發文總數19161
表三 按年份和部門劃分中聯辦、港澳辦和外交部對香港選舉的發文數量

2019年區議會選舉—「暴徒」、「暴亂」

根據文字雲的分析,中共黨政機關在2019年的發言整體上圍繞幾個詞彙,例如暴力、暴徒、暴亂、破壞、止暴制亂、社會、選舉、候選人等用詞,明顯針對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這些用詞數量有時甚至比「區議會」、「選舉」或「候選人」等詞彙更多,意味著中共透過不斷重覆反修例運動中的暴力元素作為煽動選民情緒的工具。中聯辦其中一篇引用的「媒體言論」就標題為「紫荆:必须确保区选安全公平公正进行」,而內文則寫道:

「…这场黑色暴乱,行动上打、砸、抢、烧各种暴力愈演愈烈,口号上“五大诉求”“光复”“革命”毫无底线,已演变成一场不折不扣的颜色革命,并带有明显的“港独”色彩。图谋通过瘫痪警队,瘫痪特区政府,进而通过选举控制区议会、立法会,最后夺取香港管治权,是反对派发动这场颜色革命一早画定的路线图,而即将来临的区议会选举,就是他们争夺管治权路线图中的重要一步。」

從其他相關的文章亦可見, 中聯辦亦試圖將區議會選舉與當時進行的反修例運動扯上關係,並以「黑色暴亂」、「癱瘓政府」、「控制議會」、「奪取管治」等強硬而且帶有負面色彩的字眼。

中央各部門在2019年描述香港選舉常用用的字詞。

在不同部門及不同頁面的統字數圖上,除了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市民、社會和選舉外,對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發言還包括「暴力」(合計71次)、「暴徒」(合計43次)、「暴亂」(合計7次)。整體而言,中國官方嘗試放大反修例運動中的暴力元素,從而削弱社會運動的合法性及引起選民的反感。


2021年 「民主」的立法會選舉 

在2021年立法會選舉中,中共黨政機關發言整體上較多出現民主、發展、一國兩制、國家/中國、香港/香港特區/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選舉制度、愛國者等用詞。與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分析結果類似,「民主」(合計2819次)和「發展」(合計 1712次) 二詞的出現次數比「立法會」和「選舉」二詞更多。較突出的兩個字為「民主」和「發展」。中國政府的論述為包裝新的選舉制度同樣也是民主的展現,認為民主的展現不應只有西方國家的單一面貌,反而抨擊西方國家如英國或美國對民主的限制想像或規範只是一種獨裁,甚至更進一步指出西方國家在面對民主時候的問題。另外,2019年區議會選舉在條狀圖完全沒有測量到「民主」一詞,這代表中央不斷強調和標榜新選舉制度的民主性質,不但為自己修改選舉制度的行為作辯護,更如中國其他外交政策一樣,開始向外輸出自己體系和價值觀的正當性。

學者閭小波的研究中曾對中共意識形態的解讀,中共對「民主」的定性是基於「人民民主專政」,可是區分何謂「人民」和「敵人」或「反動派」的話語權在中共手中,而且對選舉的操作可以不斷隨時間和政治狀況改變。這做法事實上與「完善選舉制度」下中共的想法不謀而合,透過強調「愛國者治港」原則,把所有民主派排除在選舉外的手段合理化。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2020年初提出「完善選舉制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20),其發言如下: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的管治權必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會把其轄下任何一個地方的管治權交給內心根本不認同自己國家和民族、對自己國家民族毫不忠誠、心甘情願充當外國勢力政治代理人的那些人手中呢?甚至交給那些鼓吹和從事分裂國家活動、損害國家根本利益的人手中呢?」

另一方面,在使用「發展」一詞上通常配上政治和民主,中共對在用語上顯示他們對香港政治的重視,並視之為促進香港社會福祉的途徑。有別於西方國家批評香港民主的倒退,中共稱新選舉制度為香港民主制度的「發展」,例如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出版的《“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相比2019年著重於暴力元素,中共2019年至2022年期間一直強調「由亂到治」的過程,因此強調「發展」就是站在破壞的對立面。

中央各部門在2021年描述香港選舉所用的字詞。

「英国」 (合計248次)一詞頻頻出現,包括指出對比現時人大制定的新選舉,香港在過去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根本沒有民主選舉。 另外,包括英國在內等五個國家組成的「五眼聯盟」曾經連同其他國家發表報告和評論,就香港立法會選舉的結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民主因素受到侵蝕表示嚴重關切。當仔細翻查中國新聞稿跟發言的內容,與前文所提到的類似,英國一詞的頻繁出現除了是要回應英國作為香港前殖民宗主國的質疑,也有包括對於英國自身如何實行民主,如何推行人權,在實行上又遇到什麼問題以至聲稱英國根本沒有資格對中國還有中國所管治的香港說三道四等等。破壞香港的權利、自由和高度自治的行動正在威脅着「我們期望看到香港成功的共同願望」。

「一國兩制」也在各篇文章中也出現不少 (合計794次)。由中國政府和港府官員官方角度出發,都不乏一國大於或先於兩制的意見,即便前政治局常委張德江曾言一國兩制沒有所謂先後而是一併進行,但後來香港律政司司長缺提到一個中國是確立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個制度的落實。相反而言,民間或國外都一直有著對於一國兩制是否有完全落實及其輕重比例的質疑,尤其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和2020年港區國安法落實後更見明顯。因此在2021年立法會選舉的舉行,不同官方的發言皆能看見選舉的舉行證明一國兩制的落實,當然與先前對於一國兩制的爭論有相關性,某程度反映一國兩制的定義在中國政府眼中並不能又外人所置喙,而是應該由中國自己定義的一國兩制。

縱然其中又其他時間或因素影響,而確實如若需要更全面分析中國政府對於香港或在此舉行的每場選舉的態度,不但話語分析上可以參詳更廣泛的樣本如在中國半官方媒體的取態等(是次研究因篇幅所限和考慮到取材選擇上的準確性),也可以從話語外如舉行和參與推廣活動的次數、宣傳的經費等行動而去作出更多的剖析,但若只從官方發言的次數或詞彙選用也能清楚發現到中國政府對於兩次選舉不同的演繹和態度,更多的是從發言中也能看到中國政府對於自己在香港設立的政治制度開始搶奪定義的空間、其正當性甚至優越性。

  1. Highlight林鄭任內五年的施政文本:國家發展大局 — 一再強調的「愛國」和消失中的「自由」
  2. 《誌》翻查近六年土木工程合約 「北部都會區」中資承建商佔三至五成 有企業承接的金額比一帶一路國家高
  3. 2019年「暴徒的選舉」 與 2021年 「民主的選舉」 —中央政府眼中的香港選舉 

陳樂峰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研究所碩士生

葉潤泰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研究碩士生

王紀堯

《 誌 HK FEATURE 》 — 獨立記者
專責社運專題、法庭報道、國際人權報道。

陳卓斯

《 誌 HK FEATURE 》 獨立記者
製作、策劃紀錄片,專責《誌》影像報道。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返回

第五波

繼續

菲籍外傭回鄉前檢測呈陽性 被拒入院被迫流落公園兩晚:I will die in outside if stay longer here cold and rainy

最新

【聾人求診記】疫情間我患上驚恐症、患癌

鍾志強慘劇揭示聾人在醫院應診與住院的溝通問題,當中醫院手語傳譯服務安排、家人陪診的角色、視像傳譯的必要性均需要更多討論。《誌 HK Feature》找到曾患情緒病的聾人,兩位受訪者均透過手語傳譯員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