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幼教拍影片代替駐校實習 學生質疑成效

教大
梁同學向學生示範如何洗刷玩具,但礙於鏡頭所限,不能同時展示自己的容貌。(受訪者提供照片)

隨著第五波疫情爆發,全港幼稚園及小學早於一月中便暫停所有面授課程。二月下旬,教育局更宣布所有幼稚園及中小學(除國際學校外)須提早於3至4月放「暑假」,迫使一眾教育工作者煞停手頭上的教學工作。不過,據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學生透露,教大在全港學童放假之際,仍選擇如期安排學生以拍攝教學影片充當駐校實習,有學生認為此舉令實習意義盡失。教育大學回應《誌》指,因應疫情會按「實習教學條件及學校復課情況,適時檢討各項措施,以維持學生『學校體驗』的學習質素」。

據教大網頁顯示,幼兒教育榮譽學士、高級文憑等課程規定學生須完成6至20個學分不等的實習體驗(Field Experience),旨在「實踐學術理論」。在教大兼讀幼兒教育榮譽學士的二年級生梁同學透露,校方早前宣布受疫情影響,本學期原定於2至4月份進行的駐校實習,將改以參與實習幼稚園的網上課堂,或自行拍攝教學影片的形式進行;惟現時適逢「暑假」,因此幾乎所有在「暑期」進行的實習均以拍片取代,過程中甚至不會與學生見上一面。

影片製作時間需時

教大校方要求修讀兼讀制課程的實習老師準備10條、每條大約10至15分鐘的教學影片,代替原先為期10天的駐校實習課程,並由實習生獲分配的視導(supervisor)評分和給予評語。實習生需要自行向幼稚園了解該校的教程以準備拍攝內容,以及剪輯影片。實習校方則會將製作好的影片交予家長讓他們給學童播放。

梁同學稱,單計拍攝時間,一般較靜態、「坐定定」的影片要花上一個小時;拍攝一些比較動態的影片,例如教學童做運動等則需時更久,而且往往需要別人幫忙拍攝。影片後製處理,例如剪接、加插動畫和音樂等亦需要最少1小時,前後整個拍攝和製作過程便經常超出2、3小時。

與準備實體課堂一樣,製作教學影片的實習老師須為學童撰寫教學方案、訂立學習目標和製作教學工具等。但不同的是,實習老師每每要花更多時間製作和剪輯影片,而且即使準備「課堂」的時間成本提高了,卻未見有明顯教學成效。

家長反饋指學童無意欲觀看影片 實習生質疑成效

梁同學指,設計影片內容時,會加入能夠多動手的活動,例如讓學童可以家中隨手可得的工具進行清潔。另外,她亦嘗試轉換拍攝環境,希望製造新鮮感。不過,她從實習學校所收集的家長反饋中,得知學童並不熱衷於觀看實習老師的教學影片。她指,「唔少家長話『佢哋(學童)唔係好專心睇』、『睇咗兩分鐘已經無興趣、無意欲繼續睇』」,甚至有家長向學校坦言子女「『寧願睇YouTube其他教學片多過我哋(實習老師)啲片。』」

事實上,無論實習老師如何努力提升影片的趣味性,整個教學模式仍無可避免流於單向傳遞。誠如梁同學所言,幼齡學童需要多感官學習,然而「無對答、無互動」的教學影片只能提供單向的視覺和聽覺刺激,自然令學童失去學習意欲。況且,實習老師們並非多媒體製作的科班出身,未必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亦嚴重缺乏製作精良的教學影片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不難理解學童為何寧願觀看在YouTube上、背後可能有整個拍攝和製作團隊的教學卡通片。

教大適時檢討各項措施

教育局於2月22日宣布,全港幼稚園及中小學不得遲於3月17日放「暑假」,以騰出校舍作全民檢測。提早暑假消息一出,隨即引來熱議,亦令教育工作者難以安排教學工作。原來教大除了要求實習老師提交教學影片外,還安排實習老師透過Zoom的形式,向學童播放其中一條提交影片並觀察學童的反應,和進行線上互動。如今所有網課被迫取消,也意味這批教大實習老師與學童線上互動計劃將告吹。

據梁同學透露,教大於3月5日,即宣布提早暑假的兩星期後,向幼兒教育學系學生交代下學期的實習安排,表示學生只有在獲視導(supervisor)批准的情況下,才能選擇在復課後才進行駐校實習;其他如期進行實習的學生則需要提交教學影片或實時網課的錄影片段。

梁同學引述大學校方指,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實習幼稚園在假期間照樣向家長發放影片,但實際情況仍取決於幼稚園的個別做法,即使幼稚園決定不發放影片,校方仍希望實習生「當有人睇咁拍(教學影片)」。

梁同學續指,教學影片模式的實習與駐校實習的評核方式大相逕庭。以往駐校實習期間,視導會親自到幼稚園觀課,觀察實習生與學童的互動及學童的即時反應,以評核實習生的教學能力,包括能否完成當初訂立的學習目標等。如今視導在評核教學影片的時侯,無法實時觀察學童觀看影片的反應,只能參考由實習生自行向家長收集的反饋,例如問家長學童有沒有跟著影片的指示動手做勞作、一起唱歌等,以評估實習生的表現。

梁同學又稱,教大雖然有為學生提供製作動畫等影片製作相關的簡單教學,但認為支援不足,加上時間倉促,「係咪個個一學就識呢?剪片都係慢慢學習嘅技能」。

教大於4月6日回覆《誌》,「在「新常態」教學下,虛擬教學成為學界普遍採用的學習模式。因此,教大亦於課程中加入相關培訓,讓學生能充分掌握虛擬及混合式教學的新趨勢。」因應疫情,會按「實習教學條件及學校復課情況,適時檢討各項措施,以維持學生『學校體驗』的學習質素」。

疫下遙距教學的無奈:家長過度介入、學童缺乏社交

幼童遙距學習難免要家長的支援:一方面要為學童解決上網課時遇到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要協助教師了解學童的學習進度。不過,梁同學以前參與網課時發現,不少陪同子女上課的家長,在子女被提問之時往往未及孩子思考便忍不住「提水」,甚至道出答案讓孩子照跟著回答,導致教師無法好好審視學童的理解能力,更剝奪學童自我表達的權利。

教大
梁同學向學生示範如何洗刷玩具,但礙於鏡頭所限,不能同時展示自己的容貌。(受訪者提供照片)

另外,梁同學亦注意到班上有部份學童的語言及表達能力較弱,不怎麼愛開口說話、無法讀出自己的名字,也未能好好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講一些單字,例如「波」、「紙」。她稱,家長即使努力多與子女說話,仍無法取代面授課程時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因此十分擔憂學生停課後的情況,又認為難以在網課準確評估學童能力,遙距課程終究不能取代面授課程。

翻查教育局網頁,發現當局在兩年前、疫情初期時就實時網課授課形式的指引為「原則上不適用於幼稚園」,即代表實時網課本應只為權宜之計。諷刺的是,過去兩年每當疫情變得嚴重,只見當局不停高舉「聽課不停學、電子教學正面睇」的旗幟,而未有正視並積極解決電子教學的缺陷與弊端。如果疫情將持續下去,繼續依賴遙距教學難道就是長遠之計嗎?

返回

728上環暴動第三案 13人判囚42至48月 2人判勞教及教導所 法官:被告或受「別有用心」的勢力影響 參與這場「血腥嘉年華」

繼續

上海「精準抗疫」再封城  民間怨聲載道、謠言四起?

最新

【聾人求診記】疫情間我患上驚恐症、患癌

鍾志強慘劇揭示聾人在醫院應診與住院的溝通問題,當中醫院手語傳譯服務安排、家人陪診的角色、視像傳譯的必要性均需要更多討論。《誌 HK Feature》找到曾患情緒病的聾人,兩位受訪者均透過手語傳譯員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