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下馬鞍山一場物資配對的社區實驗

社區自救
在需要派發物資的日子,鍾議員和3至4位義工會在早上10時開始致電登記家庭確認訂單。確認訂單後,他們便收拾物資,下午3時開始上門派發。

一連四天復活節假期,馬鞍山的超市、街市有肉有菜,街坊如常買餸。一個月前,馬鞍山卻經歷一次缺貨的恐慌,掀起一場社區自救的行動。

區議員鍾禮謙到達登記家庭門前,把一大袋物資掛上鐵閘,便急急轉身離開,此為「無接觸交收」。有街坊站在升降機門前的聽見打開鐵閘的聲音:「救星到啦!」。鍾憶述居民看見物資的反應,均對居民說:「不用客氣」,繼續到其他樓層派發物資。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2月28日於電台表示,政府將在3月底不排除實施「禁足令」,以實施全民強制檢測。消息傳出後,林鄭月娥一度澄清,澄清後又有傳媒以「消息」報道香港在3月底封城,各區隨即引發「搶購潮」,超級市場被一掃而空,導致居民家中缺乏食物、藥物及快速測試包等日常所需物品。馬鞍山一些確診家庭有賴同區居民捐贈物資,解決物資存貨不足問題,才能渡過隔離的日子。

街坊發起物資分配計劃 

現任沙田區(馬鞍山市中心)區議員鍾禮謙描述馬鞍山區「搶購潮」的情況:「(超市內)米、麵、罐頭、急凍肉類,全部沽清」。3月2日,有兩名街坊向鍾提議推行區內物資分配計畫:「見社區有迫切嘅需要,所以都無考慮太多,佢哋理念啱就開始籌備計畫」。

鍾和該兩名居民認為,強大的網絡力量有助搜集物資和招攬義工,因此決定透過馬鞍山區較為受歡迎的Facebook專頁「馬鞍山人,馬鞍山事」發布和宣傳計畫。宣傳做好了,之後便要為搜集物資的平台選址。鍾考慮到位置的大小、運輸便利及街坊的認識程度等,最後決定自己區議員的辦公室作為搜集物資的平台。6日後(8日),他們在Facebook專頁「馬鞍山人,馬鞍山事」發布試行「馬鞍山疫情下物資配對服務」,翌日開始派發物資。由起動到派發物資,前後用了一星期。

「馬鞍山人,馬鞍山事」有超過5,5000名追蹤者。專頁管理人Greg憶述,派發物資的第一天,物資存貨只剩下快速測試包。他從鍾議員口中得知,正當大家「戰戰兢兢」擔憂缺物資時,有居民推著一架堆滿乾糧和消毒用品的手推車到區議員辦事處,對Greg來說這證明社交媒體宣傳的效果,對義工們是一件很鼓舞的事。

區議員鍾禮謙指,大部份義工從「馬鞍山人,馬鞍山事」得知此計劃。需要派發物資的日子,鍾和3至4位義工在早上10時開始致電登記物資的居民確認訂單;到下午3時,他們便出發派發物資。登記居民大多來自公共屋邨,較為缺乏的物資是食物和快速測試包,高峰期時一天需到10戶確診家庭派發物資。到4月1日,「馬鞍山人,馬鞍山事」宣布鍾議員辦公室因物資充足應付登記家庭的需要,停止收集物資。

長者尋援助無門 

民間發起自救,一切源於疫情最高峰之際,官方與街坊近乎「失聯」。民政事務總署在3月15日從社會福利署接手,展開居家支援物資派遞服務,並增加「居安抗疫」24小時熱線至280條。鍾認同,是次物資配對服務計正是填補政府服務的缺漏。以上述熱線為例:「民政署一係就打唔通,打得通就漏單,唔漏單就等9至10日,呢個好明顯係非常非常大嘅service gap」。

他續指,他曾接獲兩名同住確診的長者急需快速測試包和退燒藥的個案:「佢哋首先打去醫管局嘅支援熱線,醫管局就reject (拒絕) 咗佢哋,叫佢哋搵社署,社署又reject佢哋,叫佢哋打去民政署熱線」。可惜,民政署最後無故拒絕兩位長者的要求,轉介他們致電鍾議員求助。

鍾覆述長者的話:「我係良好市民,從來唔投訴政府,今次搵你(鍾)實在唔係想投訴政府,但我真的需要測試包同埋退燒藥」。面對確診者的無助,他坦言,唯有靠社區自救才能填補這迫切的漏洞。

社區自救
上月8日,Facebook專頁「馬鞍山人,馬鞍山事」發佈了「馬鞍山疫情下物資配對服務(試行階段)」,以Google form方式讓確診家庭登記物資。(Facebook「馬鞍山人,馬鞍山事」提供)

3年前「山竹」預演自救 

Greg認為,居民最了解社區需要什麼,欠缺什麼。他說,馬鞍山一間超級市場毫無預警下封閉,還沒有任何官方通知,居民已在WhatsApp群組或Facebook通風報信,訊息的互通正是「社區自救」的方法之一。

馬鞍山居民早於2018年已進行「社區自救」。鍾說,當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樹木倒塌導致交通受阻,馬鞍山居民便自組義工清理塌樹。而提出物資配對計畫的兩名馬鞍山居民,他們更聯絡跨區的朋友,組成義工平台 —「香港天使行動」,並把物資配對計畫宣揚到其他地區,令更多確診家庭受惠。

鍾感嘆,自己作為區議員,並不是社區的帶領者,關鍵是居民有互助的精神。他以是次物資配對服務為例:「如果無人捐物資,或者無人幫手做義工,單憑馬人馬事(馬鞍山人,馬鞍山事)、我嘅辦事處、嗰兩位街坊,其實絕對唔會成事。」

[irp posts=”964″]
  1. 第五波
  2. 菲籍外傭回鄉前檢測呈陽性 被拒入院被迫流落公園兩晚:I will die in outside if stay longer here cold and rainy
  3. 抗疫基金不支援 「疫苗通行證」訊息混亂 重慶大廈15年小食店撐唔住或回鄉求生
  4. 禁、不禁足
  5. 醫院大爆煲 1 醫護心灰實錄 — 不能進入醫院的醫護 「疫苗通行證」令百名醫護辭職 
  6. 在離港前一個月「我中咗Omicron」
  7. 醫護大爆煲 2 有病人等死 999中心Hold Call 護士們的絕望真相:我們寧願自己染Omicron
  8. 衛生署一年15次改接種豁免標準 不獲豁免的免疫系統疾病及嚴重敏感患者
  9. 記者手記:在那場喪禮之後,全家中了Omicron
  10. 第五波下馬鞍山一場物資配對的社區實驗
  11.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2):落馬洲方艙醫院煞停創科園132億第一期主體工程 「臨時橋」司法管轄權成謎
  12.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3):「奇蹟」之後 六個方艙突停用 地產商申請起樓

陳綺琳

《誌》實習記者

返回

記者走進基輔醫院 : 滿佈導彈地雷的基輔 藏不了的傷痕

繼續

前台灣軍人一心往烏克蘭當志願軍 滯留在波烏邊境

最新

【本地桌遊】世界桌遊大不同 本地桌遊無人撐?

雖然桌遊這幾年Board Game在香港急促發展,始終不及外國普遍。Joe指出,外國消遣娛樂較少,地大脈博,假日「無嘢做」只好約朋友來家中玩桌遊,「我去超市去買野都要揸半個鐘車,咁佢有咩做啫?」 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