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央在香港快速建成12個方艙醫院,當中7天建成青衣方艙醫院,內媒形容這是「中國奇蹟」。踏入五月,疫情稍為受控,兩個月前林鄭月娥在視察青衣方艙醫院時還拉起「中央支援 同心抗疫」的橫額與內地團隊大合照,本月初她預告部分方艙醫院將回到「備用」狀態,哪個「備用」?哪個會停用?
有關方艙醫院的資訊,由擬建到停用也在極度不透明的情況進行,5月在立法會議員提出疑問後市民才知悉6個方艙醫院將被停用。另外,部分方艙醫院宣布停用緊隨其後的是,捐地的地產商新地旋即向城規會入紙申請在原址「潭尾方艙」擬建一個規模等同「沙田新城市」這樣大的新市鎮。
- 一)落馬洲方艙醫院︰中建科工提出建「臨時橋」,2月26日在深圳開展
- 二)落馬洲方艙醫院︰由珠江水利委員會指導「臨時橋」施工
- 三)落馬洲方艙醫院︰警務處引用《公安條例》,批准「中國建築」工人在禁區進入許可
- 四)落馬洲方艙醫院︰臨時橋未納入城規會規劃
- 五)落馬洲方艙醫院︰暗標至少涉三間央企援建
- 六)落馬洲方艙醫院︰方艙地基涉填平原有魚塘
- 七)落馬洲方艙醫院︰由「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負責跨境網絡開通
- 八)落馬洲應急醫院︰由「南網深圳供電局」跨境「向香港送電」
九)青衣方艙醫院︰「福建弘祥」近百人來港援建
除了落馬洲方艙醫院,「內援」另一個焦點是援建青衣方艙醫院。
青衣方艙醫院於2月28日竣工。7日的建築速度,被特首、中港兩地官方媒體,熱捧為「中國奇蹟」。「奇蹟」背後,工程推進的背後跟落馬洲一樣,施工是引用《緊急法》之前。是次工程項目,是在未經招標下,由央企「中國建築」接手。據「中新社」2月28日報道,「中國建築」是在上月21日收到通知後,便奔赴來港施工,時間比2月24日首次引用《緊急法》來得更早。
「中新社」又提及逾2,000名工程人員日夜趕工,創造了名不虛傳的「中國速度」。不過,云云二千人中,記者在「福清市人民政府」3月7日發出的新聞稿發現,當中有近百名人員來自內地工程公司「福建弘祥建設工程」。
據新聞稿描述,這間工程公司被承建商「中國建築集團」旗下「中海建築」「點名」支援興建方艙醫院。2月25日,他們接到「中海建築」請求,指「受香港疫情影響,中海建築在香港招工難度大大增加,需從內地調配施工人員,請弘祥建設予以支援」。《香港01》亦報道,「中國建築」興建青衣方艙醫院期間,曾爆出拖糧風波,在開啟前才得以解決。
於是,翌日2月26日,這間公司一份96人的支援名單和核酸檢測報告,提交給「中海建築」。中午時份,近百人的隊伍整裝出發赴港。經兩日趕工後,完成青衣方艙醫院的興建。他們稍後會回到深圳,參與福田口岸方艙醫院建設。
縱然港府於2月24日首次引用《緊急法》,賦權政務司司長(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負責)因應疫情,豁免一些法定牌照、註冊等的要求,但這批來港的內地工程人員,他們的工程知識與資歷,是否與本港要求同等?
翻查立法會3月23日舉行的行政長官答問會,會上問及《緊急規例》的使用情況,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指《規例》由2月24日實施至3月23日,僅就三類項目行使豁免權,當中未見來港援建青衣方艙醫院的內地人員。換言之,這批來港「援建」內地工人是如何獲批到香港?另外,為何他們入境香港,只需要交核酸檢測報告,不用14日酒店隔離?
十)新華社稱竹篙灣、啟德增建隔離設施屬永久性? 林鄭稱「備用狀態」
此外,今次內地援建的方艙醫院,還包括由內地央企「中國建築」負責增建的竹篙灣、啟德隔離設施,預計為本港提供約1萬個床位。
然而,記者翻查政府新聞稿,它並沒有特別提及是屬於臨時性,還是永久性。但港澳辦引述新華社報道卻說,這兩項增建設施屬永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