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前《蘋果日報》女記者M與家人在秀茂坪一間食肆用膳後遭4名戴黃色安全帽男子襲擊,她與胞姊受傷,歷時半分鐘,施襲者更向她們說:「叫你老細肥佬黎還錢」。M與姊受輕傷,他們認為這次襲擊事件是衝着
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兩年,官方一直不願意公開下架書籍名單,但暗地裡進行 一連串的「禁書」封殺潮,從沒有停止。本月初,《明報》 發現,有中學下架至少200本「敏感」書籍;然而,《蘋果日報》停止營運一年
「在此別過,香港人,珍重。」這是《蘋果日報》最終章留下最後的句語。2021年6月24日,《蘋果日報》印刷最後一份報紙,並以「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為頭版標題,向讀者告別26年歷史。 自此,「蘋果日
這天也是蘋果日報正式停刊的日子,早上刊出了《蘋果日報》創刊26年的最後一份報紙,為一個時代劃下句點。所有《蘋果日報》員工可於24及25日兩天回公司執拾個人物品。為怕驚動同事關注,Sam選擇躲在辦公室暗角偷偷用電話觀看直播,不過還是被火眼金睛的同事拍下了照片。當他看到屏幕顯示他奪得「卓越藝術及文化報導獎金獎」時,內心十分平靜,以他原話是說:「睇過三篇入圍作品,我覺得自己得獎嘅機會都幾大。」
閣下正在瀏覽 專題 取締蘋果 報道 ; #11 之 24 8.10 二百警搜蘋果日報 搜查令範圍成疑 八月十一 全城搶購《蘋果》凌晨報攤百景 國安指《蘋果》30篇文章涉犯《國安法》拘捕五名董事 上壹傳
據悉,《蘋果》內部通知員工,26日(周六)將會是《蘋果日報》最後出版之日,公司有可能於25日(周五)晚結束營業,「公司欠缺資金營運,將於周五完成報紙出版,即周六為最後見報日,而online新聞,則會以周五晚2359為死線。」
6月17日早上外媒相繼報道《蘋果》五高層被捕的消息,BBC、《路透社》等外媒以國安法首次觸及傳媒刊登內容為切入點,擔心《蘋果》在 7.1 前會消失。黎智英的私人助理Mark Simon 接受外媒訪問坦言,現時警方已決定新聞編輯室的生死。
今早約十時半,約二百名警員進入壹傳媒大樓,《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向警方要求出示搜查令,否則不應翻查職員文件。至上午十時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向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表示,壹傳媒代表律師不獲批
經歷2022年第五波之後,加上今次香港世紀水浸事件,再次印證香港政府的資訊透明度已經不如以前。在周五(9月8日)凌晨政府已發布了4次新聞稿,呼籲僱主要「參考」8號風球的做法。的確,政府有發出過新聞稿。
位於柴灣的民間電台,嘈足18年。今日曾健成(阿牛)的聲音依然響亮。 「你聽不到大聲公條例(《噪音管制條例》)兩個月諮詢?政府一定過(條例一定過的),他說只規管擺賣,街站會走得甩咩?最近街站展示標語都唔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75歲)與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及蘋果日報互聯網有限公司,被控各1項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及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蘋果日報》案(後稱:《蘋果》案)於12月13日早上10
有影評批評《正義迴廊》太多討論點,太多Layer,一下子難以消化。確實如此,2019年之前有多少香港人走入法庭旁聽? 盤菜瑩子飾演的記者,因報館急於求成,派她訪問還柙中的兇手,報道被指涉嫌妨礙司法公正
開學前夕,山東省青島市傳出校方向家長的通知,上級要求一些作者的書籍不能進入學校,其「禁書名單」有易中天、龍應台、楊紅櫻、北貓、陳麗華及郭竟熊,他們都是兩岸三地著名的歷史、文化學者和漫畫家。 自實施《港
無以名狀的「憂鬱之島」,一種流動的身份狀態,該從何說起? 經歷雨傘運動,陳梓桓完成前作《亂世備忘》之後,後雨傘年代瀰漫着低沉的政治氣氛,公民社會難紓鬱結。2017年陳梓桓正好承受着沉鬱無力的情緒,抱着
踏入2月,根據當時的美國情報,北京冬奧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之後,俄羅斯即將向烏克蘭發動戰爭。 2月18日,香港獨立記者Kaoru Ng 赴烏克蘭基輔做翻譯工作,他料不到炮火聲將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