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大遊行,民陣宣布43萬人參與遊行,晚上8時遊行隊伍陸續散落金鐘、中環和上環,以及通往中聯辦的干諾道西和德輔道西,全線被示威者封路,示威者在中聯辦的國徽潑墨,高呼「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晚上1
國際誌
View all →2022俄烏戰爭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大型的戰事,伴隨而來的是數以千萬計無家可歸的難民。根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5月公布的數據顯示,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會員限定
會員限定報道 →日式繩縛起源於捕繩術,最早用於捆綁犯人,慢慢發展成美學的一環,令人欣賞到人體與繩的互動,所締造的變化和姿態。綁與被綁的繩縛美學,世人很容易聯想到性虐,將之視為禁忌,令我們無從了解,公開繩縛表演漸漸變得
香港開埠180年,經歷瘟疫、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淪陷、六七暴動、規模大大少少的移民潮,香港人在過去兩年,好像走進歷史軌跡,一次輪迴歷史的苦痛。疫情隔絕了我們肉體上的連結,全球隔絕,集會有罪,情緒苦無出路
李家超政府上任快將一個月,副局長與政助的名單逐一揭曉,2020年2月退休的西九龍總區指揮官卓孝業獲委任為保安局副局長,上屆空降港台的廣播處處長李百全則獲委任保安局常任秘書長。
去年(2021年)12月,
文化
更多文化報道 →草叢間的磚頭和塞了毛巾的破碎玻璃瓶;被塗上「Rioters
由香港藝術學院及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辦的藝術文學士課程,最新一屆的畢業展《20/20》於上周六起,在香港藝術中心的包氏畫廊展出。二十六位畢業生的作品,透過繪畫、素描、陶瓷、雕刻及裝置,探究社會政治
與歐洲的女子-張嘉芸(Karen)、譚玉婷(Ann)及甄彩菱(Marie)因自身的經歷與詰問萌起創作的意念,劇場作品《漂泊居留所》如是誕生。
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覽「香港故事」館於十月暫別,公眾依依不捨。市民在最後一周蜂擁而至到場參觀。香港殖民地歷史由「漁村變都會」的展品以至「重光」字眼歷史,可以預計到在展館重開之時有些內容不是「被和諧」,
《Euphoria》講述一班美國高中生的生活,劇集主要聚焦講每個角色的創傷和成長,其中主角Rue有吸毒的問題,而Jules因自我認同、與母親的關係而一直有難解的心結。二人在劇集中互生情
抽象藝術工作者Vera
第五波
專題系列報道社會焦點
View all →記者在<香港禁書>專題中,本想在民間找更多《蘋果》收藏家訪問,看到網上拋售《蘋果》之勢,似乎不少人都默認了這是一份「禁報」,有些婉拒訪問,有些直言怕犯《港區國安法》。
2020年8月10日,在國安法通過了一個月,警察浩浩蕩蕩操入壹傳媒大樓。晨早我坐在旺角一間茶餐廳一角,食了一啖公仔麪,右手拿着手機睡眼惺忪掃新聞。
有些歷史數字,會讓內地人有所防範。
今年的六四,燭光不再;港大的「國殤之柱」、太古橋漆跡,亦於六四前的日子一夜消失,不留任何痕跡。但港大舊生鄭同學未敢忘記,特別是港大每年「洗柱髹橋」的傳統。或許,他沒預料的是,去年穿著畢業袍與「國殤之柱
夏日炎炎,田間的向日葵朵朵開得燦爛,農夫卻眉頭緊鎖。
「北方廣場」是由一個中國留學生(下稱版主)於兩年前開辦的一個Instagram帳戶,內有六四事件較為罕見的舊照片,現時這個帳戶已有2萬2千個追蹤者。版主就讀藝術系,在疫情之初比較空閒,發現網上流傳的中
一場「毫無疑問」的特首選舉,唯一候選人李家超以1416票當選特首,2022年7月1日履新。李家超在網站公開他幕後的競選團隊,「主席團」及「顧問團」的人數比五年前林鄭月娥競選時多出近三倍。
「無想過來到這裡耕田,要一邊種菜一邊清理泥頭!」70多歲的農夫阿戴說起農田的土質問題,眼裡有火。他原在粉嶺馬屎埔耕田,受收地發展影響,去年初接受政府復耕賠償安排,轉往上水華山復耕地重新耕作。他坦言,疫
俄烏之戰
專題系列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5月9日「勝利日」發表演說,將「軍事行動」合理化,俄烏之戰陷入膠着狀態。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波蘭接壤烏克蘭的邊境城市Przemyśl,是不少烏克蘭難民跨越邊境之後抵達的第一個落腳點。在這座城內,有不少烏克蘭難民聚集了在Przemyśl的火車站,等待往另一個國家或城市,也有人決定回去烏克蘭。在
位於烏克蘭的東部哈爾科夫(Kharkiv),是烏克蘭的第二首都,語言以俄語為主。獨立記者陳子煜從基輔走進3月初連續兩星期被轟炸的哈爾科夫。被稱為烏克蘭的文化重鎮哈爾科夫已變得頹垣敗瓦,大批市民匆匆離開
3月14日,「第一頻道(Channel
俄軍日前轟炸基輔Iripin
莫斯科時間2月24日清晨5時55分,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演說,宣布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他聲稱沒有計劃佔領烏克蘭,但尋求烏方的非軍事化,呼籲烏軍投降。普京宣戰後不久,烏克蘭首都
專題報道
- 全部
- 47人案
- 728上環暴動案
- 中大暴動案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俄烏之戰
- 取締蘋果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
- 爭氣人
- 社區自救
- 第五波
- 背影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香港末代區議員
- 香港禁書
- 全部
- 47人案
- 728上環暴動案
- 中大暴動案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俄烏之戰
- 取締蘋果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
- 爭氣人
- 社區自救
- 第五波
- 背影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香港末代區議員
- 香港禁書
地方社區
更多地方社區報道 →合發茶餐廳康先生(Eric)最近更逆市而行,在尖沙嘴山林道開設另一間新的西餐廳「Plan
土瓜灣故事館,簡稱「土家」,在2014年進駐土瓜灣鴻福街,現由「維修香港」與「社區文化關注」合力經營。「土家」是一個特別的社區公共空間,致力推動社區營造和記錄本「土」故事的工作,旨在進入社區、感受人文
第五波疫情由1月開始肆虐,確診數字過萬,在「清零」與「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之間,政府選了前者。防疫措施一再收緊,禁晚市至4月20日,食肆苦不堪言,哪小食店?24日實施「疫苗通行證」,無打針者在商場門前止步,令平日車水馬龍,人流如鯽的重慶大慶變死城。兩間小食店向《誌》透露札根香港多年,政府防疫政策朝令夕改,資訊混亂,今日的生意直插谷底,正計劃結束多年的心血,更有小店主不排除攜幼告別香港回鄉求生。
由旺角亞皆老街為起點,通往油麻地碧街,分成三段的旺角通菜街
當進入餐廳、街市和醫院也要「掃一掃」智能手機時,英姐(化名)打開手上的2G手機一看,熒幕所顯示的文字和數字也左右顛倒,她笑說自己的手機還能正常撥打和接聽,並沒有打算換智能電話,「邊識用啊?加上咁大部,做嘢邊度方便啫」。
「可是,這個城市並不會告訴你它的過去,過去已蘊藏於此城之中,寫在街道的角落、窗扉、樓梯的欄杆⋯⋯每片回憶都以劃痕、凹痕⋯⋯作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