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星周潤發(發哥)在韓國的「釜山電影節」獲頒「亞洲電影人獎」時發表感言指,1997回歸中國之後,香港很多事情「有改變」,中國當局審批劇本,令香港電影創作失去自由。發哥又指今日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過去,反觀韓國創作自由,大放異采。
發哥所言的「改變」是否只限於中港合拍片?有本地電影人向《HK FEATURE》揭露,2019年反修例運動之後,中國電影局進一步審查香港演員、導演的政治背景與言行,其審查更追溯至2014年。《HK FEATURE》翻查香港官方數據,近年中港合拍片的數量、中港兩地與海外票房皆跌,顯示中港合拍片的市場正在萎縮,而以八、九十年代影星掛帥的合拍片票房更是無營利可言。
因拍《時代革命》遭內地、港資封殺的導演周冠威慨嘆,若「擁有龐大資源」的香港電影人早點覺悟創作自由的可貴,而不是一味迎合審查制度,香港電影的結果可能未至於陷入這困局。

中港合片部數、票房皆跌
內地媒體經常指中國内地是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香港電影要背靠中國電影市場,事實上中港合拍片近年在中港兩地與海外的票房已大不如前。記者翻查2019年至2021年《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從合拍片與港產片的比例、中港兩地的票房分析,發現疫情間中港合拍片已出現「微妙」的變化。
《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 以「香港電影」為一個大分類,當中包含「港產片」與「中港合拍片」。從電影的數量分析,「香港電影」的中港合拍片比例明顯縮少,2019年合拍片為24部,佔49部「香港電影」的48%;2021年合拍片跌至14部,佔47部「香港電影」的29%。另外中港合拍片在香港的票房成績亦一直向下,由2019年1.9億港元,跌至2021年只有8000萬港元。
雖然詳細數據只到2021年,今年年初港產片《毒舌大狀》票房狂收1.1億港元,以此推算2023年港產片與合拍片的票房差距會進一步拉近,甚至如2021年,港產片的累計票房可超越合拍片。
年份 | 香港總上映電影部數(包括外語片) | 香港電影上映部目 | 中港合拍片數目 | 全年累計票房 (以港元計算) | 香港電影全年累計票房 (以港元計算) | 「港產片」全年累計票房 / 佔香港全年總票房比率 (以港元計算) | 中港合拍片全年累計票房 / 佔香港全年總票房比率 (以港元計算) | 中港合拍片內地票房 (以人民幣計算) |
2019 | 329 | 49 | 24 | 18.9億 | 2.55億 | 6,094萬(3.2%) | 1.9億 (10.3%) | 第1位:《烈火英雄》17億 第2位:《少年的你》15億 第3位:《葉問4》11億 |
2020 | 218 | 34 | 19 | 5.37億 | 1億 | 8,309萬(16.25%) | 2,000萬 (4%) | 第1位:《一點就到家》 3.12億 第2位:《急先鋒》2億 |
2021 | 274 | 47 | 14 | 12.09億 | 2.4億 | 8,000萬(6%) | 1.6億 (13.2%) | 第1位:《怒火》 13億 第2位:《拆彈專家2》13億 |

合拍片內銷不成 失外埠市場
記者翻查2019至2021年中港合拍片內地的票房成績,合拍片熱門題材如警匪與劇情片的票房,已愈來愈難衝破10億人民幣,八、九十年代影星的票房更是「斷崖式」下滑。
香港名導演林超賢《紅海行動》(2018)與劉偉強《中國機長》(2019)收近30億人民幣票房,上述是獲得可觀票房的「主旋律」電影;其他劇情片如《怒火》(2021)、《拆彈專家2》(2020)、《葉問4》(2019)與《少年的你》(2019)的票房,介乎11至15億人民幣之間;2020年成龍的《急先鋒》與2023年賀歲片《龍馬精神》僅收約2億人民幣;而今年6月在內地上映周潤發的《別叫我賭神》,上映半個月票房不足1億人民幣。
「合拍片」陷入尷尬局面,斥巨資製作的電影在內地票房既不理想,亦不賣埠。2020年與2021年台灣最賣座的香港電影,分別是甄子丹的《肥龍過江》與劉德華的《拆彈專家2》,票房分別收1300萬台幣(330萬港元)及9100萬台幣(2300萬港元),慘淡收場。

電影局審劇本審演員
2003年中國與香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啟動「中港合拍」模式,除了2019年放寬香港演員比例以外,20年來的合拍片所有劇本,也須經電影局審批才可開拍。
去年(2022年)獲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編劇的《神探大戰》,英皇電影老闆楊受成在慶功宴上首次向傳媒披露,因《神探大戰》涉及黑警、臥底、黑社會與血腥場面等內容,不符合當局的標準,電影由交劇本到電影局審批,再到上映一共花了3年。影壇大哥洪金寶亦2022年訪問中透露,一直籌拍《特工爺爺2》,疫情等了3年也不獲電影局批准,他說仍耐心等待審批。

合拍片嚴格審查劇本,劇情不能有色情、鬼怪、黑警與過份血腥情節等是公開的秘密。2021年落實《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演員一旦「品德或言行出現問題」,他們有份參演的電影便不能上映,有電影人也指這政策對電影投資者有一定的風險。這種對人的品德、甚至乎政治審查,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伸延至香港。
電影人:2019年後審查電影人政治背景
記者聯絡到曾參與合拍片的電影人余成(化名),他坦言中港合拍片動輒製作成本3至5億人民幣,隨著觀眾對香港題材、港星也看膩,合拍片內地票房不理想、也不賣埠是鐵一般的事實;合拍片的存在,主要是電影局與兩間香港電影公司每年簽訂協議,「跑數」充撐住合拍片的片量。至於是否審查過於嚴謹,令合拍片失去創作自由?
余成認為,20年電影局不容許的內容題材無大改變,近年唯一改變是電影局要求修改劇本,開始直接與投資者或香港著名電影人商討,例如英皇主席楊受成與電影人施南生,也是可以直接跟電影局商討劇本的人選。

余成亦透露,除了劇本的審查,2019年之後當局開始審查香港演員、導演的政治背景,嚴重損害創作自由,亦增加製作風險,因為這代表就算劇本獲批,拿取准拍證,完成作品後,還有經過電影局對電影人一連串的政治審查。
「這些審查,是由2014年開始,審查你中學、以至大學時的言論,製作人以至合作伙伴,電影局需要你交出名單,亦要香港電影人在香港作配合。」余舉例說,2021年上映劉浩良導演的《除暴》,電影局審查劉浩良的政治言論、2019年的一言一行,因此《除暴》審查兩年才能上映。但余成認為,中港合拍片仍是新一代磨練大製作的技巧,香港仍需要它的存在,但如果想作多元的嘗試,留在香港也是一個選擇。
周冠威:發哥20年前講出來會更好
《十年》、《時代革命》導演周冠威則向《HK FEATURE》表示,由2003年香港加入CEPA之後,香港電影從此分為「有審查的合拍片」與「沒有審查的港產片」;但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所有香港電影也「被審查」,特別2021年底立法會通過《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如影片相當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等,政務司司長有權禁止影片公映,「其實一個過景,一個Poster,雖然不是重點也會被電檢處要求刪走,已經敏感到這個地步,當然電影人也有自我審查。」

周冠威慨嘆道:「周潤發20年前這樣講就好了。一些有權力,無論是演員、電影老闆或者業界一些有權力的人,你們執掌著這麼龐大的資源,而不去守護我們的創作自由。(香港電影人)這麼多年慢慢去蠶食,去迎合這個審查制度。現在讚韓國電影,為香港電影唏噓,你知道很多事情重新再來亦不是一朝一夕的。」
周冠威透露,除了傳媒有報道短片被電檢處要求刪剪,很多劇情片也被要求作出改動才可以上映,只是製作人有沒有決定向外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