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21年6月9日:後國安法時代的反送中記念 輕輕的問:你還好嗎?

2019年6月9日,103萬人參與遊行,為反修例運場掀起序幕。兩年後的今日,有人的生命永遠停留於35歲、22歲及15歲;有人被子彈奪去了眼睛、肝腎、小腿,創傷依然;有人因羅織的罪名被困於囚牢不見天日,甚至未知刑期;有人被逼離開故地,未知歸來何期。

這天,你/妳在何方?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聲音導航」中,是一段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陳萃屏攝)

「你還好嗎?」記者忍不住問。「唔好。」少女聲音的很輕,輕聲道,說出她絕望的心聲,「由一開始做『港豬』到呢兩年,我好想見到光明的香港,但只見愈來愈差嘅香港。感覺好想打定輸數,好想向政府認低威。」

這次活動讓她舒服一點,「話我知我嘅記憶唔係一個錯的記憶。雖然重溫照片,(畫面)好似好恐怖,但我記起了有人同我一齊行嘅畫面。我出事時有唔少手足會圍埋嚟,『咩事呀,一齊行呀』」不過,只釋懷一點,她坦言,活動沒燃起她當初參與社會運動的那團火,因為「一行出呢個門口,一切又返返去現實。」

「No Justice No Peace」男子 忍痛聽錄音 

這天,男子記起了苦痛。

「以物易物」的區域旁是「聲音導航」,三個包耳式耳機本來整齊地並列著。訪問子維、心怡及慧盈前後,他們均問及「聽了錄音沒有?」記者搖頭,心怡直白回應,「聽完是勇者」,三人皆沒能聽完,心怡只聽了四分鐘,慧盈只聽了兩分鐘,子維只聽到一分半鐘。那是一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

那位年約三十餘歲,身穿「No Justice No Peace」T恤、皮膚黝黑的男子,忍著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聽返原來,屌,咁我哋都唔記得?究竟我們當時是如何過的?一次過將兩年的事聽⋯⋯點解我哋仲可以企喺到聽?」錄音最觸動這位中佬,但「易物」上的字,也令他感觸。「見到上面啲字,有好多人suffer,好多人等緊suffer。可能排到2023年先排到,都唔知點幫到佢哋。」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新成立的學生組織「本土青年意志」舉辦了反修例運動紀念活動,為期13日,內有「聲音導航」、「以物易物」專區,及反修例事件的展板。創辦人羅子維及發言人張心怡均強調,是次為義賣活動。除義賣區外,展出的直幡及照片等,索價「200萬+1元」。

走進活動場地,三條分別寫有「齊上齊落」、「一齊嚟,一齊走」及「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直幡掛在當眼處,大字映入眼簾。有數塊展板列出每月時間線,及獨立記者的攝影相集,除時間推移,展板上的紅線也愈來愈多。不過再往內走,便有一鐵架,掛滿了七彩顏色的布條。記者下午到場,已有不少人到場參觀,大部分是年輕人,但較年長的叔叔嬸嬸亦有到場。有人在駐足細聽時,已紅了眼眶。

經歷不是夢幻 一支真實的水

這天,少女去了交換物件,盼他人「見字飲水」,盼自己「睇多啲書」。

一名20歲,蓄粉紅長髮的少女,沒有化妝,身穿短裙,抱著手提電腦,帶著一瓶蒸餾水、以水換書。因為蒸餾水在兩年前救了她一命,「嗰陣畀催淚彈,算係打到隻眼,唞唔到氣,所以一見到呢個活動話要帶一件物件,一諗就帶支水啦。」

選書則是想自己認識更多,「因為喺呢場運動裡面,我覺得自己認知好少,很多時只係覺得『對政府不滿就出來啦』,但其實好多嘢都好陌生,有少少會被人『帶方向』嘅感覺,好多時只是嬲就上街,但冇諗得好清楚。」

「聲音導航」中,是一段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陳萃屏攝)

「你還好嗎?」記者忍不住問。「唔好。」少女聲音的很輕,輕聲道,說出她絕望的心聲,「由一開始做『港豬』到呢兩年,我好想見到光明的香港,但只見愈來愈差嘅香港。感覺好想打定輸數,好想向政府認低威。」

這次活動讓她舒服一點,「話我知我嘅記憶唔係一個錯的記憶。雖然重溫照片,(畫面)好似好恐怖,但我記起了有人同我一齊行嘅畫面。我出事時有唔少手足會圍埋嚟,『咩事呀,一齊行呀』」不過,只釋懷一點,她坦言,活動沒燃起她當初參與社會運動的那團火,因為「一行出呢個門口,一切又返返去現實。」

「No Justice No Peace」男子 忍痛聽錄音 

這天,男子記起了苦痛。

「以物易物」的區域旁是「聲音導航」,三個包耳式耳機本來整齊地並列著。訪問子維、心怡及慧盈前後,他們均問及「聽了錄音沒有?」記者搖頭,心怡直白回應,「聽完是勇者」,三人皆沒能聽完,心怡只聽了四分鐘,慧盈只聽了兩分鐘,子維只聽到一分半鐘。那是一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

那位年約三十餘歲,身穿「No Justice No Peace」T恤、皮膚黝黑的男子,忍著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聽返原來,屌,咁我哋都唔記得?究竟我們當時是如何過的?一次過將兩年的事聽⋯⋯點解我哋仲可以企喺到聽?」錄音最觸動這位中佬,但「易物」上的字,也令他感觸。「見到上面啲字,有好多人suffer,好多人等緊suffer。可能排到2023年先排到,都唔知點幫到佢哋。」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新成立的學生組織「本土青年意志」舉辦了反修例運動紀念活動,為期13日,內有「聲音導航」、「以物易物」專區,及反修例事件的展板。創辦人羅子維及發言人張心怡均強調,是次為義賣活動。除義賣區外,展出的直幡及照片等,索價「200萬+1元」。

走進活動場地,三條分別寫有「齊上齊落」、「一齊嚟,一齊走」及「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直幡掛在當眼處,大字映入眼簾。有數塊展板列出每月時間線,及獨立記者的攝影相集,除時間推移,展板上的紅線也愈來愈多。不過再往內走,便有一鐵架,掛滿了七彩顏色的布條。記者下午到場,已有不少人到場參觀,大部分是年輕人,但較年長的叔叔嬸嬸亦有到場。有人在駐足細聽時,已紅了眼眶。

經歷不是夢幻 一支真實的水

這天,少女去了交換物件,盼他人「見字飲水」,盼自己「睇多啲書」。

一名20歲,蓄粉紅長髮的少女,沒有化妝,身穿短裙,抱著手提電腦,帶著一瓶蒸餾水、以水換書。因為蒸餾水在兩年前救了她一命,「嗰陣畀催淚彈,算係打到隻眼,唞唔到氣,所以一見到呢個活動話要帶一件物件,一諗就帶支水啦。」

選書則是想自己認識更多,「因為喺呢場運動裡面,我覺得自己認知好少,很多時只係覺得『對政府不滿就出來啦』,但其實好多嘢都好陌生,有少少會被人『帶方向』嘅感覺,好多時只是嬲就上街,但冇諗得好清楚。」

「聲音導航」中,是一段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陳萃屏攝)

「你還好嗎?」記者忍不住問。「唔好。」少女聲音的很輕,輕聲道,說出她絕望的心聲,「由一開始做『港豬』到呢兩年,我好想見到光明的香港,但只見愈來愈差嘅香港。感覺好想打定輸數,好想向政府認低威。」

這次活動讓她舒服一點,「話我知我嘅記憶唔係一個錯的記憶。雖然重溫照片,(畫面)好似好恐怖,但我記起了有人同我一齊行嘅畫面。我出事時有唔少手足會圍埋嚟,『咩事呀,一齊行呀』」不過,只釋懷一點,她坦言,活動沒燃起她當初參與社會運動的那團火,因為「一行出呢個門口,一切又返返去現實。」

「No Justice No Peace」男子 忍痛聽錄音 

這天,男子記起了苦痛。

「以物易物」的區域旁是「聲音導航」,三個包耳式耳機本來整齊地並列著。訪問子維、心怡及慧盈前後,他們均問及「聽了錄音沒有?」記者搖頭,心怡直白回應,「聽完是勇者」,三人皆沒能聽完,心怡只聽了四分鐘,慧盈只聽了兩分鐘,子維只聽到一分半鐘。那是一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

那位年約三十餘歲,身穿「No Justice No Peace」T恤、皮膚黝黑的男子,忍著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聽返原來,屌,咁我哋都唔記得?究竟我們當時是如何過的?一次過將兩年的事聽⋯⋯點解我哋仲可以企喺到聽?」錄音最觸動這位中佬,但「易物」上的字,也令他感觸。「見到上面啲字,有好多人suffer,好多人等緊suffer。可能排到2023年先排到,都唔知點幫到佢哋。」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聲音導航」中,是一段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陳萃屏攝)

「你還好嗎?」記者忍不住問。「唔好。」少女聲音的很輕,輕聲道,說出她絕望的心聲,「由一開始做『港豬』到呢兩年,我好想見到光明的香港,但只見愈來愈差嘅香港。感覺好想打定輸數,好想向政府認低威。」

這次活動讓她舒服一點,「話我知我嘅記憶唔係一個錯的記憶。雖然重溫照片,(畫面)好似好恐怖,但我記起了有人同我一齊行嘅畫面。我出事時有唔少手足會圍埋嚟,『咩事呀,一齊行呀』」不過,只釋懷一點,她坦言,活動沒燃起她當初參與社會運動的那團火,因為「一行出呢個門口,一切又返返去現實。」

「No Justice No Peace」男子 忍痛聽錄音 

這天,男子記起了苦痛。

「以物易物」的區域旁是「聲音導航」,三個包耳式耳機本來整齊地並列著。訪問子維、心怡及慧盈前後,他們均問及「聽了錄音沒有?」記者搖頭,心怡直白回應,「聽完是勇者」,三人皆沒能聽完,心怡只聽了四分鐘,慧盈只聽了兩分鐘,子維只聽到一分半鐘。那是一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

那位年約三十餘歲,身穿「No Justice No Peace」T恤、皮膚黝黑的男子,忍著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聽返原來,屌,咁我哋都唔記得?究竟我們當時是如何過的?一次過將兩年的事聽⋯⋯點解我哋仲可以企喺到聽?」錄音最觸動這位中佬,但「易物」上的字,也令他感觸。「見到上面啲字,有好多人suffer,好多人等緊suffer。可能排到2023年先排到,都唔知點幫到佢哋。」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新成立的學生組織「本土青年意志」舉辦了反修例運動紀念活動,為期13日,內有「聲音導航」、「以物易物」專區,及反修例事件的展板。創辦人羅子維及發言人張心怡均強調,是次為義賣活動。除義賣區外,展出的直幡及照片等,索價「200萬+1元」。

走進活動場地,三條分別寫有「齊上齊落」、「一齊嚟,一齊走」及「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直幡掛在當眼處,大字映入眼簾。有數塊展板列出每月時間線,及獨立記者的攝影相集,除時間推移,展板上的紅線也愈來愈多。不過再往內走,便有一鐵架,掛滿了七彩顏色的布條。記者下午到場,已有不少人到場參觀,大部分是年輕人,但較年長的叔叔嬸嬸亦有到場。有人在駐足細聽時,已紅了眼眶。

經歷不是夢幻 一支真實的水

這天,少女去了交換物件,盼他人「見字飲水」,盼自己「睇多啲書」。

一名20歲,蓄粉紅長髮的少女,沒有化妝,身穿短裙,抱著手提電腦,帶著一瓶蒸餾水、以水換書。因為蒸餾水在兩年前救了她一命,「嗰陣畀催淚彈,算係打到隻眼,唞唔到氣,所以一見到呢個活動話要帶一件物件,一諗就帶支水啦。」

選書則是想自己認識更多,「因為喺呢場運動裡面,我覺得自己認知好少,很多時只係覺得『對政府不滿就出來啦』,但其實好多嘢都好陌生,有少少會被人『帶方向』嘅感覺,好多時只是嬲就上街,但冇諗得好清楚。」

「聲音導航」中,是一段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陳萃屏攝)

「你還好嗎?」記者忍不住問。「唔好。」少女聲音的很輕,輕聲道,說出她絕望的心聲,「由一開始做『港豬』到呢兩年,我好想見到光明的香港,但只見愈來愈差嘅香港。感覺好想打定輸數,好想向政府認低威。」

這次活動讓她舒服一點,「話我知我嘅記憶唔係一個錯的記憶。雖然重溫照片,(畫面)好似好恐怖,但我記起了有人同我一齊行嘅畫面。我出事時有唔少手足會圍埋嚟,『咩事呀,一齊行呀』」不過,只釋懷一點,她坦言,活動沒燃起她當初參與社會運動的那團火,因為「一行出呢個門口,一切又返返去現實。」

「No Justice No Peace」男子 忍痛聽錄音 

這天,男子記起了苦痛。

「以物易物」的區域旁是「聲音導航」,三個包耳式耳機本來整齊地並列著。訪問子維、心怡及慧盈前後,他們均問及「聽了錄音沒有?」記者搖頭,心怡直白回應,「聽完是勇者」,三人皆沒能聽完,心怡只聽了四分鐘,慧盈只聽了兩分鐘,子維只聽到一分半鐘。那是一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

那位年約三十餘歲,身穿「No Justice No Peace」T恤、皮膚黝黑的男子,忍著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聽返原來,屌,咁我哋都唔記得?究竟我們當時是如何過的?一次過將兩年的事聽⋯⋯點解我哋仲可以企喺到聽?」錄音最觸動這位中佬,但「易物」上的字,也令他感觸。「見到上面啲字,有好多人suffer,好多人等緊suffer。可能排到2023年先排到,都唔知點幫到佢哋。」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聲音導航」中,是一段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陳萃屏攝)

「你還好嗎?」記者忍不住問。「唔好。」少女聲音的很輕,輕聲道,說出她絕望的心聲,「由一開始做『港豬』到呢兩年,我好想見到光明的香港,但只見愈來愈差嘅香港。感覺好想打定輸數,好想向政府認低威。」

這次活動讓她舒服一點,「話我知我嘅記憶唔係一個錯的記憶。雖然重溫照片,(畫面)好似好恐怖,但我記起了有人同我一齊行嘅畫面。我出事時有唔少手足會圍埋嚟,『咩事呀,一齊行呀』」不過,只釋懷一點,她坦言,活動沒燃起她當初參與社會運動的那團火,因為「一行出呢個門口,一切又返返去現實。」

「No Justice No Peace」男子 忍痛聽錄音 

這天,男子記起了苦痛。

「以物易物」的區域旁是「聲音導航」,三個包耳式耳機本來整齊地並列著。訪問子維、心怡及慧盈前後,他們均問及「聽了錄音沒有?」記者搖頭,心怡直白回應,「聽完是勇者」,三人皆沒能聽完,心怡只聽了四分鐘,慧盈只聽了兩分鐘,子維只聽到一分半鐘。那是一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

那位年約三十餘歲,身穿「No Justice No Peace」T恤、皮膚黝黑的男子,忍著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聽返原來,屌,咁我哋都唔記得?究竟我們當時是如何過的?一次過將兩年的事聽⋯⋯點解我哋仲可以企喺到聽?」錄音最觸動這位中佬,但「易物」上的字,也令他感觸。「見到上面啲字,有好多人suffer,好多人等緊suffer。可能排到2023年先排到,都唔知點幫到佢哋。」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新成立的學生組織「本土青年意志」舉辦了反修例運動紀念活動,為期13日,內有「聲音導航」、「以物易物」專區,及反修例事件的展板。創辦人羅子維及發言人張心怡均強調,是次為義賣活動。除義賣區外,展出的直幡及照片等,索價「200萬+1元」。

走進活動場地,三條分別寫有「齊上齊落」、「一齊嚟,一齊走」及「我哋真係好撚鍾意香港」的直幡掛在當眼處,大字映入眼簾。有數塊展板列出每月時間線,及獨立記者的攝影相集,除時間推移,展板上的紅線也愈來愈多。不過再往內走,便有一鐵架,掛滿了七彩顏色的布條。記者下午到場,已有不少人到場參觀,大部分是年輕人,但較年長的叔叔嬸嬸亦有到場。有人在駐足細聽時,已紅了眼眶。

經歷不是夢幻 一支真實的水

這天,少女去了交換物件,盼他人「見字飲水」,盼自己「睇多啲書」。

一名20歲,蓄粉紅長髮的少女,沒有化妝,身穿短裙,抱著手提電腦,帶著一瓶蒸餾水、以水換書。因為蒸餾水在兩年前救了她一命,「嗰陣畀催淚彈,算係打到隻眼,唞唔到氣,所以一見到呢個活動話要帶一件物件,一諗就帶支水啦。」

選書則是想自己認識更多,「因為喺呢場運動裡面,我覺得自己認知好少,很多時只係覺得『對政府不滿就出來啦』,但其實好多嘢都好陌生,有少少會被人『帶方向』嘅感覺,好多時只是嬲就上街,但冇諗得好清楚。」

「聲音導航」中,是一段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陳萃屏攝)

「你還好嗎?」記者忍不住問。「唔好。」少女聲音的很輕,輕聲道,說出她絕望的心聲,「由一開始做『港豬』到呢兩年,我好想見到光明的香港,但只見愈來愈差嘅香港。感覺好想打定輸數,好想向政府認低威。」

這次活動讓她舒服一點,「話我知我嘅記憶唔係一個錯的記憶。雖然重溫照片,(畫面)好似好恐怖,但我記起了有人同我一齊行嘅畫面。我出事時有唔少手足會圍埋嚟,『咩事呀,一齊行呀』」不過,只釋懷一點,她坦言,活動沒燃起她當初參與社會運動的那團火,因為「一行出呢個門口,一切又返返去現實。」

「No Justice No Peace」男子 忍痛聽錄音 

這天,男子記起了苦痛。

「以物易物」的區域旁是「聲音導航」,三個包耳式耳機本來整齊地並列著。訪問子維、心怡及慧盈前後,他們均問及「聽了錄音沒有?」記者搖頭,心怡直白回應,「聽完是勇者」,三人皆沒能聽完,心怡只聽了四分鐘,慧盈只聽了兩分鐘,子維只聽到一分半鐘。那是一段一聽就會想起畫面的聲音,由主播報新聞,103萬人大遊行、612金鐘衝突、陸績多了的子彈聲⋯⋯。

那位年約三十餘歲,身穿「No Justice No Peace」T恤、皮膚黝黑的男子,忍著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聽返原來,屌,咁我哋都唔記得?究竟我們當時是如何過的?一次過將兩年的事聽⋯⋯點解我哋仲可以企喺到聽?」錄音最觸動這位中佬,但「易物」上的字,也令他感觸。「見到上面啲字,有好多人suffer,好多人等緊suffer。可能排到2023年先排到,都唔知點幫到佢哋。」 

男子忍痛把錄音聽完,「原來唔聽那段錄音,忘掉自己很多痛苦⋯⋯」。

參觀前,男子的社交媒體舖天蓋地,均是反修例兩周年的資訊。「諗返兩年前,感覺仲係爭取緊呀,好團結,香港人又讓路,好有秩序好靚呀,依家你唔使諗。」但現時卻總在掙扎去或留,「本身有好多人都諗住走,都會諗⋯⋯有機會走。分差是,人冇事係世界冠軍,留返條命;但離開咗必然唔係嗰樣嘢,如果個個人都走就沒了香港。」

男子記起了苦痛而感到痛苦,又為何選擇去一個明知要面對苦痛的地方?男子說依然要支持仍然肯出來的人,「也擔心(佢哋)會唔會畀人⋯⋯( 打壓),打出頭鳥。佢哋出嚟唔簡單,起碼表示支持先。同埋每次睇都會有一啲嘅回憶同感受,睇返依家可以做到啲咩。」

戰勝恐懼 有燈就有人有人 

這天,青年選擇喚起別人的記憶。

七彩顏色的布條,是組織的成員們逐條逐條掛上去。創辦人羅子維、發言人張心怡及朱慧盈均是大學生。子維是中大學生會「朔夜」前外務副會長、心怡則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而慧盈則曾是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獅誓」幹事長。是日三人均忙碌非常,一來是活動開始首日,不少記者來訪,二來要為到場人士登記、為他們易物、接受他們查詢等,全由他們及少量義工一腳踢。

他們找來獨立記者、藝術家等,籌備了大約兩個月,但沒預計這幾近是反修例運動最大型的公開活動。舉辦的原因簡單,子維沒多加思索道,「後國安法時代,教育界又好、傳媒界又好,佢哋想滲透個種論述。而我哋希望以此方式去重新記載返我哋嘅歷史真相,呈現返情感,對抗那種公共論述。不要咁易就去放棄,要去抗衡。當香港人知道自己唔係孤單行動,而係集體一齊行動去戰勝白色恐怖,先會有希望。」

本土青年意志創辦人羅子維(右)及發言人張心怡(左),稱始終要有人出來。

過去兩年於不少港人而言,情感上難以承受。他們選擇正視傷口,盼望來的人可以往前,「我明白傷心都正常,我聽完soundtrack(其中一個活動:聲音導航)都係喊到仆街。一定放唔低情感,但可能⋯⋯暫時放低唔開心、難過,帶著希望向前行。我哋成個活動都係希望鼓勵大家。見到本土青年意志,見到上面留下故事嘅香港人,都係好好嘅鼓勵。」

後國安法時代,前排的社運人均已被捕或流亡。是次活動幾近是反修例運動中唯一的公開活動,會否認為重擔落在他們身上?心怡一臉認真,語氣堅定地回應,「我覺得一半一半,呢個係我哋要做的使命。我哋前面已經有人犧牲了咁多,有人流亡有人坐監,有人過身,他們全部都要背負不可逆的命運時,這是我哋要行落去的使命。」

子維認為,在後國法年代,在無力感籠罩下,有人選擇移民,始終要有人行出來,「我相信有人肯行出嚟,畀人知仲有一班未放棄嘅人,呢份責任,呢個思潮,係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慧盈最初期以賢學思政發言人亮相於公眾眼前,她說話語氣輕柔,輕聲道,「係咪好勇敢呢?其實唔係,只係想做自己覺得啱嘅事。」何為對的事?在她眼中是「承傳」,「中學見到有唔少低form嘅人,八成、九成都講緊普通話,點解我哋新一代講普通話?唔係講廣東話?唔寫繁體要寫簡體?我好驚我哋係最後一代香港人。我希望做到承傳,希望將本土思潮承傳下去。」她頓了好幾秒,「有燈就有人」。

「走 • 過」一 七百三十日的六月九日


日期:6月9日至21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 14:00-20:00⁣、星期六至日 11:00-20:00⁣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
預約|https://bit.ly/3ga982f⁣


*活動屬私人性質,入場前需預約登記。
相關活動資訊網站

返回

電腦技術員被控管有攻擊性武器 教會執事作供被告為兒童導師 身藏剪刀合理

繼續

【#國安法案】李宇軒陳梓華違國安法案再押後7月7日提堂

最新

【本地桌遊】世界桌遊大不同 本地桌遊無人撐?

雖然桌遊這幾年Board Game在香港急促發展,始終不及外國普遍。Joe指出,外國消遣娛樂較少,地大脈博,假日「無嘢做」只好約朋友來家中玩桌遊,「我去超市去買野都要揸半個鐘車,咁佢有咩做啫?」 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