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一斤香港臘腸連人帶篋遠赴9,617公里的英國是一份對香港的愛,如果將整間臘腸廠搬去英國的,這份濃情該如何說出來?
2020年之後,香港很多東西悄然消失。元朗恆和臘味廠再沒有接受訪問,有傳他們結業。兩代人去年(2022年)舉家移民英國,女兒周慧儀坦言驅使「臘腸」也移民的理由簡單不過,就是因為全球暖化。
周慧儀說,內地平價臘腸大舉進入香港市場之後,很多熟客買不足一斤的臘腸已夠過冬,在近乎沒有冬天的香港,香港臘腸市場正在萎縮。於是乎,周氏一家舉家移民,冀在英國將香港臘腸發揚光大。

冬短夏長 「臘腸」:我有曾經努力過⋯⋯
周氏臘腸由元朗恆和臘味廠搬到伯明翰的700呎廚房,在英國以「家香臘腸」之名繼續製作臘味。「家香臘腸」,顧名思義,家在臘腸在。鑑於已年屆七旬大師傅周錦鑾難以在英國取得衛生牌照,赴英後轉當顧問,太子女周慧儀與一名移英的老伙記胼手胝足,半年前在異地重新建立臘腸事業。
浸淫於玫瑰露的臘腸紮根香港,難捨難離也得離開香港。曾留學英國兩年的周慧儀說,早於2014年之後計劃在西方國家發展,原本計劃移民加拿大,2020年BNO開放簽證後,一家人很快決定移民英國。過去10年多年周慧儀在香港承父業,花一擔心機去「維持」業務,做好傳統味道留住舊客,又要創新口味開拓客源,吃力不討好。
「當時我一直煩惱著 :『 呢個冬天我過到,下一個冬天點算呢?』 我要買餸包,是令佢生存到,已經非為賺錢了。」周慧儀指,全球暖化,冬短夏長,熟客買的量愈來愈小,「一斤臘腸夠食一個冬」,這些困局令臘腸事業只能「捱日子」,再加上10年前內地臘腸大舉南下,售價比香港臘腸平一半,迫本地臘腸入窮巷。

在英建「家香臘腸」 鴨肝遇上香港臘腸
周氏一家2022年抵達英國,原本預料3個月便可以拿到食物製造牌照,怎料一拖再拖,去年11月才獲牌開工。周慧儀笑言,審查的有關部門以為「香港臘腸」是西方的「即食腸」,之後周向職員解釋:「我們的臘腸是要煮的呀」,政府很快批出製作證書。周氏用「香港人」的速度建廠、做批發,專心研發新口味,建立「家香臘腸」品牌。在英國中西方兩溝的「家香臘腸」,周慧儀說反而有新發現,令香港臘腸得以昇華。
「加咗VXOP,好多嘢Upgrade咗;依家膶腸有英國鴨乾,比香港更好食」,第三代傳人周慧儀自豪的說,她不忘補充:「阿爸的配方係好食嘅,但我加多幾隻食材,(味道)真係癲咗。」有得就有失,臘腸離開了香港,有甚麼味道失去了?「無得曬自由⋯⋯」,由於是採訪是用視像通話進行,一時間訊號不穩定,聽不清楚,記者再問甚麼是「曬自由」?
「曬豉油呀!」周慧儀咯咯大笑。周慧儀解釋,英國原材料有一定規範,不准許由食品製作者自製醬油,他們只好入口醬油。

搏盡無悔 臘腸在家在
話說回來,移民英國重開臘腸並非必然,周氏來英首半年一直為了是否在英國開廠躊躇。一天,周慧儀在手機「煲電視節目」,被一個問題如暮鼓晨鐘,提醒她要為人生再出發。「一個節目提出一個問題,幻想自己60歲,那一刻做甚麼?我合起雙眼,等收租、百無聊賴⋯⋯第二個畫面是跟朋友聊天,告訴他們這個臘腸是我做的,我做的臘腸幾好食,這個品牌是我出產的⋯⋯」最後她還是選擇了後者,在英國重新一步一步的做下去。
「你問我有沒有掛住香港,人在根在,仲有好多人喺香港,點會唔掛呢⋯⋯」,周慧儀慨嘆謂。
周慧儀年少時留學英國,朋友寄來一斤臘腸,她食足兩年,「因為唔捨得食」。今日,英國對她來說,英國還是異鄉,有家人還有臘腸,總算不像以前思鄉。

周父周錦鑾經常勸勉女兒,上一代是走難到香港,決定離開往他處生根,便要下定決心,多辛苦也要捱下去,「搏盡無悔」是上一輩的四字箴言,周慧儀將之製作成鎖匙扣,天天警醒自己。她努力到市集宣傳,有時街上碰到中學同學,也遇上白人媽咪成了熟客,這些逸事也令她會心微笑。
周母一早打掃好大廳,說準備歡迎香港記者來訪問香港臘腸,周慧儀笑著向媽媽說:「記者是不會來的,但訪問也會做到的。」連「臘腸移民」也做到,我相信訪問確是會做到的。


全書記錄25名香港職人,分成「香港祭祀」/「香港開檔」/「香港味道」/「香港修維」/「香港電影」五部分,兩百多頁的精美插圖、攝影與訪問內容,記載了時代的光輝。香港職人,也就是我們的香港精神。
預購價:$278(誌會員價:$248)
預售連結|https://ly.hkfture.com/oHjrF
註|下單後,預計於11月初寄出,屆時會收到電郵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