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未來BACK UP!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建議資料

  • 國安法
  • 國安法
  • 反修例
  • 反修例
  • 六四
  • 六四
  • 人物專訪
  • 香港大道
  • 香港大道
  • 支聯會
  • 支聯會
  • 周梓樂
  • 周梓樂
  • 旺角
  • 旺角
  • 二號橋
  • 二號橋
  • 黎明行動
  • 黎明行動
  • 唐英傑
  • 唐英傑
  • 蘋果
  • 蘋果
  • 暴動案
  • 暴動案
  • 業主立案法團
  • 業主立案法團
  • 陳彥霖
  • 陳彥霖
  • 聽障
  • 聽障
  • 專題報道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禁書年代
    • 疫情三年
    • 唐樓故事
    • 俄烏之戰
    • 第五波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47人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取締蘋果
    • 728上環暴動案
    • 中大暴動案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爭氣人
    • 背影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國際
  • 社會
    • 人物專訪
    • 地方社區
    • 言志區
  • 文化
    • 誌影像
  • 法庭
  • 會員登入
  • 會員限定
我要訂閱!

劉彥汶

社會專題記者

兩個月兩次集會涉油塘無牌混凝土廠 警方嚴管遊行人數 示威者無奈頸掛號碼牌:警察當我們是牛

報導:
26/03/2023
社會

今日(3月26日)天色陰沉,下微微細雨,調景嶺體育館外依然聚集了一群市民,他們穿著雨衣、撐起雨傘,參與疫情以來罕見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 將軍澳都會駅業主委員會舉辦「反對將軍澳再填海 3.

校方打壓 城大學生會以公司形式走下去 會長:脫校「定植」、自負盈虧是另一條路 

報導: 黃家豪
14/03/2023
社會

2022年2月14日,情人節,有不少學生和校友放棄與伴侶相聚的機會,或攜眷到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位於中國銀行康樂樓6樓的辦公室,準備與學生會一起告別這個傳承了37年的辦公室樓層。 送別隊伍見證學生會辦事

唐樓

拆解唐樓保育難——文物建築保育顧問揭「歷史維修資助計劃」無宣傳 程序冗長 拖死業主

報導:
25/02/2023
唐樓故事/社會

歷史評級實際上只是保育的門鑑,跨過這道門之後,如何能夠妥善保存具保育價值的建築,以及為建築重新賦予社會價值,才是保育的大義。當目光轉向戰前唐樓,業權往往掌握在私人業主的手中,建築與土地的價值一直在私人

推倒唐樓 —— 在追求KPI的新香港 戰前唐樓靠自發保育

報導: 陳朗酲
23/02/2023
唐樓故事

特首李家超於去年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一項對歷史建築甚為不利的政策— 放寬申請強拍門檻,樓齡50年以上但少於70年以下的私人樓宇門檻由八成降至七成;樓齡70年以上的私人樓宇、包括戰前唐樓的提出

陪你倒數 巨屏墜落時 鏡粉繼續用愛發電

報導:
28/12/2022
社會

今年7月28日,香港人氣男團Mirror的第四場紅館演唱會發生嚴重事故,舞台中央的巨型懸空屏幕突然墮下,台上兩名舞蹈員被屏幕重擊,其中一名舞蹈員李啟言(阿Mo)更被屏幕直接壓中,頭部及頸部重創,出現腦

的士司機西隧遭警箍頸案裁定不合法被殺案  高等法院推翻裁決 家屬悲痛

報導: 關震海
24/12/2022
法庭日誌

一名六旬的士司機陳輝旺(死時65歲)於2012年11月在西區海底隧道與乘客爭執被捕,當時警員林偉榮將該司機箍頸押上警車,引致頸椎移位,四肢癱瘓臥牀近一個月後不治,死因庭原裁定司機死因為「不合法被殺」。

一針之下 從34個月憲報分析政府手握的接種權—  免打條件模糊 專家疫苗建議免責  

報導:
13/12/2022
疫情三年/社會

承《誌》調查專題<局長司長繞過行會立會修改防疫細節 探討高官正在延伸的立法權>,前特首林鄭月娥連同行政會議透過「先訂立後審議」的立法程序多次修改《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在持續近3年的疫情,多次賦權予前

疫情下誰主宰香港人的生活?局長司長繞過行會立會修改防疫細節 探討高官正在延伸的立法權

報導:
28/11/2022
疫情三年/社會

自2020年爆發疫情至今,香港一共經歷了五波的疫情高峰期,政府以疫情防控為名施加多項限制措施,包括限聚令、禁堂食令、強檢令等。這些防疫措施一直給予市民「朝令夕改」的感覺,長期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香

平機會推聾健司法平等指引 條文不具法律約束力 不包括警員偵訊過程 組織質疑淡化傳譯制度問題

報導:
15/11/2022
社會

《誌》用了三年時間,追蹤6個聾人和弱聽人士的司法個案,揭露司法傳譯系統的問題,其中羅鎮傑被控襲警一案,法庭沒有使用合適的傳譯方法,令羅鎮傑錯誤理解控方問題,裁判官判他罪成,上訴庭罕有判決發還重審。 平

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 北部都會避談「官商發展」大幅度開墾綠化帶 開山填海講效益

報導: 關震海
20/10/2022
社會

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計劃,加強香港與深圳前海的合作,冀將新界北部打造成創科中心,並將其視為解決房屋問題的其中一個關鍵項目,目標提供35萬個住宅單位。林鄭月娥在最後的任

雙十噤聲 青天白日旗絕跡 親台僑團主動撤社團牌照轉地下活動

報導:
10/10/2022
社會

雙十節,既是紀念孫中山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也是中華民國成立的日子,每年親台僑團在雙十節早上舉行升旗禮,唱《中華民國頌》,舉頭看盡是青天白日旗,雙十慶典曾是一國兩制的象徵。 隨着2020年6月30日全國人

入境者直出大堂 機組人員須在機場等核酸檢測  「0+3」政府在機場實行「兩制」工會:希望政策與人權作出平衡

報導:
01/10/2022
社會

自疫情爆發兩年半以來,港府一直採取嚴厲的入境隔離檢疫政策,去年年底訪港者入境後須在酒店隔離21天方可重回社區,令每日出入境人次一度跌穿1000人。隨着新加坡、日本、泰國等亞洲國家已取消入境隔離措施,對

插畫師慧惠X城市速寫師彭啤雙劍合璧 「泗祥號」閘畫重繪油麻地消失的海岸線

報導:
26/09/2022
地方社區

日落西山,走在油麻地新填地街的夕陽大街,大部分五金舖早已降下沉重的鐵閘。沿基道小學方向走,一間老店格外耀眼,閃爍並非來自老闆挑燈工作的燈火,斜陽散落在鐵閘上鮮艷無比的閘畫,引人駐足觀細賞。 原來落了閘

先達廣場

iPhone14救死場? 手機達人回首先達的光輝歲月

報導: 劉彥汶
19/09/2022
地方社區

位於亞皆老街的先達廣場,在繁華的旺角鬧市屹立超過20載,它曾有「炒賣聖地」和「劏場始祖」的綽號。昔日想「搵快錢」的炒家們帶著一部部iPhone 來到這裡「掘金」。人人手上一部電話來到這塊「英雄地」,擠

當亞氏保加症少年捲入社運漩渦 照顧者想說的話

報導:
23/04/2021
法庭日誌

一名亞氏保加症患者在社會運動中,他的行為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個人及親人能否控制該症的症狀?《誌》找到一個亞氏保加症患者Bosco(化名),他在2019年曾參與反送中運動。

1 2 下一則

Please go to your Dashboard > Appearance > Widgets to drop your widgets into the sidebar.

© 誌 HK FEATURE
為香港未來BAck UP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誌傳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承印人:誌傳媒有限公司

RM 1007, 10/F, Sterling Centre, No11, Cheung Yue Street, Lai Chi Kok, Kowloon

  • 會員使用條款
  • 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版權告示及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聲明

Log In


Join Now | Lost Password?

  • 專題報道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禁書年代
    • 疫情三年
    • 唐樓故事
    • 俄烏之戰
    • 第五波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47人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取締蘋果
    • 728上環暴動案
    • 中大暴動案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爭氣人
    • 背影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國際
  • 社會
    • 人物專訪
    • 地方社區
    • 言志區
  • 文化
    • 誌影像
  • 法庭
  • 會員登入
  • 會員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