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在5月9日「勝利日」發表演說,將「軍事行動」合理化,俄烏之戰陷入膠着狀態。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在13日表示,「戰爭已經進入新的長期階段」,意味這將
位於烏克蘭的東部哈爾科夫(Kharkiv),是烏克蘭的第二首都,語言以俄語為主。獨立記者陳子煜從基輔走進3月初連續兩星期被轟炸的哈爾科夫。被稱為烏克蘭的文化重鎮哈爾科夫已變得頹垣敗瓦,大批市民匆匆離開
俄軍日前轟炸基輔Iripin ,造成死傷無數,許多Iripin市民躲避不及俄軍投放的導彈,許多無辜的百姓嚴重受傷,記者陳子煜往基輔一間醫院探訪,不少傷者有腦震盪、視力受損、甚至骨折等的重傷。 導彈射到
獨立記者 陳子煜 (Alex Chan) 進入首都基輔 (Kyiv),當地炮彈聲不絕,連記者也開始可以憑炮彈聲的大小分辨是俄軍,還是烏克蘭的反擊。留守基輔的國民不再留在防空洞,漸漸回到社區生活,透過不同渠道支持烏克蘭軍隊,保衛自己的國家。22日晚上,記者身處在500米以外的超市遭俄軍轟炸,第一次近距離感受炮彈的威力。記者說,俄兵有時誤入基輔,在街上不時傳出荷槍實彈的巷戰。硝煙在空氣中飄浮,讓記者感受到是戰爭帶來的冷血和互不信任的不安。
烏克蘭的市民,甚至是記者,現在主要靠社交媒體接收資訊。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網上湧現大量的假新聞,到底人們該怎樣處理不同的資訊?《誌》記者訪問Victor Tregubov,了解在大時代中記者內心的掙扎、烏克蘭現今的傳媒生態以及俄烏之間的資訊之戰。
俄羅斯全方位入侵烏克蘭已進入第四天,首都基輔多處民居被轟毁,開展激烈的街頭戰。周六(26日)烏克蘭政府公布至今有198人死,3名兒童喪生,1,115人傷;總統府公布估計有3500名俄軍亡,有200名士兵被俘虜。俄羅斯至今沒有公布俄軍的傷亡數字,俄媒則開始發布軍人的個人專訪影片,表示軍人沒有被烏克蘭俘虜。
去年六四集會案,24名民主派人士被控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或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不認罪的黎智英、鄒幸彤及何桂藍早在上周四(9日)被法官胡雅文裁定全部罪成。法庭今早(13號)在區域法院處理三人之求情
三代人居於馬屎埔的關家歷經二十多年的抗爭,於2021年九月十七日無奈告別家園。關家於原址的最後時光,一家人忙著執拾細軟,家中大大小小的包裹,分好能帶走的,或要無奈送走的。關家與神明同住在這七十載的老房
延伸庭震驚與嘆息,內庭的嘈吵與雜亂無章,眾人的不適和疲憊,影響着香港命運的審判,首天在這樣的氣氛下結束。在凌晨時分,陣陣涼風吹過,各人萎靡不振步出法院大樓,彷彿歷劫後的人們。
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
這場被外界稱為「大龍鳳」的背後,卻能看到政府有多麼的不近民情:有行動不便的老人遲遲收不到物資、 有想照顧流浪貓的街坊被警方耍着走,有穆斯林等少數族裔收到含豬肉的午餐肉罐頭和豬油麵包、有街坊家中沒有廚具,卻收到需開火料理的公仔麵、有餐廳老闆因突擊封區而損失慘重、有尼泊爾人坐在街頭一隅,訴說居住劏房的苦況:沒有窗户、更沒有轉身空間,卻被警員警告若不回家就會被拘捕,他們只能坐在一旁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