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黎明行動」,有人從中大二號橋投擲雜物至吐露港公路,警方首度進入大學範圍作出驅散,拘捕五名中大生。五人被控暴動、蒙面等罪。主審法官、區域法院暫委法官張潔宜日前裁定五人全部罪成,今
七月初,多家媒體引述「消息」,指政府可能會以區議員不符宣誓要求為由,「DQ」約230名議員,甚至追討上百萬元薪津,最後有260名區議員自行辭職,餘下211人,則需要分批宣誓。至今最少17人宣誓無效。
當現實尋找不到公義,或要在虛構的世界才見到朦朧的希冀。主張邏輯批判能力的推理小說,可以成為港人的新出口嗎?推理小說之於社會,又有甚麼意義? 2019至2021年陳浩基、譚劍、文善、莫理斯、黑貓C、望日
嚴重弱聽的少年羅鎮傑(20歲)在反修例運動中被控襲警罪,最終被判罪成,判入更生中心。羅之後於2021年1月申請保釋外等候上訴,獲得批准,其上訴申請今日於高等法院科技法庭由法官張慧玲處理。法庭內設有投影
今年七月初,推廣閱讀的社企「滾動的書」(Rolling Books)宣布召集「想開書店的人」,七人(連同Rolling Books)夾份開一間書店,為期半年,目標是「培育書店業者」。申請人數超預期,「
《誌》早前報道山景邨多年來賬目不透明,法團成員失蹤,山景邨陷入半荒廢的狀態,日前直擊屯門山景邨物業管理外判商「置佳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職員、保安員,連日來上門拍門為現屆法團收授權票。山景邨今(15日)補
上月,《誌》曾報道屯門山景邨業主立案法團改選延期逾年,會議紀錄標書無處可尋,法團主席失蹤,連民政事務署難以找到法團成員溝通。山景邨在半荒廢的狀態,居民質疑法團有人「自肥」,居民組織「山景新氣象」入稟土
過百名區議員在數天辭職,區會失守成定局,很多街坊擔心以後在社區有冤無路訴。區區都有不平事,最近就是自己幢樓。屯門38年樓齡的山景邨,2004年變成租置計劃屋邨,有一半居民成為業主。山景邨分南北,北面日久失修,仿似是荒廢的屋邨;南面則恒常維修,法團成員大多居於南面,有市民質疑法團有「自肥」之嫌。更甚的是,市民、民政事務署及其他部門找不到成員對話。法團主席一直在邨內居住,但一提及邨務,如同失蹤,居民束手無策。
葉官在判詞分析了涉案人在現場的角色,當中被告樣貌在影片清晰見到,亦有被告非本村的人,保護村民難以成立,法官又舉例指蔡立基每次是他故意挑起衝突,可見他們的角色並非被動。至於在同樣事件中被控暴動罪的林卓廷,葉官指林卓廷「冇搞事」,不知該判詞會否影響2023年的訊審,林卓廷多宗案件纏身,至今仍在還柙中。
梁凌杰之死 沒有填補的空白
證人包括當日在場談判的警察、消防員、調查此案的警察、作專家口供的藥劑師、驗屍的法醫,還有在地面嗌咪的鄺俊宇,但他們所有人在6月15日之前,與凌杰可謂是沒有交集的。我們除了知道他是當日危站的黃衣男子,除了從其保釋紙得悉他曾因倫敦金案疑被補,他是怎樣的人?
與作家何故初次見面,在一個書墟的攤檔,只見他一人拿著一個大紙袋,內有數包薯片及電影換票證,然後書檔展出他的新作《打邊爐》時,大字寫著「買書送薯片、換票證」。如此落力,只為「被看見」。
六四之夜,警派三千警力在銅鑼灣,封紅隧,堵塞港九交通要道,如臨大敵,有網民戲謔為「封島」行動。九龍方面,旺角多個街站「開花」,警採取未開站先圍封鎖線的策略,又警告開街站者如果燃點燭光,有可能干犯非法集結罪。若開街站者準備街頭放映紀錄片,電檢處早有準備作出警告,配合警方「吹熄」六四街頭燭光。賢學思政開街站前夕,十多名警員蜂擁而至,用《公安條例》指王逸戰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其言論引致現場人士可能破壞社會安寧,即場拘捕。
「毛守救援」澄清後,五月發起「東北計劃」,到區內救走貓狗,至今已救走約25隻狗,20多隻貓,將牠們安置在暫託家庭,部分性格穩定的,亦已正安排出領養。
2019年6月15日,身穿黃色雨衣的梁凌杰,在金鐘太古廣場外墮樓身亡。今日死因庭第9日研訊,法官高偉雄、警方代表律師熊健民、消防處代表律師陳碧琪今日作出結案陳詞。警方代表律師表示警方盡本份迎救,無論梁凌杰生前的政治理念,每個人的生命也值得珍惜,他的死不是任何外力可以逆轉的。
在這樣的展覽場地,配合剛看畢電影的記憶,聽著「電影朝聖」作者王冠豪(Gary)說著主角在街跑比賽跌倒後,幾近暈眩倒地,視力模糊仍要奮力奔跑的一幕:「導演說特地拍這個位置,那時正在下雨,剛好經過,有種連結喺到,拍出來的效果感覺是意外的。」令電影傳遞的訊息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