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關政策之下,連續四日的復活節假期,香港人旅行的心癮難當,紛紛湧至郊區避疫,令一眾離島居民卻無法安心。周一是長假期最後一日,記者乘船到坪洲探訪島民Ren Wan,甫登島便瞧見離島獨有的手寫直幡告示牌迎賓,粉橙色底黑色毛筆字寫上坪洲鄉委會的「溫馨提示」,呼籲遊客及居民在島上須戴上口罩,但不少人一登島便除罩相見,懶理告示,街坊長者卻在附近曬太陽。 採訪:尤金 攝影:陳汝輝 「明明醫生專家都呼籲減少外出,但這幾天大家好像全忘記了。其實當有一百個人來避世,這裏還能避世嗎?」坪洲居民Ren說,島上好多老人家居住,而長者自覺不會出島所以無須戴口罩,故有遊客不戴口罩,令她尤其擔心老人健康,「其實坪洲不是郊外,這裏有很多居民,遊人卻好似意識不到這件事⋯⋯,我只覺得他們同理心不夠。」而手指山和北灣是口罩垃圾重災區。 隨住Ren 沿坪洲僅有的大街走,有店舖和民居外都貼有告示,呼籲人戴口罩和保持安靜,但仍有遊客不戴口罩,在別人家門前興奮拍照,偷拍民居,甚至出手亂摸人家的樹,她有時亦會出聲勸人戴回口罩,「真的很吵,我們好似變了『動物奇觀』(任人參觀)」,她無奈道。
坪洲鬧搶厠紙荒
要數到坪洲的物資「淪陷」,是疫情初期二月中。當時全港陷入廁紙荒、盲搶米,有市區人到坪洲的超市搶廁紙,山長水遠來搶廁紙的人手機不離手,捧着廁紙在碼頭打卡,一邊開Live公告天下;亦有人一個人搬了六條廁紙上船。「因為坪洲的貨本身需要山長水遠搬來,讓坪洲人購買,而且坪洲好多老人家住,他們就只在島上購物,所以會影響他們的生活。」Ren說,幸好搶購潮沒持續太久,超市來得及補貨。

爬過長斜路,遠離人潮,終於來到Ren所住的村屋,廳堂外是一片半放任打理的花園,桑子樹剛熟透,落滿一地暗紫,園內種有檸檬樹、薄荷葉,一叢到手香荗密得足以躲進三個人,還有吃剩發了芽的蒜頭、菠蘿頭正長出枝葉,從花園能眺望海和藍天。「我明白市區人心態,放假好想看到青山綠水,我以前也是市區人,但當你喜歡這地方的靜,沒理由去破壞它的靜吧?」
午飯要先給地盤工吃
Ren 本身是一位的自由工作者,關注環保議題,是主張交換代替購買的換物平台「執嘢」發起人之一。五年前,她由大坑搬來坪洲,「當時想減少引誘,脫離消費訊息」,相比起銅鑼灣到處巨型廣告牌,甚至比起長洲、南丫島等離島,坪洲簡直是「乜都冇」,但她正喜歡這裏的店舖僅能應付基本生活需要,甚少餐廳會開晚市,沒有BB,遊客幾乎黃昏時間便走光,「這裏沒有賣時裝的店,有也只有賣沙灘褲、印有泰國大象圖案的那種燈籠腳,坪洲人連穿的拖鞋款式來來去去都是那一兩款,可能因為大家都是從同一間家品店購買」,她笑道。

不過住在坪洲五年,近年搬到島上的人漸漸增多,「以往坐船可以隔一個位坐,現在下班時間真的會坐滿,甚至上不到船」。疫症之下,她慶幸自己多數留家工作,盡可能都不外出,最大影響的是島上唯一廚餘回收服務為配合政府防疫政策,自二月初暫停,家中廚餘無法處理,唯有自己研究方法消耗。不過她同時發現了島上小店可愛之處,有茶餐廳張貼告示,在午餐時間優先讓工人吃餐,「因為遊客增多,但附近上班的地盤工人只有一小時午飯,我們讓他們先吃沒所謂,餐廳這樣做很Swe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