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背後中箭 師生在倒數中自白

2009年9月的中四級正式實施三年高中學制,通識教育科(下稱:通識科)成為高中必修科,並於2012年在第一屆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開考。

推行11年的通識科,在去年11月政府表示科目存在問題,因此宣布「改革」通識科,重新命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刪減通識一半課時、取消獨立專題研究(IES),內容加強國民身份認同,以及增加往內地考察的機會。通識科最後一屆考試將訂於2023年開考,代表通識科兩年後會在香港消失。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指通識科被「異化」,有建制派議員更將部分通識科老師暗示為「教壞學生」的老師,建議現任通識科老師不能過渡任教公民科,而且要求通識科老師從新考試認證。

在香港實行11年的通識教育,其間的確經歷過反國教運動、佔領中環及反修例運動,引起社會動盪。可是通識科作為一個開啟學生視野的科目,它的罪,罪在哪裡?當初通識科「自由討論」的初衷,在課堂是否能實現?

通識科有爭議非壞事

通識科被視為香港教育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學科,推行多年一直都飽受批評,當中包括考核形式、評分標準欠客觀、課程範圍過於廣博等。據媒體報道,2017年史丹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曾表示通識科不能以書本教學,不能進行評分,否則學生立場與老師相反,評分會有差異,即使多個老師共同評分也未必能讓學生信服。2019年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亦提到通識科作為必修必考科目,考生需投入大量時間溫習,但通識科的教學及考核模式仍離不開填鴨式教育。

任教逾10年的 L 老師認為,批評通識科之前要追溯立科之初。「爭議就一定存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爭議,更何況爭議可以讓大家發現科目的盲點和問題,令科目有改善、有進步。」

兩年後推的公民科,將會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部分。

L 老師則覺得導致一件事發生,相信背後存在很多因素,她不否認通識科是令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時事新聞和社會議題,但認為這正正就是科目的本意,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時事觸覺及關心社會,「關心是不是一定代表激進?知道是不是一定等於激進?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畫上一個等號,若這樣為科目畫上一個等號的時候,對這個科目並不公平,對正在學習這科目的學生亦不公平。」

教科書避談沒意思 

根據課程指引,現時的通識科依然存在漫畫題,單元二今日香港仍然牽涉社會政治參與部分,然而,不少出版社亦有將通識教育科書籍作出修訂。

翻查資料,五本原有提及「六四事件」的教科書,有三本已經不再提及,亦有教科書舊版原有提及「軍隊清場」和「武力鎮壓」的過程,但新版則將之完全刪除。

面對教科書這種情況,李老師認為並不會影響他的教學,即使教科書和教學資源不再提及有關例子,但在坊間仍然有很多資源可以再作補充。「因為同學仍然會接觸到這些資訊,就算教科書已經刪減資源,我們不會因此而不提及有關事件,因為這些事件曾經真的發生過,我們都會繼續以這些例子作教學。」

被問到會否避免談及敏感議題及漫畫,李老師指自己不會避談,強調學生身處在這個世代,基本上大家都會知道發生甚麼事,所以仍然會就議題向同學作補充。然而,隨著考評局將通識科出卷的題型改變,他稱只能夠跟隨考試的取向,當考評局出卷的議題、漫畫不再像以往出現的時候,李老師表示自己只能夠貼近考試模式和趨勢任教,但重申不是因為敏感而避談。 

社會瀰漫白色恐怖

國安法之後,香港仍處於一個敏感時期,任教通識教育科有機會被指向學生灌輸政治理念,現時針對教師的投訴機制,隨時一句無意的說話亦有可能成為教師被釘牌的理由,社會瀰漫著白色恐怖。

面對社會這個情況,李老師認為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課程內容都有編排,並不是以一個所謂的政治理念教導學生,可是現時香港有家長組織、媒體會以教師一句說話,斷章取義地認為教師在課堂灌輸政治理念,不過就算有人刻意地斷章取義,李老師指自己仍然未至於會將紅線拉高,「我們只是很開放性地討論,最重要是我們從來沒有將一個概念強加於學生。」。

L 老師表示雖然對教師團隊在學科知識或教學的專業判斷上絕對信任,但坦言會在內心提醒自己更多,例如選取的教材、課堂討論等,「既然我有這個空間和機會,我都要保護我的學生,保護我的同事,我更加都需要保護這間學校。」

她更表示自己由第一日上通識堂,就會事先向學生表明大家是共同討論,並在課堂重申「老師說的未必一定是完全正確,我提供的資料亦不一定需要完全認同。」。

殺科倉促 師生無準備

縱然教師學生都知道通識科的重要,亦強調在課堂中沒有灌輸政治理念,可惜仍然無法阻止政府「改革」通識科,2023年將會是通識科的最後一屆考試,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縮減一半時數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眼見通識科將被取代,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的 Y 指很遺憾,認為將通識科改革後已經變質,缺乏關於香港的議題,她笑言自己是通識科的「死剩種」,慶幸自己早出世一年,會好好珍惜能夠就讀通識科的機會。

同樣任教通識科最後一屆的李老師,他指自己從來沒有準備過要教末代通識科,開學後突然被通知通識科將會消失,當刻覺得原來教育可以這麼倉猝決定,還要在沒有甚麼諮詢下決定,認為當局沒有考慮這個決定對學生而言又是否公平。「有得讀通識不是必然,縱然叫必修科,但原來並不是必然。」李老師表示很希望仍可以就讀通識科的學生能珍惜這個機會。

通識教師珍惜任教身份

「我珍惜我仍然是一個通識科老師的身份。」 L 老師在新學年只任教中六通識科,代表今年開學後就已經是她最後一年任教這科,在她眼中能夠在通識堂與學生互動、討論是很美好的。

而李老師在新學年將任教的中五和中六通識科,亦即是他這兩年仍會任教通識科,直至通識科被改革到消失的一刻,「我並不是珍惜任教通識科,反而是珍惜能與學生在課堂裏暢所欲言討論不同的議題。」他表示自己相對上更珍惜能夠與學生在課堂自由討論的機會。

(文章所有受訪者均為化名)

2019年為時大半年的反修例事件,大批少年被捕。「通識科」成了眾矢之的。(《誌》資料圖片)

分題

前特首曾歸咎教育制度

自從2019年發生反修例事件後,坊間不少言論將通識科與年青人變激進掛鉤。翻查資料,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曾指自己任內推行的教育政策「完全失敗」,間接導致大批年輕人反對政府的局面。另外,有建制派亦將事件歸咎於通識科「教壞年輕人」,例如民建聯周浩鼎曾表示「睇返過去黑暴,通識科荼毒學生、誤人子弟係好嚴重」。

面對坊間歸咎於通識科的言論,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 Y 指出通識科會教很多不同的單元範疇,老師亦不會局限學生作答方向,她認為這科只是讓學生懂得以不同角度思考,並非導致年青人激進的因素。

李老師指自己不否認通識科會導致年青人更留意時事,但並非一個理據去標籤通識科導致年青人變得激進。他以學校為例,笑言「若學校是這麼有成效,能夠令學生作出這麼大改變,那麼學校經常教導學生要交齊功課多年,理應全部同學都會交齊功課啦,何況現在只稱一個科目就能令年青人激進,導致大部份反對政府呢?」他認為這麼一面倒的推論,對通識科很不公平。

兩年後推的公民科,將會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部分。

L 老師則覺得導致一件事發生,相信背後存在很多因素,她不否認通識科是令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時事新聞和社會議題,但認為這正正就是科目的本意,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時事觸覺及關心社會,「關心是不是一定代表激進?知道是不是一定等於激進?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畫上一個等號,若這樣為科目畫上一個等號的時候,對這個科目並不公平,對正在學習這科目的學生亦不公平。」

教科書避談沒意思 

根據課程指引,現時的通識科依然存在漫畫題,單元二今日香港仍然牽涉社會政治參與部分,然而,不少出版社亦有將通識教育科書籍作出修訂。

翻查資料,五本原有提及「六四事件」的教科書,有三本已經不再提及,亦有教科書舊版原有提及「軍隊清場」和「武力鎮壓」的過程,但新版則將之完全刪除。

面對教科書這種情況,李老師認為並不會影響他的教學,即使教科書和教學資源不再提及有關例子,但在坊間仍然有很多資源可以再作補充。「因為同學仍然會接觸到這些資訊,就算教科書已經刪減資源,我們不會因此而不提及有關事件,因為這些事件曾經真的發生過,我們都會繼續以這些例子作教學。」

被問到會否避免談及敏感議題及漫畫,李老師指自己不會避談,強調學生身處在這個世代,基本上大家都會知道發生甚麼事,所以仍然會就議題向同學作補充。然而,隨著考評局將通識科出卷的題型改變,他稱只能夠跟隨考試的取向,當考評局出卷的議題、漫畫不再像以往出現的時候,李老師表示自己只能夠貼近考試模式和趨勢任教,但重申不是因為敏感而避談。 

社會瀰漫白色恐怖

國安法之後,香港仍處於一個敏感時期,任教通識教育科有機會被指向學生灌輸政治理念,現時針對教師的投訴機制,隨時一句無意的說話亦有可能成為教師被釘牌的理由,社會瀰漫著白色恐怖。

面對社會這個情況,李老師認為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課程內容都有編排,並不是以一個所謂的政治理念教導學生,可是現時香港有家長組織、媒體會以教師一句說話,斷章取義地認為教師在課堂灌輸政治理念,不過就算有人刻意地斷章取義,李老師指自己仍然未至於會將紅線拉高,「我們只是很開放性地討論,最重要是我們從來沒有將一個概念強加於學生。」。

L 老師表示雖然對教師團隊在學科知識或教學的專業判斷上絕對信任,但坦言會在內心提醒自己更多,例如選取的教材、課堂討論等,「既然我有這個空間和機會,我都要保護我的學生,保護我的同事,我更加都需要保護這間學校。」

她更表示自己由第一日上通識堂,就會事先向學生表明大家是共同討論,並在課堂重申「老師說的未必一定是完全正確,我提供的資料亦不一定需要完全認同。」。

殺科倉促 師生無準備

縱然教師學生都知道通識科的重要,亦強調在課堂中沒有灌輸政治理念,可惜仍然無法阻止政府「改革」通識科,2023年將會是通識科的最後一屆考試,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縮減一半時數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眼見通識科將被取代,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的 Y 指很遺憾,認為將通識科改革後已經變質,缺乏關於香港的議題,她笑言自己是通識科的「死剩種」,慶幸自己早出世一年,會好好珍惜能夠就讀通識科的機會。

同樣任教通識科最後一屆的李老師,他指自己從來沒有準備過要教末代通識科,開學後突然被通知通識科將會消失,當刻覺得原來教育可以這麼倉猝決定,還要在沒有甚麼諮詢下決定,認為當局沒有考慮這個決定對學生而言又是否公平。「有得讀通識不是必然,縱然叫必修科,但原來並不是必然。」李老師表示很希望仍可以就讀通識科的學生能珍惜這個機會。

通識教師珍惜任教身份

「我珍惜我仍然是一個通識科老師的身份。」 L 老師在新學年只任教中六通識科,代表今年開學後就已經是她最後一年任教這科,在她眼中能夠在通識堂與學生互動、討論是很美好的。

而李老師在新學年將任教的中五和中六通識科,亦即是他這兩年仍會任教通識科,直至通識科被改革到消失的一刻,「我並不是珍惜任教通識科,反而是珍惜能與學生在課堂裏暢所欲言討論不同的議題。」他表示自己相對上更珍惜能夠與學生在課堂自由討論的機會。

(文章所有受訪者均為化名)

通識科的成立宗旨,本身不止是一場考試,是開啟學生視野,學生可以自由討論。

L 老師認為,最初成立通識科必然有它的理念、宗旨、值得就讀的地方,否則當年就不用推行這個科目,但對於通識科存在的爭議,她指出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應該像通識科教學一樣,將所有爭議鋪陳出來,讓大家自行求證,判斷是否認同這些爭議,而並非單憑一個新聞資料就指這個科目好壞。

同樣任教逾10年的李老師亦有同感,他表示隨著時代的轉變,政府對科目改變了看法,都會出現不同形式的爭議,這是所有科目都要面對。他以歷史科為例,指出即使是行之有效科目的考核模式都遭受批評,因此通識科有爭議是正常不過,更何況有爭議並不是一件壞事。

2019年為時大半年的反修例事件,大批少年被捕。「通識科」成了眾矢之的。(《誌》資料圖片)

前特首曾歸咎教育制度

自從2019年發生反修例事件後,坊間不少言論將通識科與年青人變激進掛鉤。翻查資料,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曾指自己任內推行的教育政策「完全失敗」,間接導致大批年輕人反對政府的局面。另外,有建制派亦將事件歸咎於通識科「教壞年輕人」,例如民建聯周浩鼎曾表示「睇返過去黑暴,通識科荼毒學生、誤人子弟係好嚴重」。

面對坊間歸咎於通識科的言論,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 Y 指出通識科會教很多不同的單元範疇,老師亦不會局限學生作答方向,她認為這科只是讓學生懂得以不同角度思考,並非導致年青人激進的因素。

李老師指自己不否認通識科會導致年青人更留意時事,但並非一個理據去標籤通識科導致年青人變得激進。他以學校為例,笑言「若學校是這麼有成效,能夠令學生作出這麼大改變,那麼學校經常教導學生要交齊功課多年,理應全部同學都會交齊功課啦,何況現在只稱一個科目就能令年青人激進,導致大部份反對政府呢?」他認為這麼一面倒的推論,對通識科很不公平。

兩年後推的公民科,將會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部分。

L 老師則覺得導致一件事發生,相信背後存在很多因素,她不否認通識科是令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時事新聞和社會議題,但認為這正正就是科目的本意,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時事觸覺及關心社會,「關心是不是一定代表激進?知道是不是一定等於激進?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畫上一個等號,若這樣為科目畫上一個等號的時候,對這個科目並不公平,對正在學習這科目的學生亦不公平。」

教科書避談沒意思 

根據課程指引,現時的通識科依然存在漫畫題,單元二今日香港仍然牽涉社會政治參與部分,然而,不少出版社亦有將通識教育科書籍作出修訂。

翻查資料,五本原有提及「六四事件」的教科書,有三本已經不再提及,亦有教科書舊版原有提及「軍隊清場」和「武力鎮壓」的過程,但新版則將之完全刪除。

面對教科書這種情況,李老師認為並不會影響他的教學,即使教科書和教學資源不再提及有關例子,但在坊間仍然有很多資源可以再作補充。「因為同學仍然會接觸到這些資訊,就算教科書已經刪減資源,我們不會因此而不提及有關事件,因為這些事件曾經真的發生過,我們都會繼續以這些例子作教學。」

被問到會否避免談及敏感議題及漫畫,李老師指自己不會避談,強調學生身處在這個世代,基本上大家都會知道發生甚麼事,所以仍然會就議題向同學作補充。然而,隨著考評局將通識科出卷的題型改變,他稱只能夠跟隨考試的取向,當考評局出卷的議題、漫畫不再像以往出現的時候,李老師表示自己只能夠貼近考試模式和趨勢任教,但重申不是因為敏感而避談。 

社會瀰漫白色恐怖

國安法之後,香港仍處於一個敏感時期,任教通識教育科有機會被指向學生灌輸政治理念,現時針對教師的投訴機制,隨時一句無意的說話亦有可能成為教師被釘牌的理由,社會瀰漫著白色恐怖。

面對社會這個情況,李老師認為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課程內容都有編排,並不是以一個所謂的政治理念教導學生,可是現時香港有家長組織、媒體會以教師一句說話,斷章取義地認為教師在課堂灌輸政治理念,不過就算有人刻意地斷章取義,李老師指自己仍然未至於會將紅線拉高,「我們只是很開放性地討論,最重要是我們從來沒有將一個概念強加於學生。」。

L 老師表示雖然對教師團隊在學科知識或教學的專業判斷上絕對信任,但坦言會在內心提醒自己更多,例如選取的教材、課堂討論等,「既然我有這個空間和機會,我都要保護我的學生,保護我的同事,我更加都需要保護這間學校。」

她更表示自己由第一日上通識堂,就會事先向學生表明大家是共同討論,並在課堂重申「老師說的未必一定是完全正確,我提供的資料亦不一定需要完全認同。」。

殺科倉促 師生無準備

縱然教師學生都知道通識科的重要,亦強調在課堂中沒有灌輸政治理念,可惜仍然無法阻止政府「改革」通識科,2023年將會是通識科的最後一屆考試,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縮減一半時數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眼見通識科將被取代,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的 Y 指很遺憾,認為將通識科改革後已經變質,缺乏關於香港的議題,她笑言自己是通識科的「死剩種」,慶幸自己早出世一年,會好好珍惜能夠就讀通識科的機會。

同樣任教通識科最後一屆的李老師,他指自己從來沒有準備過要教末代通識科,開學後突然被通知通識科將會消失,當刻覺得原來教育可以這麼倉猝決定,還要在沒有甚麼諮詢下決定,認為當局沒有考慮這個決定對學生而言又是否公平。「有得讀通識不是必然,縱然叫必修科,但原來並不是必然。」李老師表示很希望仍可以就讀通識科的學生能珍惜這個機會。

通識教師珍惜任教身份

「我珍惜我仍然是一個通識科老師的身份。」 L 老師在新學年只任教中六通識科,代表今年開學後就已經是她最後一年任教這科,在她眼中能夠在通識堂與學生互動、討論是很美好的。

而李老師在新學年將任教的中五和中六通識科,亦即是他這兩年仍會任教通識科,直至通識科被改革到消失的一刻,「我並不是珍惜任教通識科,反而是珍惜能與學生在課堂裏暢所欲言討論不同的議題。」他表示自己相對上更珍惜能夠與學生在課堂自由討論的機會。

(文章所有受訪者均為化名)

2019年為時大半年的反修例事件,大批少年被捕。「通識科」成了眾矢之的。(《誌》資料圖片)

前特首曾歸咎教育制度

自從2019年發生反修例事件後,坊間不少言論將通識科與年青人變激進掛鉤。翻查資料,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曾指自己任內推行的教育政策「完全失敗」,間接導致大批年輕人反對政府的局面。另外,有建制派亦將事件歸咎於通識科「教壞年輕人」,例如民建聯周浩鼎曾表示「睇返過去黑暴,通識科荼毒學生、誤人子弟係好嚴重」。

面對坊間歸咎於通識科的言論,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 Y 指出通識科會教很多不同的單元範疇,老師亦不會局限學生作答方向,她認為這科只是讓學生懂得以不同角度思考,並非導致年青人激進的因素。

李老師指自己不否認通識科會導致年青人更留意時事,但並非一個理據去標籤通識科導致年青人變得激進。他以學校為例,笑言「若學校是這麼有成效,能夠令學生作出這麼大改變,那麼學校經常教導學生要交齊功課多年,理應全部同學都會交齊功課啦,何況現在只稱一個科目就能令年青人激進,導致大部份反對政府呢?」他認為這麼一面倒的推論,對通識科很不公平。

兩年後推的公民科,將會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部分。

L 老師則覺得導致一件事發生,相信背後存在很多因素,她不否認通識科是令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時事新聞和社會議題,但認為這正正就是科目的本意,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時事觸覺及關心社會,「關心是不是一定代表激進?知道是不是一定等於激進?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畫上一個等號,若這樣為科目畫上一個等號的時候,對這個科目並不公平,對正在學習這科目的學生亦不公平。」

教科書避談沒意思 

根據課程指引,現時的通識科依然存在漫畫題,單元二今日香港仍然牽涉社會政治參與部分,然而,不少出版社亦有將通識教育科書籍作出修訂。

翻查資料,五本原有提及「六四事件」的教科書,有三本已經不再提及,亦有教科書舊版原有提及「軍隊清場」和「武力鎮壓」的過程,但新版則將之完全刪除。

面對教科書這種情況,李老師認為並不會影響他的教學,即使教科書和教學資源不再提及有關例子,但在坊間仍然有很多資源可以再作補充。「因為同學仍然會接觸到這些資訊,就算教科書已經刪減資源,我們不會因此而不提及有關事件,因為這些事件曾經真的發生過,我們都會繼續以這些例子作教學。」

被問到會否避免談及敏感議題及漫畫,李老師指自己不會避談,強調學生身處在這個世代,基本上大家都會知道發生甚麼事,所以仍然會就議題向同學作補充。然而,隨著考評局將通識科出卷的題型改變,他稱只能夠跟隨考試的取向,當考評局出卷的議題、漫畫不再像以往出現的時候,李老師表示自己只能夠貼近考試模式和趨勢任教,但重申不是因為敏感而避談。 

社會瀰漫白色恐怖

國安法之後,香港仍處於一個敏感時期,任教通識教育科有機會被指向學生灌輸政治理念,現時針對教師的投訴機制,隨時一句無意的說話亦有可能成為教師被釘牌的理由,社會瀰漫著白色恐怖。

面對社會這個情況,李老師認為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課程內容都有編排,並不是以一個所謂的政治理念教導學生,可是現時香港有家長組織、媒體會以教師一句說話,斷章取義地認為教師在課堂灌輸政治理念,不過就算有人刻意地斷章取義,李老師指自己仍然未至於會將紅線拉高,「我們只是很開放性地討論,最重要是我們從來沒有將一個概念強加於學生。」。

L 老師表示雖然對教師團隊在學科知識或教學的專業判斷上絕對信任,但坦言會在內心提醒自己更多,例如選取的教材、課堂討論等,「既然我有這個空間和機會,我都要保護我的學生,保護我的同事,我更加都需要保護這間學校。」

她更表示自己由第一日上通識堂,就會事先向學生表明大家是共同討論,並在課堂重申「老師說的未必一定是完全正確,我提供的資料亦不一定需要完全認同。」。

殺科倉促 師生無準備

縱然教師學生都知道通識科的重要,亦強調在課堂中沒有灌輸政治理念,可惜仍然無法阻止政府「改革」通識科,2023年將會是通識科的最後一屆考試,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縮減一半時數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眼見通識科將被取代,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的 Y 指很遺憾,認為將通識科改革後已經變質,缺乏關於香港的議題,她笑言自己是通識科的「死剩種」,慶幸自己早出世一年,會好好珍惜能夠就讀通識科的機會。

同樣任教通識科最後一屆的李老師,他指自己從來沒有準備過要教末代通識科,開學後突然被通知通識科將會消失,當刻覺得原來教育可以這麼倉猝決定,還要在沒有甚麼諮詢下決定,認為當局沒有考慮這個決定對學生而言又是否公平。「有得讀通識不是必然,縱然叫必修科,但原來並不是必然。」李老師表示很希望仍可以就讀通識科的學生能珍惜這個機會。

通識教師珍惜任教身份

「我珍惜我仍然是一個通識科老師的身份。」 L 老師在新學年只任教中六通識科,代表今年開學後就已經是她最後一年任教這科,在她眼中能夠在通識堂與學生互動、討論是很美好的。

而李老師在新學年將任教的中五和中六通識科,亦即是他這兩年仍會任教通識科,直至通識科被改革到消失的一刻,「我並不是珍惜任教通識科,反而是珍惜能與學生在課堂裏暢所欲言討論不同的議題。」他表示自己相對上更珍惜能夠與學生在課堂自由討論的機會。

(文章所有受訪者均為化名)

通識科的成立宗旨,本身不止是一場考試,是開啟學生視野,學生可以自由討論。

L 老師認為,最初成立通識科必然有它的理念、宗旨、值得就讀的地方,否則當年就不用推行這個科目,但對於通識科存在的爭議,她指出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應該像通識科教學一樣,將所有爭議鋪陳出來,讓大家自行求證,判斷是否認同這些爭議,而並非單憑一個新聞資料就指這個科目好壞。

同樣任教逾10年的李老師亦有同感,他表示隨著時代的轉變,政府對科目改變了看法,都會出現不同形式的爭議,這是所有科目都要面對。他以歷史科為例,指出即使是行之有效科目的考核模式都遭受批評,因此通識科有爭議是正常不過,更何況有爭議並不是一件壞事。

2019年為時大半年的反修例事件,大批少年被捕。「通識科」成了眾矢之的。(《誌》資料圖片)

前特首曾歸咎教育制度

自從2019年發生反修例事件後,坊間不少言論將通識科與年青人變激進掛鉤。翻查資料,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曾指自己任內推行的教育政策「完全失敗」,間接導致大批年輕人反對政府的局面。另外,有建制派亦將事件歸咎於通識科「教壞年輕人」,例如民建聯周浩鼎曾表示「睇返過去黑暴,通識科荼毒學生、誤人子弟係好嚴重」。

面對坊間歸咎於通識科的言論,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 Y 指出通識科會教很多不同的單元範疇,老師亦不會局限學生作答方向,她認為這科只是讓學生懂得以不同角度思考,並非導致年青人激進的因素。

李老師指自己不否認通識科會導致年青人更留意時事,但並非一個理據去標籤通識科導致年青人變得激進。他以學校為例,笑言「若學校是這麼有成效,能夠令學生作出這麼大改變,那麼學校經常教導學生要交齊功課多年,理應全部同學都會交齊功課啦,何況現在只稱一個科目就能令年青人激進,導致大部份反對政府呢?」他認為這麼一面倒的推論,對通識科很不公平。

兩年後推的公民科,將會增加國民身份認同的部分。

L 老師則覺得導致一件事發生,相信背後存在很多因素,她不否認通識科是令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時事新聞和社會議題,但認為這正正就是科目的本意,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時事觸覺及關心社會,「關心是不是一定代表激進?知道是不是一定等於激進?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畫上一個等號,若這樣為科目畫上一個等號的時候,對這個科目並不公平,對正在學習這科目的學生亦不公平。」

教科書避談沒意思 

根據課程指引,現時的通識科依然存在漫畫題,單元二今日香港仍然牽涉社會政治參與部分,然而,不少出版社亦有將通識教育科書籍作出修訂。

翻查資料,五本原有提及「六四事件」的教科書,有三本已經不再提及,亦有教科書舊版原有提及「軍隊清場」和「武力鎮壓」的過程,但新版則將之完全刪除。

面對教科書這種情況,李老師認為並不會影響他的教學,即使教科書和教學資源不再提及有關例子,但在坊間仍然有很多資源可以再作補充。「因為同學仍然會接觸到這些資訊,就算教科書已經刪減資源,我們不會因此而不提及有關事件,因為這些事件曾經真的發生過,我們都會繼續以這些例子作教學。」

被問到會否避免談及敏感議題及漫畫,李老師指自己不會避談,強調學生身處在這個世代,基本上大家都會知道發生甚麼事,所以仍然會就議題向同學作補充。然而,隨著考評局將通識科出卷的題型改變,他稱只能夠跟隨考試的取向,當考評局出卷的議題、漫畫不再像以往出現的時候,李老師表示自己只能夠貼近考試模式和趨勢任教,但重申不是因為敏感而避談。 

社會瀰漫白色恐怖

國安法之後,香港仍處於一個敏感時期,任教通識教育科有機會被指向學生灌輸政治理念,現時針對教師的投訴機制,隨時一句無意的說話亦有可能成為教師被釘牌的理由,社會瀰漫著白色恐怖。

面對社會這個情況,李老師認為大部分教師都是專業,課程內容都有編排,並不是以一個所謂的政治理念教導學生,可是現時香港有家長組織、媒體會以教師一句說話,斷章取義地認為教師在課堂灌輸政治理念,不過就算有人刻意地斷章取義,李老師指自己仍然未至於會將紅線拉高,「我們只是很開放性地討論,最重要是我們從來沒有將一個概念強加於學生。」。

L 老師表示雖然對教師團隊在學科知識或教學的專業判斷上絕對信任,但坦言會在內心提醒自己更多,例如選取的教材、課堂討論等,「既然我有這個空間和機會,我都要保護我的學生,保護我的同事,我更加都需要保護這間學校。」

她更表示自己由第一日上通識堂,就會事先向學生表明大家是共同討論,並在課堂重申「老師說的未必一定是完全正確,我提供的資料亦不一定需要完全認同。」。

殺科倉促 師生無準備

縱然教師學生都知道通識科的重要,亦強調在課堂中沒有灌輸政治理念,可惜仍然無法阻止政府「改革」通識科,2023年將會是通識科的最後一屆考試,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縮減一半時數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眼見通識科將被取代,作為最後一屆通識科學生的 Y 指很遺憾,認為將通識科改革後已經變質,缺乏關於香港的議題,她笑言自己是通識科的「死剩種」,慶幸自己早出世一年,會好好珍惜能夠就讀通識科的機會。

同樣任教通識科最後一屆的李老師,他指自己從來沒有準備過要教末代通識科,開學後突然被通知通識科將會消失,當刻覺得原來教育可以這麼倉猝決定,還要在沒有甚麼諮詢下決定,認為當局沒有考慮這個決定對學生而言又是否公平。「有得讀通識不是必然,縱然叫必修科,但原來並不是必然。」李老師表示很希望仍可以就讀通識科的學生能珍惜這個機會。

通識教師珍惜任教身份

「我珍惜我仍然是一個通識科老師的身份。」 L 老師在新學年只任教中六通識科,代表今年開學後就已經是她最後一年任教這科,在她眼中能夠在通識堂與學生互動、討論是很美好的。

而李老師在新學年將任教的中五和中六通識科,亦即是他這兩年仍會任教通識科,直至通識科被改革到消失的一刻,「我並不是珍惜任教通識科,反而是珍惜能與學生在課堂裏暢所欲言討論不同的議題。」他表示自己相對上更珍惜能夠與學生在課堂自由討論的機會。

(文章所有受訪者均為化名)

返回

12名民主派人士認罪 求情指支聯會有負起記住六四真相的責任

繼續

支聯會被控顛覆國家政權 鄒幸彤:明白這個荒謬的控罪

最新

【聾人求診記】疫情間我患上驚恐症、患癌

鍾志強慘劇揭示聾人在醫院應診與住院的溝通問題,當中醫院手語傳譯服務安排、家人陪診的角色、視像傳譯的必要性均需要更多討論。《誌 HK Feature》找到曾患情緒病的聾人,兩位受訪者均透過手語傳譯員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