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HK連繫的港日命運共同體:日人重新認識香港

6月至10月13日,香港支持者發起多次遊行撐港。支持者之一2008年佐藤悟志曾隻身到北京抗爭中國人權問題,佐藤認為,日本、台灣和香港有共同對抗的對象。
《逃犯條例》修訂引起的風波愈演愈烈。回溯兩個月前的6 .12事件,日本電視台全程直播,結果引起日本三千人結集東京澀谷聲援香港,大叫「香港、頑張れ」(香港、加油)。日本民眾打破多年來的政治冷感,發起聲援遊行,7月開始澀谷更出現流動站立連儂牆。10月13日東京亦有大型遊行支持香港,途經外務省,傳遞「Free HK!」的訴求。《誌》記者由6月觀察至今,日人不但同情香港,對香港有強烈「共同體」的感覺,中國共產黨的獨裁權治、假新聞和新聞干預,對日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香港作為與中國的意識形態對決的最前線上,日人如何重新認識香港?採訪、攝影:關震海

整個事態的發展,揭示日本民眾自香港回歸以來,再次認識到,經濟以外,香港在亞洲的重要地位。香港的局勢不再單純代表香港,而是與日本相連,成為代表亞洲自由的命運共同體。

香港回歸以來,日本紙媒駐香港記者紛紛撤離,日人對香港的認知漸漸模糊,模糊得只剩下「一國兩制」的框架。2014年雨傘運動之後香港已甚少進入日本的新聞版位,有關香港的資訊主要靠前《產經新聞》福島香織和香港眾志常委周庭分析香港時局。

香港2月底醞釀修訂《逃犯條例》,6月9日百萬遊行後,日媒開始大篇幅報道。「反送中」抗爭背後的憂懼,包括對新聞自由受到無形壓制的擔憂,已經伸延到日媒。香港一場「反送中」運動,令日本的羣眾開始相信,假新聞、干預新聞自由、送回中國審訊等議題,關乎他們的安全。他們相信,香港是亞洲自由的命運共同體,日本的年輕人不想香港在任何意義上出現「沉淪」。

6月16日,200+1人參與遊行,締造歷史,當中有日本人乘飛機來香港參與遊行。

日人赴港遊行:如果這發生在日本

6月12日金鐘開槍的畫面,不但勾起老一輩日人對「天安門事件」的回憶,日人還深深感受到,中國大國崛起,人權自由牽連整個亞洲,有日本人親身到香港遊行,抗議香港警察用橡膠子彈瞄向示威者頭部發射。

「真的對不起,我們日本人知道得太遲了!」6月15日晚來港、準備參與6月16日大遊行的松本直樹(Naoki Matsumoto)先生在酒店不時向筆者致歉。

松本直樹1999至2000年期間在香港中文大學留學一年,當時普通話的短期班爆滿,於是轉學廣東話,回到日本從事塑膠物料公司工作,現在已擢升為課長。回國十多年,松本依然關心香港,6月12日從香港友人Facebook看到警察射布袋彈,有青年倒地,神志不清,鼻骨破裂,血如泉湧,松本看後心情激動,立即買機票周日(6月16日)參與遊行,即日回日本。「同事本來不太關心香港,看到警方鎮壓,他們跟我說:『如果香港警察再使用這樣的暴力,我們都會跟你去香港示威遊行,反對暴力!』」

松本直樹在遊行隊伍中學習港人6月抗爭的遊行「術語」,例如「暫你老母」和「林鄭下台」,他說想出一分力,而不是在日本看手機隔岸觀火。心中義憤,因警方的過分暴力而激發。「如果日本有這樣的情況(警方向市民發射布袋彈、橡膠子彈),日本警察早就要辭職了,這是沒有可能的事。」松本直樹說。2016年,一名大阪機動隊在沖繩大罵示威人士是「鄉下佬(日文:土人)」,即時引起社會很大迴響,成為全國的頭版新聞,像松本這種日本平民,他說難以理解香港警察為何可以向市民發射布袋彈和橡膠子彈,開槍沒有制約。

遊行當日,松本沒料到那天有二百萬人遊行,他要穿過灣仔街市才可以到金鐘太古廣場,未及終點,他需要趕搭晚上的飛機回東京,臨別時他寄語香港:「香港警察別以為開槍便可以減少一名示威者,開一槍,就會多一個像我一樣的外國示威者。外國人在看着你們。」

典型的日本上班族松本,少年時曾經留學中大一年。在網上看到6月12日香港警民衝突升級,擔心香港出現「天安門」的流血事件,翌日決定來港。

和服模特兒在日多次發起撐港遊行

6月13日,澀谷約有三千人聚集,支持香港,參與者之一和服模特兒平野鈴子(Suzuko Hirano)指出,當日參加的人愈來愈多,九成是日本人,大部分是平民,沒有政黨,其餘是留學生。6月14日,聲援行動很快蔓延至名古屋,縱使現場只有十五人,平野鈴子立即由東京趕赴名古屋開咪拍片聲援香港。

廿五歲的平野鈴子到香港旅遊數次,特別喜歡凌晨在尖沙咀看維多利亞港的夜景,充滿活力,她從網絡認識被日媒封為「民主女神」的周庭,知道香港的民主自由情況每況愈下,平野開始關心香港政治。

平野鈴子透過手機看到香港朋友傳來的暴力影像,如夢初醒:原來在香港可以這樣引渡回中國受審。平野鈴子認為事關重大,這關乎日本的安全:「我們沒有退路,這關乎整個東亞的事,現在香港,明日台灣、沖繩……之後便是東京。」

二百萬人遊行之後,平野鈴子在網上跟香港的年輕人同一步伐了解事態發展。「6月20日我收到香港學生五大訴求,我已有心理準備到警署申請遊行,不撤回不放棄。」結果政府沒有回應,平野於22日到日本當地警署獨自申請6月29日遊行,至今已三次舉辦遊行,7月21日遊行地點轉至新宿。「二百萬人遊行,可以不『下台』、不『撤回』,香港政府真的有點難以置信。」平野鈴子表示,香港眾志的周庭在日本有一定影響力,看她6月12日之後親身來日本,在不同的電子、網絡媒體呼籲日本人關注香港,坦承漸漸成為她的粉絲,「如果周庭不放棄,我也絕對不會放棄。」平野鈴子堅定地說:「只要林鄭不回應五大訴求,都會繼續辦遊行。」

6月29日的周日,梅雨季節,雨一直在下。日比谷公園結集三十多人,平野鈴子在隊頭用廣東話喊:「香港,加油!」又以英語和日語說:「I Love Hong Kong. 香港、台灣和日本是兄弟。」警方一直為遊行人開路,沿途有日人向遊行人士豎起拇指,表示支持。

平野鈴子對香港出現二百萬人遊行,而政府仍然可以不下台、不撤回,感到難以置信。

「對於日本人,《逃犯條例》修訂是很難理解的,香港有百萬人出來遊行,那便是香港給我們的信息。」她指情況就好像北韓人在日本拐帶我們到北韓一樣,這是關乎每一個日本人的事。

日本不同陣營 同心支持香港

長年關心北韓問題的社會運動人士佐藤悟志(Satou Satoshi)站在隊頭大喊道,努力向有樂町的途人解釋。佐藤悟志認為,台灣、香港和日本有共同對抗的對象,他形容大家是劉關張的關係,情如手足。

佐藤悟志說,Tiwtter很早流傳了香港立法會的示威影片,佐藤悟志開始關心修訂《逃犯條例》的事,之前全然不知,電視台沒有報道,網上更是難以看見。

遊行隊伍中,筆者發現有戴口罩的日本年輕人在當中默默參與。打工仔的阿貴(化名)說,他是香港粉絲,自小聽許冠傑的歌,這是他第一次參與遊行。阿貴說他專門請假來支持香港人,縱使筆者用日語發問,阿貴仍努力地、一字一頓地用廣東話說:「林鄭月娥咁都唔落台,唔得㗎。」

ヒアデス在遊行隊伍中與香港留學生同行,他說自己的政見屬於自由主義,記者見他跟隊頭持不同政見的日文保持距離。ヒアデス說,在香港的議題,日本左右兩派也一條心,支持香港。

信奉自由經濟主義的ヒアデス(網名:Hiadesu)一直在隊尾,舉着一支香港區旗。他說,香港發生警方暴力鎮壓事件,勾起他

三十年前八九六四北京政權向市民開槍的回憶。自澀谷集會開始,不論右翼左翼或是自由主義不同政治光譜的人,都傾向支持香港,跟日本的議題如10%消費稅、自衞隊和退休金的爭議比較,這樣「大團結」支持一件事,在日本極為少見。

「網上曾經有人發起到中國領事館支持香港,有人擔心這引起『一國兩制』、『港獨』的爭議,最後維持在街上遊行,以免發生政治事件。」ヒアデス接受完訪問馬上便走了,甚至沒有留下拍一張遊行隊伍的大合照。

適逢大阪G20峰會 日本媒體發揮影響力

記者從日本支持者得知,大多數的日本人在6月才開始知道修訂《逃犯條例》的事,他們除了因為警方的暴力而憤怒,對於香港可以「直送犯人往內地」的法例也十分關注。

日人如此關注的法例,為何6月之前日媒沒有大篇幅報道,電視台甚至是沒有提起?

回歸前後,日本媒體關心香港回歸問題,每份報紙也有駐香港記者,深入了解香港問題。在過去十年,香港在國際的重要性漸漸減退,駐香港記者已陸續撤出,或兼任台灣或中國的新聞,或駐廣州,或駐台灣,遙距了解香港,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新聞往往在日本媒體不是優先處理。

2014年9月28日,香港警方施放八十七枚摧淚彈,金鐘硝煙四起,同一時間,日本富士山火山爆發,日媒忙於報道富士山火山爆發的新聞,沒能第一時派員採訪香港。當時日本媒體報道9.28的現場實況,靠的是公民記者在日本論壇niconico直播的畫面。

今年6月,適逢八九六四的三十周年,不少外媒記者留在香港。日本報章記者前來,順道採訪6月9日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大遊行,豈料6月9日民陣公布的遊行人數達一百萬,「百萬遊行」終於搶佔了各大日本報紙頭版,日本人紛紛在網上討論《逃犯條例》。6月9日之後,日本報館安排記者留在香港,高層預料有事發生,2014年9.28已錯過了一次,今次不能錯失,於是着文字記者要多拍影片,應付網上即時新聞。

6月12日金鐘警方暴力鎮壓,多間日本電視台做直播,畫面震撼全日本,成為日本電視台、NHK、TBS及各大報章的頭條新聞。網上言之鑿鑿流傳,沒有委任證和編號的警察是中國公安混入其中,一時間日本瀰漫恐共情緒,滲透各年齡層。記者接觸了數名有份採訪6月香港抗爭的日本記者,他們均透露:「NHK的直播傳到大阪,一早為G20張羅的中國官員在大阪看直播,都嚇呆了,面對日本記者的提問,一下子不知怎麼回應。」

《朝日新聞》在G20最後刊出廣告。

日本新聞媒體承受壓力

木村先生(化名)負責一份日本報章的大中華新聞,他坦言:「之前報道立法會議員被DQ(Disqualify,取消議員資格)的新聞, 努力來了香港,報道最後只餘數百字,連相片也沒有,只能刊在報紙一隅不起眼的位置。」

去年年底,劉小麗被褫奪參選資格,日本上司對木村暗示:「又是DQ,新聞『不新』了。」木村表示,近年香港新聞涉及自決、港獨的新聞,明顯感受到上司有忌諱,自我審查了,這些新聞壓力,也來自駐中國的同事,「你罵香港政府,少不免罵到中央核心,駐北京的同事有反彈:你別害我呀。」這種中國、台灣和香港連鎖式的新聞打壓,駐外地記者敢怒不敢言。

中國近年以不向「駐中國」的日本記者發簽證作威脅。「很多駐中國的記者不能回日本,一旦回國便擔心再來不了,報館到時只能轉派新人來,縱使之後一段時間再能取得簽證,可能也會因此失去多年來累積建立的人脈。」木村顧及日本記者在中國的處境,所以寫香港新聞,有時也要「三思」,自我約束。有些新聞,「報了也不能刊登,只能在網上出」。

這種新聞約束,與中國近年強勢打壓外國人的政策有莫大關係。自從2014年11月中國修訂《反間諜法》,日本消息指,至少有八名日人在中國因涉嫌犯間諜罪被捕,在中國的日人開始感到莫大憂慮。今年2月14日,據日本TBS的即時報道,證實伊藤忠商事一名約四十歲日本男子被中國國家安全局拘禁一年,指該名男子於2018年2月涉嫌從事間諜工作,中央沒有公布犯罪內容與審訊日期。該名男子是《反間諜法》修訂後首位因涉嫌觸犯間諜罪被捕的日本人,可是,日本主流媒體對此也沒有進行過詳細的跟進報道。

香港6月9日百萬人遊行,終於打破新聞缺口,木村笑言:「這次不能不報道了,遊行是『看得見』的真實現象,按新聞原則,不能不報道,香港只有七百多萬人口,有一百萬人上街,篇幅也不能少。」香港百萬遊行成為了《產經新聞》(6月11日)、《朝日新聞》(6月10日)和《每日新聞》(6月10日)的頭版新聞,繼2014年後再次成為日本焦點。

6月12日警方在金鐘施放二百四十枚催淚彈,日本電視台、網媒開始直播香港抗爭活動,而報章亦爭相報道相關的即時新聞,6月15日發生「反送中」男子梁凌杰在太古廣場墮樓事件,日本報章進行即時新聞報道,及後三宗「反送中」輕生個案,在網上也有詳細報道,相較2014年雨傘運動,日本反應更為積極。

可是,這不代表日本新聞媒體沒有承受任何壓力,記者接觸另一名駐中國記者平井先生(化名),他透露,港人網上集資在6月28日G20舉行那天賣全版報紙廣告,要求各國支援,當時接觸過的報紙包括了日本的《讀賣新聞》,不過,據平井先生所知,《讀賣新聞》以沒有版位為理由拒絕了。結果,反而一向予人親中感覺的《朝日新聞》和外資《Japan Times》願意刊登。

6月12日的傷痛之後,是不斷重複的傷痛,每個香港人身心受創。

日本民眾執着真相 努力揭發假新聞

香港6月抗爭至今,關心香港的日人有增無減,而抗爭信息輸出日本的過程中,日本網絡出現合力對抗假新聞的情況。7月1日佔領立法會三小時的報道中,有日本電視台以「暴徒化」形容示威者的行為,一度引起日本網民不滿,及後多份報章補充了之前有香港人為「反送中」而輕生的新聞,以較為全面的取向報道了整次件的脈絡。

6月底《共同社》錯誤報道香港政府已「撤回」《逃犯條例》,大報、電視台和主持跟着報道,日本市民發現消息不屬實後大為不滿。此外,7月一度瘋傳警察在上水打記者,網民不斷向香港人請教:「這是不是fake news?」日本民眾執着求證傳言真假,不會完全相信主流媒體有關香港的報道,尤其非常警惕來自中國的假新聞,民間合作揭發假新聞,成為一個新潮流。

松本在東京用日語向記者說:「關繫到生命,有時候對有些事不用太盡力。」

松本直樹依然關心香港新聞,他看日媒報道,亦會到Facebook了解香港近況,他關心7月28日被控告暴動罪的四十四人,亦關心8月11日被槍擊中眼倒地的少女,「香港警察は腐ってる(香港的警察好腐敗)」。

兩個月內警民雙方暴力升級,松本直樹自言,只能隔着屏幕憤怒。

松本反覆深思香港的結構性問題,他勸香港人爭取自由重要,生命也十分重要。踏入7月,松本直樹看香港各區的示威遊行遍地開花,他認為香港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改變政制,要有權選舉特首。「日本有什麼大爭議,首相可以解散國會,市民可以投票,香港不行。」他分析香港可能有三種變化,一是中國和香港也步向民主;二是香港維持一國兩制;三是香港邁向獨立。「如果香港想獨立,會帶來重大犧牲,會發生天安門的流血事件……」

松本直樹說,他不想有香港人犧牲,而且指出,有些事情要堅持,當危及生命安危,便不用「太努力」。

香港的初夏之聲,傳遍全球,日本過去支援香港兩個月的歷程,值得寫入香港歷史。

檢視文章

關震海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創辦人/主編|國際人權報道、專責《誌》日本社會專題、《誌》責任編輯

返回

公僕碎碎念 宣誓後他們失去了什麼?

繼續

當結婚成為抵抗極權的方式? 岑敖暉、余思朗:一起砥礪前行

最新

「戰貓」救不了台灣鳳梨 兩代農夫站在政治分岔口 

廣東人稱鳳梨為「菠蘿」,農夫說好食的「菠蘿」,不能太綠,黃中帶青代表又甜又多汁。世人為鳳梨添上政治顏色,對岸為進口設關卡;台灣政府在補助政策上亦築起堡壘,自由貿易潮流不再,花蓮鳳梨應如何自主?1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