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家望日的作品書名總是出奇不意的長,很難讀。 2017年他有一本作品叫《有冇搞錯!我畀咗成千蚊人情去飲,竟然九道全部都係橙》,連標點符號足足27個字。
去年出版的《小說殺人》,「詭計」中的書名《胖勇者鬥瘦魔王》依然奇怪。當他轉移到較商業的寫作、擔任編劇的《崩塔》和《死角》,望日好似變了另一個人。他,可能習慣一人分飾多角。
一位前公務員工程師望日真的稱得上是「毅然辭工」,轉做全職推理小說家。他因創作無發表園地,自資開出版社,由自己兼任發行、編輯,One man Band 開辦星夜出版社。2019年7月發行《偵探冰室》,每年結集推理小說家短篇,結集成《偵探冰室》。很多人對此感疑惑:移民潮都嚟咗幾轉,《偵探冰室》仲出到2023年!?
望日與《偵查冰室》的存在,本身已充滿懸疑。

「作家決定要借助小說的力量,把總編輯幹掉?!」
「為了不辜負讀者的期望,讓作品完整地面世,作家決定要借助小說的力量,把總編輯幹掉!?」,去年望日的星夜出版《小說殺人》,記者看到封底的宣傳字句,心跳加速,即時私訊望日問一個很愚蠢的問題。
「你真的殺咗個老總(總編輯)?」
「梗係冇。」
聽到他矢口否認,記者才吁了一口氣,畢竟實在分不清推理小說寫的東西是真還是假,而《小說殺人》的上半部,確實與望日的創作路相當脗合⋯⋯
望日在2013年辭去公務員的工作,2015年出版社承諾他出版4本的科幻小說系列,書展前出版社出版了3本,可惜之後銷情一般,便暫停出版第4本。「我覺得這樣辜負了讀者,讀者買了書但又看不到最後的結局!」望日談起往事,依然怒氣未消。他化悲憤為力量,自立門戶,以推理小說家的名義創立星夜出版社,努力發掘出色的小說家,結集推理小說家的力量,落戶台灣,面向華文市場。

元神出竅 兼任作家、編輯、出版人
望日走出星夜出版人的辦公桌變成小說家,他好像元神出竅變了另一人。他的作品夭心夭肺,創作上一直在「搞鬼」。不知是不是他身兼多職的緣故,牢騷特別多,多到可以從《小說殺人》中窺探望日作為一個出版社老闆的壓力指數。
論他怪傑之作,要數到2017年《有冇搞錯!我畀咗成千蚊人情去飲,竟然九道全部都係橙》的作品,這是他初出道的科幻小說作品。小說講述一班人出席飲宴,給主人家$4,000人情,但餐桌上離奇地沒有乳豬,又無魚翅炒飯,每道菜也變了橙。背後一股不可抵拒的力量要他們毫無怨言地食光這些橙,吃不光便會被強力部門捉走,之後怪異的事件接踵而來⋯⋯。依望日的形容,是「香港奇幻版的《魷魚遊戲》」。
望日:「在這場生存遊戲,只要參與者面封荒謬可以沉默下去、或願意做共謀者,便可以生存過來。現在看來很多元素真的成真了!(搲頭)有個編輯跟我說:你可否不要再寫這樣恐怖的故事,每次都成真了。更有編輯開玩笑說:『如果你有一天失業,可以做預言家呢。』(笑)。

預言家難逃社會
2019年出版《偵探冰室》之後,今年已出版到第5期,每年一本,一本一個主題,成為本地出版界的奇葩。 首3本《偵探冰室》扣緊社會脈搏,倘若你是《冰室》首批讀者,看到當中的情節,無不瞠目結舌,實在忍不住要喊聲「離譜」!《冰室》政府企圖收賣YouTuber帶風向、小店老闆各自為自己的信念「捉鬼」,還有地下傳媒、電話卡實名制及電話追蹤器等。小說中每件事在當時也是非常貼身,其預言又是不幸言中。
望日認為,縱使作者沒有刻意跟社會扣連,其實創作很難離開社會。「推理小說作家並沒有刻意寫社會,但創作上寫兇手或被害者,難免言及角色彼此的關係及殺人動機,小說很容易與社會扯上關係。就算寫異世界,創作上也可能帶點諷刺成分,小說與社會有關其實很難避免的。」

其實他們是一個「詭計集團」
因為製作《Side B》<香港解謎>的緣故,拜讀近年本土推理小說,了解他們的製作過程,我發現一眾小說家們其實是「一夥」的!在過去幾年能夠將《偵探冰室》成事,靠的是彼此的情誼。他們不時相聚「論劍」,一起辦簽書會、走訪台灣書店的講座,那種作家彼此的默契,是其他行業很難以仿效。
例如望日的《小說殺人》先後兩次投稿到推理小說比賽,鎩羽而歸,冒業拔刀相助給望日意見,讓他完成首個長篇推理小說《小說殺人》(又可以說是《殺人小說》);譚劍、陳浩基亦不時向後輩的作品贈言,而譚劍近年亦積極搜集香港推理小說資料,入校園宣傳推理小說⋯⋯;他們亦會互相寫序,譚劍就為台版《小說殺人》封面添字作介紹「這是偽裝成虛構小說的自傳,但多了屍體」,畫龍點睛,義務替他做Marketing。依記者觀察,他們根本是個「詭計集團」!
《偵探冰室》最引人入勝的,就是他們推理小說家閒聊式對談。縱使小說家散佈全球,文善在加拿大、望日在台灣,他們各散東西,依然可以準時交稿,又能輕鬆對談,他們靠甚麼連繫?
<香港解謎>是一個未完的專題,因為香港推理小說界的江湖只是一個開始。今日一夥兒作家不時比武論劍,磨拳擦掌,到頭來又好似無利可圖。望日在<香港解謎>訪問已透露出版事業根本無錢賺,為何這個「詭計集團」依然埋頭苦幹為香港造謎⋯⋯這,真是一個謎!
(註:刊載於《HK FEATURE》的專訪文章與《Side B》<香港解謎>的版本全然不同。<香港解謎>以「10問」方式訪問作者,以他們的作品為主,有意可到獨立書店或誌Mall 購買)

望日首部長篇小說
《小說殺人》(2022)
作家與出版社簽約後,作品只出版了上冊,下冊的出版計劃因銷量不佳而被總編輯擱置,作者更因合約的掣肘無法與其他出版社合作⋯⋯為了不辜負讀者的期望,讓作品完整地面世,作家決定要借助小說的力量,把總編輯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