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民署轄下表演場地自二月起關閉多月,終於在六月一日重開,一眾舞台從業員連月來手停口停,沒有工開的日子,唯有四出「炒散」求存。女演員葉嘉茵與丈夫都是劇場人,除了要養活自己,還要照顧年幼兒子。前陣子她找到一份臨時工,為小巴、商場等公共地方噴灑消毒塗層,勉強支持生計,不卑不亢,靜待重踏台板。
疫情下一個演員的搵工記,走出校園、台板,放下身段找工作,重新審視藝術在香港人心中的價值。
採訪:尤金
攝影:陳汝輝 Jasper Chan
武漢肺炎二月在港蔓延,商場、交通工具人流大不如前,並紛紛加強消毒。演員葉嘉茵受聘於一家消毒公司,早上九時多,個子細細的她推住喉管、線輥、幾支噴槍同氣泵等工具前往小巴站,戴上外科口罩、眼罩走進車廂,噴灑一種名為「光觸媒」的消毒塗層,過程中煙霧彌漫,她倒淡定自若,重複噴灑兩次後,開大冷氣吹乾塗層,轉眼間便完成一架,她說,一日要噴五、六十部小巴是等閒事,不過笑說自己是做舞台工作者,「擔、抬、托都OK」。

三字頭的葉嘉茵曾獲提名第二十四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即使戴口罩受訪,記者仍能從其鏗鏘有力的聲線,炯炯有神的雙眼,感受到「最佳女配角」的演員魅力。對於做散工做消毒小巴,會否不快?「我們這行業,心態會好一點,始終習慣了freelance(自由業的)狀態,做演員會覺得什麼也可以嘗試,當作一個經歷或體驗也不錯」。
一句「生活體驗」,說來輕鬆,但失去穩停的收入仍令她感到憂心。以往她除了參與舞台劇演出、學校巡演、街Show(如區議會的表演),也經常到學校教授戲劇興趣班。但早前政府關閉演出場地,連月來多個演出被迫取消或延期,訪問當日,學校仍未復課,舞台劇工作坊同告取消,基本上沒有收入。
職業無分貴濺 偏偏演員不入「職業」之列
葉嘉茵投入失業大軍,她坦言演員在香港「搵工難」,她慨嘆「無論是什麼行業都是寒冬」,職業無分貴濺,她能做的都會做。葉嘉茵曾經將自己的履歷給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朋友看,朋友閱後向她直言香港公司人事部的思維模式:「如果你見零售業的工種,拍攝、配音、舞台表演不會被列入『工作經驗』喎,你的工作經驗,僅僅是大學時期的實習記者、Parttime推廣員,我都不會請一個三十歲的人啦,為何我不請新人?」

「演員」不被承認為「工作經驗」,從頭淋到腳的冷水沒有令葉嘉茵失去動力,她主動去勞工署找工作,慶幸有劇場前輩開了一間消毒公司,知道劇場界近日全面停工,故特意聘請劇場從業員做臨時工,「但最多一星期只能做兩至三日,因為他想盡量多些『兄弟』有工開,令大家都有收入」。
葉嘉茵在演藝學院畢業,直言在香港,劇場從業員工資永遠追不上通脹,「我剛畢業時,一個show只有12,000至13,000元,要演出五場,橫跨兩個月,我不可以每個月只賺6千元,連劏房都租不到,所以要教班和學校巡迴演出,有些同業一畢業便找副業,如做侍應、帶位員,幫自己維生」。
藝術宜觀賞 不宜投入
葉嘉茵自小表演慾强,小時候電視台播金庸古裝劇,她便到圖書館借金庸小說,抽取書中對白與電視角色做對手戲;《哈利波特》小說流行,她會想像出一個角色讓自己演,不能偏離劇情,又要帶動情節。中學階段,碰巧社區內有義務劇團招募演員,她理所當然入團。到了大學她修讀中文新聞,在報館實習的三個月內,由於工時長,加上工時不定,「我完全參與不了任何戲劇創作,那陣子情緒好低落,原來我的人生不可沒有這東西!我想全職地做一次演員,否則我的人生會後悔」,於是大學畢業後便投考演藝學院,正式踏上演員之路。
然而,連同輩的朋友都只覺她的「演員工作」只是「玩足六年」,專業被輕視,她認為這是香港普遍想法。「如果調轉跟他說,其實你小朋友上的興趣是我們所教,你會否覺得這是一個專業?如果你帶小朋友看的演出是我們所做,你會否想小朋友在香港可以接受好的藝術教育,或者到劇場欣賞好劇?」
即使旁人不視演員為專業,但她仍然著迷與觀眾的直接交流,她最記得以前有位老師一番話:「你們上台表演不必沒信心,因為你們畢業後,觀眾是付錢購票入場,他們不會想付錢入場看你怎樣差,只會想入場看你怎樣優秀!」,葉嘉茵續道:「你有自信企站在台上,與觀眾分享一些事,其實使命感好高。你如何讓他覺得,這幾小時在他的生命中沒有浪費,而是有所得著,這個就是為何我們是專業」。
葉嘉茵是演員也是一位媽媽,受疫情影響,演出工作全停,連學校教班也要取消。

疫情透視香港價值
藝術教育的工作同樣令她感到強烈使命感,尤其是第一年在中學任教時,她發現這代學生好似對任何事都缺乏興趣,有人說打算當警察,只因有宿舍、工資高,「我不斷想找原因,是否社會價值觀令他覺得成功買樓買車就好重要?還是讀書令他像倉鼠不斷向前跑,洗刷掉對世界的好奇?」
她自覺要令學生找回對世界的好奇,「藝術教育就是要告訴成人或小朋友,你有東西是好的,你有東西很美!在團體內,大家會鼓勵和支持你,尤其教孩子,我會告訴他,姐姐正在看你,每個學生都覺得我有認真看他,無論最後我分配的角色是大是細,都會肯定每個學生的自我價值,要他們保持獨立思考」,葉嘉茵滔滔不絕道,說得肉緊,「如果終有一日,社會覺得不再需要藝術,我失業是一定會發生,但是發生什麼事,社會不需要藝術呢?這個便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