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約4時半,特首辦外聚集了數千市民,高呼口號要求林鄭下台、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以及釋放被捕學生。 人數眾多,逼出龍和道馬路。現場不時下起大驟雨,下午5時人數仍然有增無減。
群眾抗拒大台情緒
直至晚上近6時,有議員、政治人物和民陣代表開始與民眾對話。有聲音一直質疑與其包圍特首辦沒有用,為何不改為前往禮賓府。民陣代表、梁國雄(長毛)、以及多位議員在民眾前多次嘗試分享上禮賓府受阻經驗並解釋,由於警方在禮賓府佈防嚴密,無論人數多寡,在中途容易被警方攔截,若要行動議員朱凱廸說要需「出其不意」,兵分多路,因此當下圍堵禮賓府並非明智之舉,亦「唔係今日由呢度行上去」。
記者:王紀堯
現場不少示威者仍然不服由民主派或所謂大台決定整個運動走向,又質疑「要坐到幾時」,「選你(議員)嚟做咩」,部分更堅持去圍堵禮賓府。有代表嘗試帶領群眾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緩和現場氣氛,但群眾沒有理會,更有聲音批評「呢個時候,仲點解唱歌」?

朱凱廸:「運動是群眾的,死線由群眾去定」
民眾聽取意見後,主流意見傾向不即時去圍堵禮賓府,重點落在社會是否需要與林鄭會面或者政府回應訴求的「死線」。朱凱迪和區諾軒輪流發言,重申民主派內部對於設死線一事仍然未有共識,再次惹來群眾批評「咁我地選你地出黎做咩?」、「你帶返個頭盔啦」。
朱凱廸立刻回應,「呢個係群眾運動!唔係議員運動!群眾就要決定!」。他表示,不論是限期,甚至是限期之後的運動,都要由民眾決定,及後民眾態度亦逐漸軟化。
不論整個討論關於是否即時行動圍堵禮賓府,到發起十八區不合作運動,甚至乎設立政府回應死線,朱凱廸和區諾軒都有指名參考「連登討論區」上的留言和意見,區更一度指「要靠連登仔啦」。以上提及的行動幾乎都是由「連登仔」發起並引起迴響,而這些「巴打絲打」的意見亦成了這場運動仲要的民意參考。

問題一起解決 議員強調只是自己看法
接近入夜,討論模式有變。群眾主動提出問題,再由朱凱廸和區諾軒發表己見,嘗試解答。 朱凱廸以南韓統朴槿惠下台為例,指香港人要突破「善忘」,要長時間有組織大型社會運動,不斷向政府施壓。他亦表達了個人看法,認為死線應設於週三,讓能號召大型社會運動的團體有時間組織週末的大型運動。
區諾軒指,他已經擬好解釋《逃犯條例》對周邊國家、地區的影響並談及香港情況的信件。G20峰會將在6月28日舉行,屆時將會寄給日本在港總領事,以及日本朝野,包括首相安倍晉三等人。
群眾敏感字眼 「勝利」和「大台」
過程中,群眾對某些字眼特別敏感,例如「勝利/贏」。拿咪發言的人一開始都需要小心翼翼。朱凱廸希望大家能坐下好好討論,用頭腦思考,而不單是身體行動,又形容民眾「離勝利一步之遙」。「勝利」一詞一出,群眾立刻反彈「我哋無贏到啊」、「無階段勝利」、「無贏過任何嘢啊」,朱凱廸即時澄清。
他亦避免使用「大台」一詞,改用「大船」(即是有能力號召大型社會運動的組織)。他表示在「大船」組織運動同時, 能夠確保「勇武」、「和理非」等不同抗爭聲音繼續在大家庭中打這場「關鍵硬仗」的方向,望能團結聲音,解決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