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誌》調查專題<局長司長繞過行會立會修改防疫細節 探討高官正在延伸的立法權>,前特首林鄭月娥連同行政會議透過「先訂立後審議」的立法程序多次修改《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在持續近3年的疫情,多次賦權予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現稱:醫務衛生局局長)陳肇始,突然膨脹的權力一直伸延至現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簡稱:醫衛局局長)盧寵茂。
權力容許局長直接決定防疫措施的內容,無須經過行會及立法會討論便可直接刊憲即時生效,包括限聚令人數、處所的營業時間、口罩令,還有疫苗接種計劃。
內地近日放寬疫情措施,港府傳出「主理官員過唔到心理關口」,因此未取消「安心出行」等防疫措施,12月9日醫衛局局長盧寵茂在立法會否認此說法。事隔4天,12月13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突然在行會前宣布,撤銷市民掃描「安心出行」的相關法例及行政安排,並取消入境人士「黃碼」的措施,場所亦不再需要張貼二維碼;惟政府仍保留疫苗通行證的要求,這意味著市民出入也要經「嘟」針卡,入境旅客或長者亦可出示紙本的疫苗通行證。
醫衛局局長盧寵茂在下午記招解釋謂,目前「接種率比較低」,保留疫苗通行證是為了「保護一老一幼進入高風險地方」。《誌》翻查34個月的憲報,目前醫衛局局長有絕對執行疫苗接種計劃的權力,憲報內容指出專家對疫苗的建議獲免責,新冠疫苗接種的「異常個案」資料透明度亦愈來愈低;另一方面,隨著醫衛局局長獲權決定「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俗稱:免針紙)的有效性,長期病患患者從醫生手上獲取「免針紙」愈來愈難⋯⋯
在今日的接種政策下,縱使政府取消「安心出行」的措施,接種三針以下的市民仍然不能進入戲院、食肆及其他娛樂場所。零針人士在網上留言「有乜嘢值得開心?」,他們一樣不能入食肆,放寬有等於無。

專家提疫苗建議 出錯無須問責
今年9月,警方拘捕了7名私家醫生,稱他們涉嫌濫發合共25,000張俗稱免針紙的「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同時政府亦將這25,000張免針紙廢除。「長洲覆核王」郭卓堅入稟申請司法覆核,質疑醫衛局局長盧寵茂無權廢除免針紙,獲高院裁定勝訴。
政府敗訴後,特首李家超連同行政會議於2022年再次修改附屬法例,重新賦權醫衛局局長盧寵茂有權宣告指定註冊醫生所發出的免針紙無效。
《誌》翻查2020年至2022年10月(34個月)的憲報,政府除了近期賦權醫衛局局長廢除免針紙的權力以外,政府亦曾為疫苗數次修訂法例,好讓疫苗接種計劃更容易通行,卻未有釋除市民對疫苗的憂慮。
2021年10月15日,行會修改使用疫苗條例的附屬法例,訂明如某些委員會及顧問團,例如「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等,為疫苗提出意見,而造成任何問題,他們不必負上民事法律責任。
簡單而言,這些專家提出了某些疫苗相關指引,市民聽取意見後決定接種或不接種疫苗,最後造成任何異常事件,市民均無法向這些專家提出民事索償,亦即是這些專家無須被問責。

僅1宗懷疑與接種有關 未充份公開疫苗接種風險
根據政府發布的《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截至今年9月30日,共接種了約19,450,400劑新冠疫苗,而衛生署一共接獲7,959宗異常事件,個案比率為0.04%;另外,衛生署一共接獲120宗在離世前14日內曾接種新冠疫苗的異常個案,當中只有1宗為不確定與新冠疫苗接種有因果關係,其餘均被評為與接種無關。
從以上數據顯示,異常事情與接種率比例極低,政府亦以數據向公眾展示疫苗的安全性。
記者翻查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首先調查的6個嚴重異常事故,發現有5個個案均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另一個則是病歷不詳。
接種日期 | 死亡/出事日期 | 年齡 | 性別 | 接種疫苗 | 疫苗後出現症狀 | 原有身體問題 |
2021年2月26日 | 2021年2月28日(死亡) | 63 | 男 | 科興 | 急性呼吸困難及咳嗽 | 重度吸煙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肥胖及懷疑心肌疾病 |
2021年3月2日 | 2021年3月6日(死亡) | 55 | 女 | 科興 | 急性中風、心臟停頓 | 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 |
2021年3月1日 | 2021年3月6日(深切治療) | 80 | 男 | 科興 |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 | 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曾中風 |
2021年3月6日 | 2021年3月7日(深切治療) | 72 | 女 | 科興 | 接種後感不適停用兩劑胰島素、糖尿病併發高血糖高滲壓狀態 |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及甲狀腺功能不足 |
2021年3月3日 | 2021年3月7日(死亡) | 71 | 男 | / | 暈倒,搶救沒有反應 | 病歷不詳 |
2021年3月9日 | 2021年3月10日(深切治療) | 51 | 男 | 科興 | 心肌梗塞 | 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症 |

當政府在新聞稿中闡述個案與疫苗接種的關聯性時,總會在最後提及長期病患因急性疾病的入院數字。例如,一名55歲女子於2021年3月2日接種科興疫苗,她本身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接種後4日因急性中風及心臟停頓。新聞稿只稱專家委員會會為個案進行因果關係評估,而新聞稿最後則提及長期病患者於2020年因心肌梗塞或急性缺血性中風入院的臨時數字分別為7,300宗及10,300宗。
雖然經因果關係評估,大部分個案與疫苗接種無直接關係,但市民對於長期病患接種疫苗確實有憂慮。
衞生防護中心在今年9月2日向私家醫生發出的新冠疫苗指引,有八類人士可獲發免針紙,包括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曾對疫苗有嚴重敏感、曾對本港新冠疫苗嚴重敏感、在短期內曾接受單克隆抗體或恢復期血漿治療、在短期內曾接受器官移植、在短期內曾接受B細胞免疫抑制療法及、正進行化療治療的癌症病人及不受控制的嚴重慢性疾病和急性疾病等。
不過,據政府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網頁所見,政府向市民公布「不應打疫苗」的條件就只有「曾對疫苗有嚴重敏感」,除此之外一律可施打疫苗。因此,只有醫生有相關的指引判斷市民是否適合施打疫苗。以目前的情況,25,000張針紙被局長盧寵茂下令廢除後,有不少醫生都拒發免針紙予市民,令不少長期病患者未能獲「免針紙」,繼續他們的「無針生活」,不能入餐廳、戲院,生活權利被嚴重剝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