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百日:近二千枚催淚硝煙下的香港

抗爭超過百日,警民雙方一再升級。由6月12日至今,警方開了近二千枚催淚彈,當中多日警方沒有公布催淚彈數字。按處長盧偉聰的說法,開槍由指揮官決定,那兩大外籍指揮官指許可下,警方究竟開了多少槍?何時是催淚彈高峰?何時接受官媒訪問?指揮官去中央官媒說了什麼?

記者:王紀堯、關震海 | 編輯:關震海 | 美術:YK Law、 Natalie Chiu

蘊釀數個月的修訂《逃犯條例》(下稱「送中」修例),經歷6月9日百萬人遊行,政府強推「送中」修例,6月12日立法會警民衝突一觸即發,警方繼2014年9月28日後,再次發射催淚彈。6月12日警方發射240枚催淚彈(警方先公布155枚,及後經網媒《FactWire》懷疑「報細數」後,更正為240枚),當日更首次向示威者開發橡膠子彈、布袋彈和海綿彈。

跨越3個月抗爭運動當中,警方發射的催淚彈有增無減,7月28日高峰發射超過400枚催淚彈,8月4、5日甚至沒有公布數字。6月12日至7月中旬,警方一度停止開橡膠子彈,7月21日決定再開槍。

6月至8月的示威地點、催淚彈數字、指揮官以及拘捕人數。

究竟誰決定開槍?
甚少露面的處長盧偉聰在6月曾公開說,開槍由現場指揮官決定。
誰是指揮官?
警方已甚少公開指揮官的姓名,
《誌》以內地官媒、香港傳媒的報道以及記者拍下的照片作證,
現場出現最多的指揮官有兩位外籍指揮官 :
署理新界南總區指揮官陶輝(Rupert Dover)和 外籍總警司莊定賢(David Jordon)

  1. 世代抗爭備忘
  2. 二百萬人遊行後的行動分歧 記添美道一場群眾討論
  3. Hallelujah少年 「基督徒要貼地」
  4. 佔領立法會3小時全記錄 抗爭者掙扎的聲音
  5. 中信大廈父女走難記 6.4女孩:「爸爸,謝謝你帶我逃過死亡」
  6. 「低級白恤衫」自白:特區政府高官們,夠了,請放過我們
  7. 他們為誰張狂?旺角暴警大包圍
  8. 這場運動不只be water 更要固體、流體、氣體轉換
  9. 綜合兩個「無警時份」關鍵 14問警 :7.21晚上誰在指揮元朗警署?
  10. 抗爭百日:近二千枚催淚硝煙下的香港
  11. 佔旺五周年 零碎記憶— 記者、火魔法師、台灣觀察者
  12. 內地「廢青」十.一來港賀國慶:我和「手足」在山上走
  13. 眾人「師母」由反對到同行 袁師母:真正的溫柔是做對的東西
  14. 浴火之後:理大人的期冀
  15. 失控的觀塘:如箭在弦的一槍
  16. 香港陷入軍政府狀態 濫捕不是一個觀感
  17. 面具人漫畫家 五年活在「絕望的溫度」6 .12 一覺醒來就在「戰場」
  18. 7.1 Legco Takeover in Close Up Protestors’ Struggle
  19. 亞皆老街和彌敦道交界 「戰區」太子人:我沒有走的理由
  20. 催淚彈槍槍口零距離貼身恫嚇區議員 人權組織:違人權法指引
  21. 一場社工角色的審判 :一旦牴觸了警察的職責 就能抹去社工的職責?
  22. 社工劉家棟:我坐的冤獄
  23. 社工劉家棟顫抖中前行:社工角色是打破鐵腕的人
  24. 【衝擊立會一周年】立法會死士爸爸:身在哪兒 榮光也是歸香港
  25. 雞地白衣人發惡的前奏 元朗廚師無辜被群毆
  26. 七二一重組前因後果
  27. 眼前兩名傷者被射爆眼 義務救護員抱擁崩潰的情緒
  28. 抗爭歷史來回又折返 老師細數九龍壹街黑歷史
  29. 「救理大」油麻地暴動案未定分拆處理 控方:身處暴亂現場就是鼓勵暴動
  30. 國安法被捕中四生青春夢碎 何忻諾希望我城還有「盼望」的權利
  31. 八三一暴動案 七被告罪名不成立 判案書質疑「身穿黑衣的人便是參與暴動一份子?」
  32. 十一月十一日中大百發催淚彈發炮聲、歡呼聲及分歧的聲音
  33. 二橋之外 張秀賢陪伴副校吳基培的一段路
  34. 王婆婆給何桂藍、朱凱廸的信ー「最後沒有去警署見你和亞藍,內心裏很難過」

關震海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創辦人/主編|國際人權報道、專責《誌》日本社會專題、《誌》責任編輯

王紀堯

《 誌 HK FEATURE 》 — 獨立記者
專責社運專題、法庭報道、國際人權報道。

返回

風雨飄搖的一天 人群中母親:「這就是我的兒子。」

繼續

佔旺五周年 零碎記憶— 記者、火魔法師、台灣觀察者

最新

旺角燭光不再 食環署沒收易拉架 婆婆哭訴

昨日為六四34周年,因六四紀念館原址於旺角道,旺角對於悼念六四別具意義,而去年在限聚令之下,亦有人自發在西洋菜南街點起燭光。 據記者現場觀察,警方昨嚴密佈防,交通督導員亦積極的抄牌行動。記者於晚上7時

八九六四34周年  港漂「紅白藍」混沌的身分

1989年5月15日, 香港學生專上聯會20多名學生,為聲援北京高校,在新華社門口發起絕食,呼喊口號「對話對話,不要廢話」、「中華民族萬歲、民主萬歲」,並唱《國際歌》。 5月27日,跑馬地舉行「民主歌

採訪手記 — 公民記者聯合調查 追查到底的價值

對於油塘灣中國混凝土廠(下稱:中國混凝土)製造大量空氣污染一事早略有所聞,但不在當區居住,或會忽視事件的嚴重性。2021年廠方正式被環保署拒絕續牌,當時新聞討論度不高,主流媒體甚少「追尾」深入報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