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8月,莊定賢(David Jordon)領導的速龍隊再次活躍,而催淚彈、布袋彈、橡膠子彈和海綿彈的數字亦隨之上升。

警甚少交代現場指揮官
6月12日金鐘立法會警民衝突後,警方被傳媒追問:誰決定開槍?
警務處處長盧偉聰會見傳媒時,他曾指6月12日警方向示威者施放催淚彈,甚至開槍發射布袋彈及橡膠子彈,是「根據當時指揮官現場情況的專業判斷」。
在6月12日清場行動中,有報道指,當日行動分為三大組,由三名指揮官主理。 其中兩大隊,即是添美道立法會大樓方向的防線和俗稱「速龍小隊」的特別戰術小隊,分別由署理新界南總指揮官陶輝(Rupert Dover)和警察機動部隊校長、外籍總警司莊定賢(David Jordon)則負責指揮。
不少傳媒在現場拍攝到兩名外籍指揮官陶輝和莊定賢多次身處現場,包括7月1日衝擊立法會、7月7日的九龍遊行,及後示威活動蔓延至各區,例如上水遊行、觀塘遊行等,也可以發現他們在現場指揮警員行動。
外藉警官清場行動受香港及外媒爭議,警方卻沒有公布現場指揮官的身份。例如在多區的清場行動中,傳媒很難驗証總指揮官是誰。各大傳媒只能夠指出當日在行動場的外籍指揮官、警隊內部消息、甚至要藉著內地媒體表揚警隊的文章中找出端倪。
例如《大公報》在一篇讚揚莊定賢的報導中指出,他是在「6月12日金鐘、7月21日上環等近月多次示威衝突擔任擔任現場總指揮官」。《南方都市報》有報道歸納了莊定賢在現場指揮的確實日期:「7月21日、7月28日、8月4日、8月18日等示威衝突中被多家香港媒體曝光現場正面照片」。 《誌》亦在8月4日凌晨黃大仙晚上衝突中,拍攝到許定賢的蹤影,證明他在場指揮,他帶領的防暴警察一度想衝入屋邨搜捕示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