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兩個「無警時份」關鍵 14問警 :7.21晚上誰在指揮元朗警署?

讀者提供影片中,X和大哥約23:00 率領50名白衣人入閘。

7月21日大遊行,民陣宣布43萬人參與遊行,晚上8時遊行隊伍陸續散落金鐘、中環和上環,以及通往中聯辦的干諾道西和德輔道西,全線被示威者封路,示威者在中聯辦的國徽潑墨,高呼「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晚上10時,上環港澳碼頭對出示威者跟防暴警察對峙,傳媒拍攝到警方發出大量催淚彈、橡膠子彈,《Now》、《 有線電視》、《 香港獨立媒體》拍攝速龍隊在橋上在沒有預警下向示威人群開槍(未知是橡膠子彈或海綿彈)。

21日事發後的3天,警方在7月25日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連同署理新界北總區指揮官曾正科表示,宣布對元朗示威的申請發「反對通知書」,又一併公布上環警隊再度「開槍」的具體數字,警方表示一共使用55枚催淚彈、5發橡膠子彈、24發海綿彈,並無使用布袋彈。

與6.12之後兩天,處長盧偉聰出席記者會交代的處理方法明顯不同,令人擔心香港警察開槍是否趨向「常態化」?

開槍同一時空 元朗「無差別」傷人

7月21日,元朗在上環「開槍」的同一時間,元朗數百名白衣人湧入元朗站,根據《誌》獲得居民影片和《明周》影片,《誌》確定在議員林卓廷到達元朗站之前,即22:40前白衣人已一度入閘到元朗西鐵站大堂狂打黑衣乘客。

在3小時前,有市民發現通往元朗站,俗稱「雞地」的數幢大廈地下,開始聚集百人。據元朗區議員黃偉賢議員指出,晚上7時半已有市民報警,而黃議員直接打給元朗警民關係科,20:00 警方回覆黃已派「便衣」警員到場了解。

約20:00,超過800名白衣人手持國旗、區徽、木棍、藤條,集結元朗近西鐵車站,打着「保衛元朗 保衛家園」旗號,揚言在元朗見黑衣人便打。《誌》綜合其他傳媒影片,20:00在「雞地」開始打途人 ,22:30市民報警電話斷線,地鐵22:47報警,市民拍到的影片顯示22:52兩名軍裝警員到南邊圍對出的門口轉頭離開,元朗、天水圍警署的報案室在晚上10時半至11時落閘。

綜合居民提供的相片和資料,保守估計在鳳攸北路「雞地」,元朗站(朗樂路)、朗業街至南邊圍的範圍,19:30至10:52兩名軍裝到場起計算,該範圍至少有3小時進入一個「無警」的真空期。

有傳媒以地鐵報案時間為「無警時份」的基礎,原因是基於地鐵的報案有記錄,但亦不能忽視市民和議員的報案時間。22:30之前,大批市民在上述範圍報警。

元朗白色恐襲時序表

14:33

  • Telegram bc:元朗有白衣人聚集西菁街酒樓。有「捍衛元朗和諧維護地區安寧」橫額與一堆繫上國旗與區徽的藤條照 片流出。

15:14

  • Telegram bc:有人報料指元朗十八鄉/黑社會已經出動, 當時channel admin指未知消息真偽,提醒大家小心。

————-19:30 — 23:15 第一個「無警」真空期————-

19:30

  • 元朗區議員黃偉賢:有街坊報警並向黃議員求助,鳳攸東街 (通往YOHO mall―天橋附近□)順豐大廈結集百名手持武器 的白衣人,襲擊身穿黑衣市民,街坊撥999成功報案。黃議員直接打電話給元朗警民關係組。黃偉賢議員再打 電話到警民關係組確認,對方指已派「便衣」到場。

約 20:00

  • 《蘋果日報》:有人在鳳攸北街一帶襲擊途人,被襲擊的蘇先生指,當時只是講了一句「哇,也這麼多白衫衫」。
  • Telegram bc:白衣人派飯盒。

20:23

  • Telegram bc:元朗大馬路有白衣人舉「保衛元朗保衛家園」等字樣的紙牌。

20:30

  • 《端傳媒》:元朗區議員麥業成約晚上8時目睹有大批白衣人在元朗雞地聚集,高峰時有多達近300人,於是報警。

21:57

  • Telegram bc:元朗YOH○有人被白衣人士打。(發生時間2123)

22:00

  • 《蘋果日報》:目擊者拍攝到多名白衣暴徒追打黑衫人士,有 人更揚言「唔係白衫就打」,其間有人大叫「打佢老母 xx],情況混亂。
  • 據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接受電視訪問時指,晚上10時在「雞地」 與白衣人握手。

22:07

  • Telegram bc:元朗「雞地」(鳳攸北街/東街一帶)有人被白 衣人打。

22:24

  • 區議員杜嘉倫 Facebook:杜議員報警不果,有街坊向他求助, 指致電報案中心後警員叫她:「如果驚就唔好出街」。

22:30

  • 綜合街坊消息:晚上10時半開始打不到999,網傳消防局電話。
  • 元朗區議員黃偉賢:有市民指10時半目睹元朗警署關閘。他猜測因為元朗警署關閘,而導致天水圍居民到天水圍警署報案,晚上11時天水圍警署同樣關閘,不明原因。

22:45

  • 林卓廷社交網站直播片段: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到達元朗西鐵站, 並指已聯絡警方。地鐵大堂地上有血跡和木棍等,有市民指白衣 人已離開西鐵站。
  • 《明報》:(引述港鐵)元朗站職員發現車站大堂有人發生爭 執,車站職員隨即通知車務控制中心。

22:50

  • 林卓廷社交網站直播片段:白衣人士在閘外揮棍及扔水樽等雜 物,隔空襲擊閘內市民。入閘機旁邊特別通道打開,白衣人士企 圖進入閘內。

22:52

  • 警方資料:2名警員到場支援。 但有影片顯示警員到元朗站其中一個門口,轉頭離開衝突現場。

22:59

  • 有線電視:市民用消防喉向白衣人士射水自保。
  • 《明報》:(引述港鐵)西鐵線來回方向列車不停元朗站,車務中心嘗試安排列車在元朗站接載乘客離開,但元朗站月台上有列 車因車門受阻未能離開,所以未能成功安排空載列車到元朗站。

23:00

  • 《蘋果日報》:晚上11時左右,至少5、6個白衣人士衝上月台, 以藤條等威嚇車廂內市民,當時未見有車站職員,情況混亂。
  • 《立場新聞》直播片段:女記者在元朗西鐵大堂直播期間,被白 衣人士毆打。
  • 林卓廷社交網站直播片段:有救護員到場。約1分鐘後,閘內市民退上月台,白衣人士追上月台。

23:10

  • 獨媒|《Sun一還原721晚上天水圍警署落閘經過》 撰文者:「當時報案室櫃位約有5名警員,全部站起來,靠牆 ,翹手,明顯想與報案市民保持距離。」「我要報警,要落簿。警員是著我坐低等候,我問需要等多久,卻沒有得到回答。」約30名軍裝警員和白衫督察級別警員出來報案台應付。
  • 林卓廷社交網站直播片段:林卓廷受傷,嘴角流血。

23:11

  • 《誌 HK FEATURE》獲取居民照片:有警車停泊大馬路(祖凡尼、明珠樓)。

23:15

(港鐵報警後28分鐘/麥業成議員報警後2小時45分鐘後/ 黃偉賢議員報警3小時45分鐘後)

  • 《蘋果日報》:元朗助理指揮官(刑事)游乃強警司與40名防 暴警察到車站(根據警方資料),當時白衣暴徒施襲後已全部 離去。市民不滿警方太遲到場,與警員爆發口角。港鐵指大堂再次發生衝突,列車第二次不停元朗站。


————-19:30 — 23:15 第一個「無警」真空期————-

第一個無警時份:10大疑問 8大巧合

▧ 第一,西鐵站巡邏警員的簽簿時間。就當作3小時簽一次,軍裝警員無理由不知道白衣人湧入閘口,聚集在閘口向市民施壓。

 第二,警員當日巡邏範圍。「雞地」違泊問題嚴重,過去市民一報警便趕來抄牌,3小時沒有在上述範巡邏,是匪夷所思的事。

▧ 第三,報案電話。元朗警民關係科在20:00跟黃偉賢交代,已派「便衣」到場。當時百人聚集(有影片、相片為依據),元朗「便衣」警員到場觀察,作出了什麼決定?

 第四,根據《獨媒》報道:有市民表示,晚上11時跑到天水圍警署報案,警員翹手靠牆,開動攝錄機,然後30名軍裝和三名白衣督察級別的警員出來報案室,全程15分鐘,據報案者描述,「警方無意接受報案」。天水圍警署至少有30名軍裝,3名督察在警署,理應可以趕赴元朗站。路程15分鐘以內,元朗警署去元朗站,10分鐘以內到達。既然有30名警員在報案室拉閘,當時兩間警署警員在做什麼?

 第五,22:52兩名軍裝到場,市民拍攝到警員調頭走人。報案過程是留下報案人的姓名、電話,報案人須講述地點和描述發生事情。先假設大部分在元朗站的市民是願意留電話。22:30以後數百名白衣人散落在元朗站,報案中心將情況報告警署,(元朗/天水圍)警署根據市民報告什麼資料,派兩名巡邏的警員到現場處理?警署當日誰負責派人?


另外,兩名警員只憑在場「觀察」調頭走人,進入元朗站前有沒有致電報案人獲取更多資料?警隊過往處理暴力事件,事前一定須了解對方手持的武器,不會只用肉眼去觀察。如果兩名警員只是「觀察」,然後增援,這不算有執行職務。

▧ 第六,據《立場新聞》,元朗警署報案中心「掛線」。警方指22:30 接獲 2.4萬次報案電話,但《立場新聞》的報道中有接線生指當日新界三區只有20位接線生處理,報案中心的線生為何人數如此少?

▧ 第七,白衣襲元朗情報早於7月19日流傳。在7.21的影片當中,有黑社會頭目在肆意破壞,新界北反黑組那天去了哪裡?

▧ 第八,從影片中,打市民的身穿「廈溪」的白衣,也有錦田沙埔村村民,X和收地大哥在影片清楚看見。鄉議局各鄉頭無理由不知道,亦不過問,主席劉業強好難以「講上有好多流傳不實的消息」混過鄉議局的責任。鄉議局有沒有跟警方溝通?

▧ 第九,22:55 地鐵控制中心去車長「清客」,車長已表明「有人打緊架,完全清唔到客」(7.26《蘋果日報》)。漠視惡劣的環境,要求車廂乘客落車,變相鼓勵將月台做戰場,白衣人攻擊。控制中心當時為何作了「清客」的決定?

第十,影片清楚看見,救護員約22:45到場,警員才22:52到場。同樣是999報案電話,救護員與警員到場為何有如此的落差?

23:20

  • RTHK:西鐵賤列車來回方向,恢復於元朗站上落客。

23:43

  • 有線電視:警察離開西鐵站。

23:50

  • Telegram aniti:柳俊江到達元朗西鐵站,呼籲群眾分區分 隊回家,照顧同路人。群眾正組織回家隊伍。

約 00:00

  • RTHK:記者於港鐵元朗站外追問警察為何未有及時趕抵元朗 站,八鄉分區指揮官李漢民的警員指,收到報案時「無娣 錶」,所以不知道時間,要求記者不要質問他,又指記者問問題不會令他害怕。

00:35

  • 《蘋果日報》:10多名白衣暴徒在警方撒離元朗站後,返回車 站並拉起站內捲閘進入大堂,再追打市民。(有線電視指發生 時間:00:25)
  • Telegram anti:用木棍及硬物追打在YOHO Mall內市民及 記者。蘋果日報記者被追打至直播中斷。

元朗站鐵路警區 攝於7月26日

23:15 游乃強警司未到現場之前,我們先撇除新鴻基的報案時間,先組織在官方組織上有多少個巧合,才會出現元朗站附近200米一帶「無警時份」。

  1. 警員簽簿和巡邏消失
  2. 報案中心缺人
  3. 元朗警署與報案中心情報溝通問題
  4. 兩間警署落閘
  5. 元朗警署報案中心掛線
  6. 新界北反黑組消失
  7. 地鐵遲報警+控制室下令「清車」
  8. 當區區議員麥業成20:30 的報警被無視 (未知王威信議員何時報警?)

————-00:35 一 01:09 第一個「無警」真空期————-

00:35

  • Telegram anti:元朗西鐵站在警察離開後再爆衝突。白衫暴 徒在Yoho Mall―追打穿黑衣市民,其中一名男子被打至頭破血流。根據《立場新聞》,該男子為柳俊江。有消防員接報到場,協助 遭毆打的市民離開。

00:53

  • 元朗居民:再有警車停在南邊圍對出,大量警車駛入元朗站附 近。

0057

  • 有線電視:大批市民包圍已落閘天水圍警署,閘內有警員駐守。 擾攘後,數名市民入警署報案。

01:09

0035警司游乃強帶隊後,據消息指由西邊圍,南邊圍、英龍圍 和屯門幫派大批白衣人湧入車站,到車廂打人。00: 35警隊離 場到0109防暴警才到場。

  • Telegram aniti:有防暴警察到達元朗西鐵站外,持盾面向前 來聲援的黑衣示威者,並舉紅旗。有一批白衣人士進入南邊圍 村,警察在村口佈防。
  • 《蘋果日報》:現場逾百名白衣人站在村口與警對峙,但警方 一直未有行動。隨後一批白衣暴徒在南邊圍一帶追打市民,用木 棍擊毀多部車輛的玻璃窗。
  • 有線電視:有白衣人士阻止警察及記者入南邊圍村

————-00:35 一 01:09 第一個「無警」真空期————-

01:41

  • Telegram bc:有傳白衣人換上黑衣,估計想扮成反送中示威者。

01:56

  • Telegram anti:大批持盾防暴警員在元朗西鐵站下巡邏,手持木棍、竹枝等武器的白衣人士仍在南邊圍村村口聚集,暫未見衝突。有白衫人士從車上搬鐵枝落車。(據消息指,涉事的屏山鄉勢力人士曾樹和、其他黑幫頭目在凌 晨1時已逃往他處,不在香港。)

02:30

  • 《誌》:記者駕車到南邊圍村,半百防暴警守在村外,惟沒有向記者透露之後的行動,入村後發有線電視:防暴警察成功入村 但不讓記者入村。現有三、四名白衣人戴上黑色口罩,穿梭村內。

03:36

  • 有線電視:防暴警察成功入村,但不讓記者入村。

03:53

  • 有線電視:警方離開南邊圍村,唯沒有拘捕任何人。
  • 《蘋果日報》:警方登記部份白衣人身份證資料後,帶走一名白衣人調查,其間並未拘捕任何人。
  • Telegram anti:有白衫人士進入單位後隨即拉閘,其他白衫 人士四散。

04:06

  • 有線電視:南邊圍村多輛載著白衣人的私家車離開

05:15

元朗助理指揮官(刑事)游乃強警司見傳媒

第二個「無警時份」:警司游乃強消失 30分鐘

23:15 ,稱「無見到白衣人手持武器」的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刑事)游乃強警司聯同40名防暴警到現場了解(警方資料)。游指10時47分獲舉報,市民怒罵警員,在元朗站大堂擾攘一輪,23:43 游乃強帶隊離開元朗站。元朗居民向《誌》提供資料,警員離開出閘位置後,市民到元朗站地下尋找警員,完全不見游乃強和防暴警的蹤影。

00:00 香港電台向八鄉分區指揮官李漢民查詢時,大批警員在鳳攸東街(即通過Yoho mall 的橋下,是南邊圍的另一邊。換言之,游乃強離開元朗站後,無警的範圍縮窄至元朗站和南邊圍,無警時份為 23:43 至 00:35。

凌晨12時35分,白衣人再度衝入車站,強行拉開商場的門閘,衝入車站車廂公然亂棍打市民。事件釀成45人受傷,1人危殆。

直至凌晨1時,警隊才派出過百名防暴警察在元朗站旁南邊圍對峙,有影片拍到防暴警和持木棍的白衣人拍膊頭,記者凌晨2時駕車入村,大量帶黑罩白衣人自由出入村落,警方未有調查。周三(7月24日),警方拘捕11人,涉嫌非法集結,被捕人士包括元朗屏山村的村代表鄧志學(鬥雞學)。

02:00 大批防暴警持長盾守住南邊圍一帶。

在第二個「無警時份」,巧合位置出現在警司游乃強和八鄉分區指揮官李漢民兩邊。在地形上,元朗站夾在南邊圍和雞地中間,當游乃強在南邊圍撤離,李漢民隊伍在「雞地」的橋底守住,也會令元朗站真空。

結果,白衣人南邊圍和元朗站地下等候時機衝上元朗站。白衣人在第二個「無警時份」打得更兇狠,白衣人打穿前新聞主播柳俊江,「無差別」棍打乘客,促成第二次恐怖襲擊。

7月22日,政府網站仍然顯示元朗指揮官李偉文「(休假)」,當日下午社工集體報案,李偉文在場接信。據悉,7月21日他仍然在休假,當日誰指揮元朗警署?是陳漢銘,還是游乃強?

在第二次的「無警時份」,要負責的警隊高層漸漸浮面,針對數名指揮官去作出以下疑問:

▧ 在7月21至22日的政府聯絡表顯示,元朗警署指揮官李偉文是「休假」,但一反常態,沒有注明放假日期直至何時。那天,究竟元朗警署誰在處理這宗白衣恐襲?

▧ 警司游乃強基於什麼理由,在23:43決定完全撤離元朗站及地下輕鐵、巴士站範圍。游乃強在23:45至00:40的位置在哪裡?有市民向《誌》報料,00:40 大批白衣人元朗站地下的968車站衝上去。

▧ 警方須交代,八鄉分區指揮官李漢民00:00至00:35的位置。如果他在元朗站,為何容許持續至少15分鐘的打鬥。(據00:00港台拍攝的位置,跑去現場約2分鐘內。)

▧ 港鐵指出,晚上10時47分多次報警,去年警方成立的「鐵路應變部隊」承諾9分鐘到場,結果「鐵路應變部隊」完全沒有出現。

之後防暴警向手持武器的白衣人搭膊頭,就當作這是一種影像的誤解,上述的時序表,我們看出市民作出「警黑合作」的指控並非無根據。報案中心數小時出現不通,斷線或不接受報案的情況,兩間當區的警署落閘,現場報案室不接受申訴,而集結精銳警員的「鐵路應變部隊」消失無形;而最重要是元朗警司到場後又離開,手持武器的白衣人仍然在元朗站行兇,追打市民。

綜合各方投訴和巧合,難免令人聯想政府高層或紅色勢力作出「最高指示」,令元朗站真空至少3小時。

整合/訪問:《誌》記者 關震海、王紀堯

  1. 世代抗爭備忘
  2. 二百萬人遊行後的行動分歧 記添美道一場群眾討論
  3. Hallelujah少年 「基督徒要貼地」
  4. 佔領立法會3小時全記錄 抗爭者掙扎的聲音
  5. 中信大廈父女走難記 6.4女孩:「爸爸,謝謝你帶我逃過死亡」
  6. 「低級白恤衫」自白:特區政府高官們,夠了,請放過我們
  7. 他們為誰張狂?旺角暴警大包圍
  8. 這場運動不只be water 更要固體、流體、氣體轉換
  9. 綜合兩個「無警時份」關鍵 14問警 :7.21晚上誰在指揮元朗警署?
  10. 抗爭百日:近二千枚催淚硝煙下的香港
  11. 佔旺五周年 零碎記憶— 記者、火魔法師、台灣觀察者
  12. 內地「廢青」十.一來港賀國慶:我和「手足」在山上走
  13. 眾人「師母」由反對到同行 袁師母:真正的溫柔是做對的東西
  14. 浴火之後:理大人的期冀
  15. 面具人漫畫家 五年活在「絕望的溫度」6 .12 一覺醒來就在「戰場」
  16. 失控的觀塘:如箭在弦的一槍
  17. 香港陷入軍政府狀態 濫捕不是一個觀感
  18. 7.1 Legco Takeover in Close Up Protestors’ Struggle
  19. 亞皆老街和彌敦道交界 「戰區」太子人:我沒有走的理由
  20. 催淚彈槍槍口零距離貼身恫嚇區議員 人權組織:違人權法指引
  21. 一場社工角色的審判 :一旦牴觸了警察的職責 就能抹去社工的職責?
  22. 社工劉家棟:我坐的冤獄
  23. 社工劉家棟顫抖中前行:社工角色是打破鐵腕的人
  24. 【衝擊立會一周年】立法會死士爸爸:身在哪兒 榮光也是歸香港
  25. 雞地白衣人發惡的前奏 元朗廚師無辜被群毆
  26. 七二一重組前因後果
  27. 眼前兩名傷者被射爆眼 義務救護員抱擁崩潰的情緒
  28. 抗爭歷史來回又折返 老師細數九龍壹街黑歷史
  29. 「救理大」油麻地暴動案未定分拆處理 控方:身處暴亂現場就是鼓勵暴動
  30. 國安法被捕中四生青春夢碎 何忻諾希望我城還有「盼望」的權利
  31. 八三一暴動案 七被告罪名不成立 判案書質疑「身穿黑衣的人便是參與暴動一份子?」
  32. 十一月十一日中大百發催淚彈發炮聲、歡呼聲及分歧的聲音
  33. 二橋之外 張秀賢陪伴副校吳基培的一段路
  34. 王婆婆給何桂藍、朱凱廸的信ー「最後沒有去警署見你和亞藍,內心裏很難過」

關震海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創辦人/主編|國際人權報道、專責《誌》日本社會專題、《誌》責任編輯

返回

這場運動不只be water 更要固體、流體、氣體轉換

繼續

風雨飄搖的一天 人群中母親:「這就是我的兒子。」

最新

碼頭工潮十年  毋忘工人尊嚴

2013年3月28日,數百名葵涌貨櫃碼頭外判工人,不滿工作環境惡劣,與資方共渡時艱十年,一直被減薪凍薪。怒火醞釀多時,最終上演長達40日的工潮。 罷工前夕,碼頭工人在Facebook建立了「碼頭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