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太陽花10周年】「太陽花世代」苗博雅走不一樣的路 探討深耕細黨的可能性

社會

政府兩年加60%煙草稅 煙民轉買私煙報販大受影響

國際誌

韓國「擴招案」釀成醫生史無前例大罷工 醫生離開醫院是為了更好的醫療制度?

人物專訪

曾翠珊的「冬未來」—— 記錄無法如常的太平清醮 在未知探索回家之路

社會

工業傷亡權益會統計3年67工友猝死  新立法會「過勞死」零討論

社會

【生還者】旺角鴻光商場 — Figure界弄潮兒 看盡潮起潮落時

社會

【生還者】大埔大日子商場 — 夕陽店主的悲與喜,該與誰分享他們的「大日子」?

社會

內地跨性別維權人士過境被控管有偽造護照囚15月 關注組質疑不准服荷爾蒙被迫認罪

國際誌

【俄烏戰2周年】獨立記者在烏克蘭 :民眾士氣低落倦戰,有逃兵疫趨勢

讀者關注

在囚者的媽媽們 — 加入「煲湯玩樂媽媽團」 同甘共苦走下去

一年前機緣巧合下,蘇珊(化名)和一位母親碰面。這位母親的兒子剛被拘捕,警員到家裡搜刮了一輪,狂風掃浪葉,井然有序的家往後就亂作一團。談到傷痛處,母親在蘇珊面前崩潰大哭了。這是蘇珊第一次接觸被捕人的父母,真實的經歷撼動了她的生命,足足兩個星期都無法從痛苦中抽離。

一拐一拐到收押所的背影 「我有事,邊個支援個仔?」

七旬的陳父的兒子在一年多前因社會運動時間被捕。這一年多,為父的未曾睡好,也未曾好好吃過一頓飯。年紀大的身體也不好使,左眼爆了微絲血管,好不容易痊癒了,接著右眼也出問題。他路走多了腳也會痛,唯有一拐一拐地慢慢走,但他隔天就要出遠門,乘一個多小時的車,到收押所探望牆內的兒子。

金寶冰廳何家獨守秘方 絲襪奶茶點滴在心頭

手執連鎖咖啡店的精巧紙杯咖啡,在城市中穿梭,甚為風尚。然而,香港人的心靈歸宿始終是盛載在厚厚瓷杯內的港式奶茶,其醇厚順滑的口感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亦勾起與香港有關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是香港人的Comfo

末世之前龐一鳴的經濟2.0 大南街開書館賣書送菜

香港社會未有分政治顏色的時代,龐一鳴已發起「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身體力行反抗地產霸權,在基層社區服務深耕細作十年。2019年經過一輪烽烽火火,2020年全國人大一錘定音推港區國安法,條例實行不到三個

聖誕一定要快樂?從不一樣的聖誕市集看香港淪陷史

山道文化與九龍舊書店將以香港歷史作為主題,舉辦聖誕「史」集。市集將有展板詳細講述香港保衛戰的過程,同時亦有由九龍舊書店提供的珍貴文物,有些更有過百年歷史。現場亦有文創產品和書籍,其中山道書籍亦會以優惠價發售,作家包括vawongsir、邵家臻、盧斯達、良臻等將會到場簽書。

誌 E magazine #03

Free Download

笑的力量 為難民帶來歡樂的小丑們

波蘭接壤烏克蘭的邊境城市Przemyśl,是不少烏克蘭難民跨越邊境之後抵達的第一個落腳點。在這座城內,有不少烏克蘭難民聚集了在Przemyśl的火車站,等待往另一個國家或城市,也有人決定回去烏克蘭。在

專題報道

  • 全部
  • 47人案
  • 728上環暴動案
  • 9月世紀暴雨
  • Zeek欠薪案 平台經濟特輯
  • 中大暴動案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俄烏之戰
  • 全港公屋空置調查
  • 取締蘋果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唐樓故事
  • 啟德碼頭岸電「零起步」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法律男學生性侵事件簿
  •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
  • 爭氣人
  • 疫情三年
  • 社區自救
  • 禁書年代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第五波
  • 聾人求診記
  • 背影
  • 調查油塘中國混凝土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香港末代區議員
  • 香港職人
全部
  • 全部
  • 47人案
  • 728上環暴動案
  • 9月世紀暴雨
  • Zeek欠薪案 平台經濟特輯
  • 中大暴動案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俄烏之戰
  • 全港公屋空置調查
  • 取締蘋果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唐樓故事
  • 啟德碼頭岸電「零起步」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法律男學生性侵事件簿
  •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
  • 爭氣人
  • 疫情三年
  • 社區自救
  • 禁書年代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第五波
  • 聾人求診記
  • 背影
  • 調查油塘中國混凝土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香港末代區議員
  • 香港職人

穿梭街道後巷 走進拾荒者疫下「日常」

當進入餐廳、街市和醫院也要「掃一掃」智能手機時,英姐(化名)打開手上的2G手機一看,熒幕所顯示的文字和數字也左右顛倒,她笑說自己的手機還能正常撥打和接聽,並沒有打算換智能電話,「邊識用啊?加上咁大部,做嘢邊度方便啫」。

第五波下馬鞍山一場物資配對的社區實驗

區議員鍾禮謙到達登記家庭門前,把一大袋物資掛上鐵閘,便急急轉身離開,此為「無接觸交收」。有街坊站在升降機門前的聽見鐵閘打開的聲音:「救星到啦!」。鍾憶述居民看見物資的反應,均對居民說:「不用客氣」,繼續到其他樓層派發物資。

《北角.香港:口述歷史》春秧菜市叮叮車鳴

談起北角,不少人隨即想起電車穿梭春秧街菜市場的獨特景象。春秧街於1933年由政府刊憲定名,最初的二十年並未有電車駛過,直至1953年,電車軌道由銅鑼灣延長至北角,並將總站改設於糖水道(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