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反修例運動4周年  海外港人唱《願榮光》呼籲勿忘612 

社會

旺角燭光不再 食環署沒收易拉架 婆婆哭訴

社會

八九六四34周年  港漂「紅白藍」混沌的身分

法庭日誌

弱聽少年羅鎮傑襲警案重審 (1)受襲與調查警員作供 — 辯方質疑警員以健聽人的角度講故仔

文化

港產鬼片尋出路 《電子靈》導演梁碧芝:厲鬼冤鬼都不再恐怖,恐怖的是我們

社會

嘉華國際投得將軍澳137區混凝土廠 環保署:爭取盡快排期審理 禁油塘中國混凝土運作

誌影像

打場友誼波

國際誌

菲傭企硬!一齣在香港上咗先算嘅菲律賓紀錄片 在遮打道被貼上「紅色標籤」的反對派

文化

野草仍在燒 帶著香港人身分去移民

讀者關注

來一場網課:離散嘅香港人,不如一齊用廣東話學習?

移居海外,縱使在海外說的是外語,廣東話就像我們身份的印記,如影相隨的牽引著我們,想表達時潛意識總是想用我們的母語—廣東話。因為有互聯網,移居他方的香港人,仍可以在網絡聚首,一起用廣東話學習。這是網課平台「學識」創立的原因之一,而疫情令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了上網課,則是學識成立的時機。

笑的力量 為難民帶來歡樂的小丑們

波蘭接壤烏克蘭的邊境城市Przemyśl,是不少烏克蘭難民跨越邊境之後抵達的第一個落腳點。在這座城內,有不少烏克蘭難民聚集了在Przemyśl的火車站,等待往另一個國家或城市,也有人決定回去烏克蘭。在

專題報道

  • 全部
  • 47人案
  • 728上環暴動案
  • Zeek欠薪案 平台經濟特輯
  • 中大暴動案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俄烏之戰
  • 取締蘋果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唐樓故事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
  • 爭氣人
  • 疫情三年
  • 社區自救
  • 禁書年代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第五波
  • 背影
  • 調查油塘中國混凝土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香港末代區議員
全部
  • 全部
  • 47人案
  • 728上環暴動案
  • Zeek欠薪案 平台經濟特輯
  • 中大暴動案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俄烏之戰
  • 取締蘋果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唐樓故事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
  • 爭氣人
  • 疫情三年
  • 社區自救
  • 禁書年代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第五波
  • 背影
  • 調查油塘中國混凝土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香港末代區議員

抗疫基金不支援 「疫苗通行證」訊息混亂 重慶大廈15年小食店撐唔住或回鄉求生

第五波疫情由1月開始肆虐,確診數字過萬,在「清零」與「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之間,政府選了前者。防疫措施一再收緊,禁晚市至4月20日,食肆苦不堪言,哪小食店?24日實施「疫苗通行證」,無打針者在商場門前止步,令平日車水馬龍,人流如鯽的重慶大慶變死城。兩間小食店向《誌》透露札根香港多年,政府防疫政策朝令夕改,資訊混亂,今日的生意直插谷底,正計劃結束多年的心血,更有小店主不排除攜幼告別香港回鄉求生。

《北角.香港:口述歷史》春秧菜市叮叮車鳴

談起北角,不少人隨即想起電車穿梭春秧街菜市場的獨特景象。春秧街於1933年由政府刊憲定名,最初的二十年並未有電車駛過,直至1953年,電車軌道由銅鑼灣延長至北角,並將總站改設於糖水道(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