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想像到,我們要在21世紀面臨戰爭⋯,我不記得今天的日期,只知道這是我們生活翻天覆地改變的,第五天。」
踏入2月,根據當時的美國情報,北京冬奧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之後,俄羅斯即將向烏克蘭發動戰爭。 2月18日,香港獨立記者Kaoru Ng 赴烏克蘭基輔做翻譯工作,他料不到炮火聲將響
笑的力量 為難民帶來歡樂的小丑們
波蘭接壤烏克蘭的邊境城市Przemyśl,是不少烏克蘭難民跨越邊境之後抵達的第一個落腳點。在這座城內,有不少烏克蘭難民聚集了在Przemyśl的火車站,等待往另一個國家或城市,也有人決定回去烏克蘭。在
位於烏克蘭的東部哈爾科夫(Kharkiv),是烏克蘭的第二首都,語言以俄語為主。獨立記者陳子煜從基輔走進3月初連續兩星期被轟炸的哈爾科夫。被稱為烏克蘭的文化重鎮哈爾科夫已變得頹垣敗瓦,大批市民匆匆離開
3月14日,「第一頻道(Channel 1)」編輯 Marina Ovsyannikova 冒著被捕的危險, 走入直播室舉起「No to War⋯⋯ Russians against War」的牌。一
俄軍日前轟炸基輔Iripin ,造成死傷無數,許多Iripin市民躲避不及俄軍投放的導彈,許多無辜的百姓嚴重受傷,記者陳子煜往基輔一間醫院探訪,不少傷者有腦震盪、視力受損、甚至骨折等的重傷。 導彈射到
莫斯科時間2月24日清晨5時55分,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演說,宣布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他聲稱沒有計劃佔領烏克蘭,但尋求烏方的非軍事化,呼籲烏軍投降。普京宣戰後不久,烏克蘭首都
烏克蘭的市民,甚至是記者,現在主要靠社交媒體接收資訊。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網上湧現大量的假新聞,到底人們該怎樣處理不同的資訊?《誌》記者訪問Victor Tregubov,了解在大時代中記者內心的掙扎、烏克蘭現今的傳媒生態以及俄烏之間的資訊之戰。
去年(2021年)12月, 在瑞典舉行的一場歐洲安全會議上,俄羅斯外交部長Sergei Lavrov 嘗試阻止北約繼續擴張,歐洲可能會重回「軍事對抗的噩夢」。多個月來,俄羅斯不斷調動軍隊和機械武器,又
俄羅斯全方位入侵烏克蘭已進入第四天,首都基輔多處民居被轟毁,開展激烈的街頭戰。周六(26日)烏克蘭政府公布至今有198人死,3名兒童喪生,1,115人傷;總統府公布估計有3500名俄軍亡,有200名士兵被俘虜。俄羅斯至今沒有公布俄軍的傷亡數字,俄媒則開始發布軍人的個人專訪影片,表示軍人沒有被烏克蘭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