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四,燭光不再;港大的「國殤之柱」、太古橋漆跡,亦於六四前的日子一夜消失,不留任何痕跡。但港大舊生鄭同學未敢忘記,特別是港大每年「洗柱髹橋」的傳統。或許,他沒預料的是,去年穿著畢業袍與「國殤之柱
今年的六四,燭光不再;港大的「國殤之柱」、太古橋漆跡,亦於六四前的日子一夜消失,不留任何痕跡。但港大舊生鄭同學未敢忘記,特別是港大每年「洗柱髹橋」的傳統。或許,他沒預料的是,去年穿著畢業袍與「國殤之柱
政府連續兩年禁止六四維園燭光悼念集會,象徵着回歸後悼念六四自由、在港大豎立22年的「國殤之柱」今晨遭被拆卸。香港大學多次預告將移除雕像,今晨(23日)終被校方移往別處,在搬運過程發出巨響,恐已被「肢解」。擁有人及創作者高志活(Jens Galschiøt)凌晨即時發聲明指「十分震驚」,校方此舉「是對私人財產無理及自焚行動」。
山雨欲來風滿樓,今年是港區《國安法》通過後首年「六四」,傳來消息警方部署三千警力戒備在維園,維園一帶穿黑衣者違法,網媒早早傳風聲一入維園不論是平民或政治人物,一定「從嚴執法」。無處不在的紅線,燃點燭火悼念也變成一宗罪。如今學生領袖,還面對多一重法律風險,但港大學生會決定如期舉行「洗柱髹橋」的傳統,明言「守護真相是基本底線」。
在出發往丹麥前,記者冒昧發送電郵約見,想不到高氏翌日便回覆應允。會面當天,我先從首都哥本哈根坐一個多小時火車,來到安徒生的故鄉歐登西 (Odense),再轉乘巴士,下車後沿著馬路、拐進一條鄉間小路,走了大約十多分鐘後才到達高氏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