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木的Zen Foto Gallery 是東京一個民營小藝術館,於四月十日至五月十六日舉行《THREE CITIES TOKYO SHANGHAI HONG KONG 》攝影展,結集三個攝影師的作品
相機的快門,可以快到3000分之1秒。一個攝影師,他可能花上數十年計去整理他鏡頭下零碎的光與影。沉澱,是攝影的一門學問。 攝影師黃勤帶近十年推出多本攝影集,這些「新作」是總括他之前的舊作。2019年推
同一座城市,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魅力,作家西西在小說《我城》裏寫道:「我喜歡這城市的天空/我喜歡這城市的海/我喜歡這城市的路」。 影展《我城》展出13位本地及外國攝影師關於香港的攝影作品,攝影師來自法
2022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也是邱良逝世25周年。藝文平台「文化者 The Culturist」及攝影平台「顯影 PhotogStory」共同策劃邱良紀念展《百變香江》(City Vibrance: Hong Kong),展出多張邱良於1960至70年代拍攝、以及由攝影家親手放曬的珍貴銀鹽原作照片,相片也呈現當時港人的樸素日常以及生活的閒情逸致,是難得的集體回憶。
掀開攝影集,黑白光影的分明,隱約瞥見葉子、孩子和影子。翻到最後一頁,讀到關於攝影師的簡介。 攝影師凌文滔生於法屬的圭亞那,九歲的時候才跟隨父母來到香港定居,長大後又到倫敦修讀預科,接下來即
香港愈來愈多事,但愈來愈多事「不能」關心。那我們立足在這片土地,還可以有什麼可以關心? 周生偷偷的成立 #宜家動物關注祖,他自認為關心始「祖」,他關心的所為何事? 街拍攝影師周生夏天「太熱」,轉到宜家
影樓 Happy Face Photo-synthesis 老闆Ken 從去年留意到身邊朋友開始移民離港。「好多人突然在社交平台上Po一張機場相,就說離開香港,連說再見的機會都沒有,加上疫情真的不知何時再見,所以想構思會否可以在香港一些特別的地方,替離開的人拍照留念。」
猶記這張照片是去年(2020年)的母親節所拍下的,當時在西洋菜南街有少量示威的市民聚集,警方突然衝前並拘捕了2名看起來不夠18歲的年輕人,在拍攝期間眼角看到一名黑衣少年被大力推至地下,我隨即轉身在那短短一秒按下快門,而那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堅定的眼神和向我伸岀的手,更似向着鏡頭後的世人呼救。
一月六日,警方以港區國安法的罪名,拘捕參選立法會初選的五十三名候選人。 翌日的下午四時三十分,行山群組流出一張相片,相片顯示大帽山山頂雷達站有工人正掛簡體字標語— 「听党话跟党走」(聽黨話跟黨走)。此
抗爭的烽火現場,7月至今總有日籍攝影師「(キセキ)Kiseki」的身影。縱使她戴上「豬嘴(防毒面罩)」,她一頭清爽的金色短髮,在硝煙的黑夜特別耀目。 攝影師Kiseki總是捕捉到抗爭者像站在舞台的一
いつもデモ現場にいる、キセキという日本写真家は爽やかなショート金髪で、催涙ガスの中でも目立つ存在。 キセキは、いつもLive写真みたいにデモ隊の写真を撮り、カメラボディ二台で連写しながら携帯も使って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