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兩年,官方一直不願意公開下架書籍名單,但暗地裡進行 一連串的「禁書」封殺潮,從沒有停止。本月初,《明報》 發現,有中學下架至少200本「敏感」書籍;然而,《蘋果日報》停止營運一年
2019年9月前《蘋果日報》女記者M與家人在秀茂坪一間食肆用膳後遭4名戴黃色安全帽男子襲擊,她與胞姊受傷,歷時半分鐘,施襲者更向她們說:「叫你老細肥佬黎還錢」。M與姊受輕傷,他們認為這次襲擊事件是衝着
記者在<香港禁書>專題中,本想在民間找更多《蘋果》收藏家訪問,看到網上拋售《蘋果》之勢,似乎不少人都默認了這是一份「禁報」,有些婉拒訪問,有些直言怕犯《港區國安法》。 一直認為,《蘋果》留下來的新聞學
「在此別過,香港人,珍重。」這是《蘋果日報》最終章留下最後的句語。2021年6月24日,《蘋果日報》印刷最後一份報紙,並以「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為頭版標題,向讀者告別26年歷史。 自此,「蘋果日
《蘋果日報》才停刊還不夠100天,政權已經急不及待,但不只是要把這個眼中釘煎皮拆骨,是欲令其灰飛煙滅。 西九法院的3號庭對不少旁聽師而言早不陌生,法庭經改建後,它取代原來的2號庭,所有涉及國安法的案件
最後入職的《蘋果》港聞記者A,他選擇留下來一起見證,未拿起錄音筆記錄香港,已成為眾多行家的採訪對象。十萬個為什麼。 點解喺呢個時候仲入火坑?新聞記者願意做這個新聞人,答案可以好平凡直接,自己塊田自己耕,執筆堅持,僅此而已。
張劍虹和羅偉光今早(19日)被帶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三間公司亦需派代表應訊。案件由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處理。控方申請押後案件,因控方需時為檢獲的超過40部電腦及16部伺服器進行法證工作。蘇官將案件押後到8月13日下午2時半處理,期間二人不得保釋。
採訪:廖潔雯 下午二時左右,旺角朗豪坊商場外,砵蘭街通往旺角地鐵站的小巷,有一檔五十呎的報紙檔,檔主英姐忙著應付一個一個前來查詢的客人。 身穿綠色T-Shirt的少年:有無蘋果(日報)呀?英:三點有貨
今早約十時半,約二百名警員進入壹傳媒大樓,《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向警方要求出示搜查令,否則不應翻查職員文件。至上午十時半,《蘋果日報》總編輯羅偉光向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表示,壹傳媒代表律師不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