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大澳自然體驗 初一十五與海洋有個約會

在互聯網搜尋,很容易便能找到大澳相關的歷史和推介。大澳,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是其中一條香港現存的古老漁村;大澳「必去景點」有棚屋區、海味街,想觀看日落可到虎山,乘小艇遊漁村還有機會遇上中華白海豚。從主流觀光的角度看去,大澳似乎定格在過去的時空,沒有受到都市發展的入侵和破壞,是一個認識傳統漁村文化的地方。 不過,如果從社區文化歷史的角度去認識大澳,了解到大澳的社區發展,或許會對大澳產生另一種理解。同時,當大澳的大部分環境都是自然生態,其社區發展不免涉及對生態保育的討論。大嶼文化工作室 便趁著今年最後兩次日間的大退潮,大澳泥灘仍出現在今年的日光之下,在8月8日(初一)及8月22日(十五)兩日,舉辦了名為「初一十五的海洋約會」的體驗,讓參加者透過體驗了解大澳和海洋生態。

大嶼文化工作室內張貼著社區報《大嶼小報》。(劉曉靖攝)

與海洋的約會 從生活經驗連結社區和生態

「初一十五的海洋約會」是分別在農曆七月初一和十五舉行的全日體驗,讓參加者透過文化導賞、社區放映和活動,加深對大澳的了解,以及跟海洋的連繫,記者有幸參與在「十五」的一天體驗之中。之所以說是「參與」,是因為跟參加者一同隨著導賞中得知大澳一帶的文化歷史、社區發展;一同了解製作再造紙、嘗試自行生火和製作午餐的土窰薄餅;一同觀賞中華白海豚相關的紀錄片,再一同踏在泥灘,觀察海洋又感受浪花淺在身上——當記錄者和參加者一同參與、感受和認識更多,其實早已成為參加者的一員。

製作土窰薄餅。
製作土窰薄餅。
參加者製作再造紙。(劉曉靖攝)

這或許也是大嶼文化工作室希望做到的。成員之一的小燕說:「從導賞到放映,再往泥灘去,我們有靜下來的時候,亦有跳到水裏的時候,這些都是跟海洋發生的生活經驗。當我們或參加者想起海洋,或者想起海洋垃圾時,不會只浮現一些空泛的東西。這些具體的經驗,是加深大家對海洋認知的生活經驗。我們希望創造這個機會給參加者。」這有別於一般旅客前來大澳所選擇的主流路徑。工作室的另一名成員Samuel提到,以往儘管有遊人來到了泥灘附近,當跟他們說可以到泥灘去,大多人也只是在附近拍照、打卡,然後便會離開。「其實本來都很多旅客,只不過是旅客自己會選擇做些甚麼。正常的路徑其實都頗為旅遊消費的。」小燕如此說道。 

大嶼文化工作室所強調的其中兩個元素,是就地取材以及善用資源。在這次的海洋約會之中,他們沒有強調自然保育的重要,也沒有指出社區發展和生態保育所需的平衡云云,就只是讓參加者與自然和海洋接觸後,說出自己的感受;又讓他們嘗試用柴生火、摘下自家種植的香草即用作食材、學會用廢紙重新造成一張新的再造紙等等。無需反覆重提,參加者自然也能感受到。自然生態,本便已包括在「社區」和「生活」之中。Samuel指:「初一十五的海洋約會,就好像一個自然的體驗,以活動的形式,讓參加者更容易接受、更投入去玩,從玩樂之中感受到,原來我們都在傷害這個海洋。」

認識大自然 不分年齡

是次「初一十五的海洋約會」有年青人報名,也有家長帶同小朋友參加。小燕說,他們沒有設定參加者的年齡限制,「因為我們覺得只要他放心去接觸大自然,其實是不論年齡的」。Samuel也認真地說:「其實10歲以下的孩子,我們也會在看顧著他們的情況下,讓他們用刀劈竹。我覺得任何事物都可以教,不過要觀察著他們,跟他們一起做。我們不希望因為他的年齡而有一個限制,可能其實他們一下子就能明白、做到。」8歲的Eason喜歡到戶外,家人每個月也會帶他到戶外遊玩。Eason說,他最深刻、最開心的部分,是在泥灘把玩著泥沙時,看到一條魚。「碰一碰那些泥,牠就會有條尾(露)出來。」對於中華白海豚的記錄片,他也有很深的感受:「我覺得人類應該要反悔(省),(因為)不停地破壞所有動物的棲息地。你們的呼吸等於動物的呼吸,如果你們傷害牠,就代表……你們真的不想動物跟你一起呼吸。」他又鬱鬱地說:「當你們破壞了牠們的地方……你們想想,如果有人破壞你的地方,你會否不開心。」

參加者製作再造紙。(劉曉靖攝)

Eason媽媽認為值得帶同小朋友參加這次活動,不過也會覺得,或許小朋友未必能夠全部理解,可能年紀再大些會更有幫助,有更多思考空間。Samuel和小燕倒是沒有擔心這個問題。Samuel憶述當日紀錄片放映後,其中一位小朋友說,覺得人類很殘忍。「這已經讓我覺得很感動,我想他也會記得很久。有些小朋友覺得太深,我們也不會逼他們看。上次也有一個小妹妹看畢了,說希望海豚會(生活得)好一點。」 大嶼文化工作室所強調的元素還有一個——快樂。小燕提及上次參加的小朋友跟她分享的:「原來烏卒卒的泥灘,有這麼多生物在裏面。這一種發現他們會再跟身邊的朋友分享,那種分享是無法想像的。」Samuel補充道:「這就是跟海洋的關係。你要愛護這個海洋,就要由建立這種關係開始。這也是我們跟海洋約會(活動名稱)的由來。」 「初一十五的海洋約會」同時也是「一年海洋之約」的序幕。「一年海洋之約」的構思源自6月8日世界海洋日,在獨木舟清灘活動中,大嶼文化工作室連結了各有專長的朋友,計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為期一年,加深大家跟海洋的連繫,一同愛護海洋。他們現時正跟街坊進行獨木舟星章訓練,未來希望一起環大嶼。同時也會繼續進行清理海洋垃圾、自家製作獨木舟,也會嘗試製作直立板,從製作到學習、玩到出海。一系列的海洋之約,仍在進行中。

參加者製作再造紙。(劉曉靖攝)

劉曉靖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紀錄片、電影、社區記者。

返回

撐蘋果,會再見

繼續

專訪小說作家文善:一起來解香港的謎 在偵查小說尋找的公義?

最新

有種療癒叫「放得低」 馮穎琪以歌關注腦退化症

十月中馮穎琪(Vicky)傳來電話短訊:「歌曲發布了。」說的是《記不起一個人,哼得出一首歌》EP上架音樂平台,共六首歌的創作班底,全是獨立或斜槓音樂人,而大眾最熟悉的,大概是謝安琪、黃妍等「星級」演唱

金寶冰廳何家獨守秘方 絲襪奶茶點滴在心頭

手執連鎖咖啡店的精巧紙杯咖啡,在城市中穿梭,甚為風尚。然而,香港人的心靈歸宿始終是盛載在厚厚瓷杯內的港式奶茶,其醇厚順滑的口感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亦勾起與香港有關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是香港人的Com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