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未來BACK UP!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建議資料

  • 國安法
  • 國安法
  • 反修例
  • 反修例
  • 六四
  • 六四
  • 人物專訪
  • 香港大道
  • 香港大道
  • 支聯會
  • 支聯會
  • 周梓樂
  • 周梓樂
  • 旺角
  • 旺角
  • 二號橋
  • 二號橋
  • 黎明行動
  • 黎明行動
  • 唐英傑
  • 唐英傑
  • 蘋果
  • 蘋果
  • 暴動案
  • 暴動案
  • 業主立案法團
  • 業主立案法團
  • 陳彥霖
  • 陳彥霖
  • 聽障
  • 聽障
  • 專題報道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禁書年代
    • 疫情三年
    • 唐樓故事
    • 俄烏之戰
    • 第五波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47人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取締蘋果
    • 728上環暴動案
    • 中大暴動案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爭氣人
    • 背影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國際
  • 社會
    • 人物專訪
    • 地方社區
    • 言志區
  • 文化
    • 誌影像
  • 法庭
  • 會員登入
  • 會員限定
我要訂閱!

歸類

地方社區

  • 和你派
    地方社區

    疫下民間自救  物資轉贈平台「同你派」 聆聽基層悲歌

    28/05/2022
  • 重慶大慶
    地方社區

    抗疫基金不支援 「疫苗通行證」訊息混亂 重慶大廈15年小食店撐唔住或回鄉求生

    27/02/2022

布二代Tammy不負父望  隨時代變陣 守到最後

報導:
30/01/2023
地方社區

「70後」Tammy何小姐是棚仔的布二代,其父60年代來港後開始賣布,70年代隨其他布販一同來到棚仔營生。對Tammy來說,布棚不止是維生地,也是她成長的地方。Tammy 8歲已在舖內檯仔櫈仔上做功課

欽州街棚仔的最後歲月  九旬東叔不言休也需休

報導:
29/01/2023
地方社區

即將清拆的深水埗欽州街布藝市場(棚仔)從外面看來只見簡陋鐵柱和布幕,但舖內張羅的布匹,曾在大銀幕閃爍,為香港添上繽紛色彩。無論是梁朝偉飾演《一代宗師》葉問的唐裝衫褲、票房電影《飯戲攻心》的圍裙與窗簾,

原黃飛鴻徒孫陳漢宗半世紀授洪拳根據地 彌敦道729唐樓空出一個「武林」 意大利徒弟著書記錄唐樓情

報導: 關震海
02/10/2022
唐樓故事/地方社區

車來人往的旺角彌敦道,一座三層高的唐樓聳立於兩座高樓之間,外型優美,但始終與兩側及身後的高樓大廈格格不入,今日的途人亦茫然不知它的過去。 《一代宗師》章子怡飾演的宮二小姐與葉問離別前,在大南街抬頭望一

插畫師慧惠X城市速寫師彭啤雙劍合璧 「泗祥號」閘畫重繪油麻地消失的海岸線

報導:
26/09/2022
地方社區

日落西山,走在油麻地新填地街的夕陽大街,大部分五金舖早已降下沉重的鐵閘。沿基道小學方向走,一間老店格外耀眼,閃爍並非來自老闆挑燈工作的燈火,斜陽散落在鐵閘上鮮艷無比的閘畫,引人駐足觀細賞。 原來落了閘

先達廣場

iPhone14救死場? 手機達人回首先達的光輝歲月

報導: 劉彥汶
19/09/2022
地方社區

位於亞皆老街的先達廣場,在繁華的旺角鬧市屹立超過20載,它曾有「炒賣聖地」和「劏場始祖」的綽號。昔日想「搵快錢」的炒家們帶著一部部iPhone 來到這裡「掘金」。人人手上一部電話來到這塊「英雄地」,擠

法團「不透光」 杜志權:屋苑就是社會的縮影

報導:
09/09/2022
地方社區

「我經常作比喻:屋苑是社會的縮影,業主是一般市民,交的管理費是稅項,屋苑盈餘是庫房、屋苑保安是警察。法團就是立法會,是由業主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而大家解答不到的就是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就是政府,政府是由人

民政區分無家者:非華裔/華裔 簡化無家者的身份也是一種歧視

報導:
08/07/2022
地方社區

2019年冬至,本應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居於深水埗通州街的無家者卻被康文署人員及防暴警察清走家當。無家者前年入稟小額錢債審裁署,直至今年3月裁判官裁定無家者勝訴,判他們獲賠償100元。正正就是這100元

疫情下小島藝術「實驗」失去互動 《南丫說:》關於南丫島未完的故事

報導:
12/05/2022
地方社區

島,總是小的。島民,總是休閑的。香港人對島上生活,總是充滿好奇的。當說到島嶼的故事時,要用甚麼方式呈現呢?到底眼光應從外到內的窺探,或是從內到外的審視?要如何把「城市人」與「島民」連繫起來呢? 《南丫

社區自救

穿梭街道後巷 走進拾荒者疫下「日常」

報導:
22/04/2022
地方社區

當進入餐廳、街市和醫院也要「掃一掃」智能手機時,英姐(化名)打開手上的2G手機一看,熒幕所顯示的文字和數字也左右顛倒,她笑說自己的手機還能正常撥打和接聽,並沒有打算換智能電話,「邊識用啊?加上咁大部,做嘢邊度方便啫」。

社區自救

第五波下馬鞍山一場物資配對的社區實驗

報導:
15/04/2022
地方社區

區議員鍾禮謙到達登記家庭門前,把一大袋物資掛上鐵閘,便急急轉身離開,此為「無接觸交收」。有街坊站在升降機門前的聽見鐵閘打開的聲音:「救星到啦!」。鍾憶述居民看見物資的反應,均對居民說:「不用客氣」,繼續到其他樓層派發物資。

低處未算低 彌敦道2千呎大舖租金跌一半 記者數「吉舖」 兩年升幅近3成

報導: 黎𧘲妤
03/04/2022
地方社區

《誌》記者在2019年底在旺角至佐敦的彌敦道統計空置店舖,由彌敦道界限街至柯士甸道交界為止,2019年合計「吉舖」33間; 2022年2月我們再統計一次,「吉舖」已升至47間,升幅近3成,未來數個月我們會再計算一次。

社區自救

荃灣「佚名」社區自救 前區議員送物資上門:做到2023年是一個承諾 

報導:
03/04/2022
地方社區

第五波以來,在社區全面擴散。官方數字累計超過112萬染疫 (截至3月28日),港大推算全港超過400萬已染疫,即香港約一半人口曾染上新冠病毒。控制人群的隔離措施令街坊手停口停,政府的防疫措施經常改,造成社區資訊混亂,3月初更一度出現「搶購」物資潮,掏空多區的超級市場。

福生祥香莊

疫情沒完沒了 香港人邊有心情掃墓 六十年香燭老舖嘆生意減半

報導:
31/03/2022
地方社區

經濟不景氣,後人移民,店舖縱有豪華「房車」、「別墅」亦乏人問津。福生祥香莊第二代傳人何太坦言疫情令各行各業經營非常困難,「我哋呢啲夕陽行業,就算時勢喺咁都要做㗎啦」。

1 2 3 下一則

© 誌 HK FEATURE
為香港未來BAck UP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誌傳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承印人:誌傳媒有限公司

RM 1007, 10/F, Sterling Centre, No11, Cheung Yue Street, Lai Chi Kok, Kowloon

  • 會員使用條款
  • 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版權告示及免責聲明
  • 私隱政策聲明

Log In


Join Now | Lost Password?

  • 專題報道
    • 性/別小眾 衣櫃圍牆
    • 禁片年代 (短片篇)—— 香港電影的自由意志
    • 禁書年代
    • 疫情三年
    • 唐樓故事
    • 俄烏之戰
    • 第五波
    • 串謀謀殺哈比人案
    • 47人案
    • 學民十年思潮作動
    • 取締蘋果
    • 728上環暴動案
    • 中大暴動案
    • 周梓樂死因研訊庭
    • 哀傷的出口
    • 國安法時代:唐英傑案
    • 悼念六四案
    • 數據新聞
    • 梁凌杰死因研訊庭
    • 業主立案法團亂象
    • 爭氣人
    • 背影
    • 陳彥霖死因研訊庭
    • 香港大道
  • 國際
  • 社會
    • 人物專訪
    • 地方社區
    • 言志區
  • 文化
    • 誌影像
  • 法庭
  • 會員登入
  • 會員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