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的名目,聲稱要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實際是全面侵略烏克蘭,烏克蘭境內多個地區遭受空襲,首都基輔也無一倖免。大量烏克蘭婦女及兒童為
踏入2月,根據當時的美國情報,北京冬奧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之後,俄羅斯即將向烏克蘭發動戰爭。 2月18日,香港獨立記者Kaoru Ng 赴烏克蘭基輔做翻譯工作,他料不到炮火聲將響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5月9日「勝利日」發表演說,將「軍事行動」合理化,俄烏之戰陷入膠着狀態。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在13日表示,「戰爭已經進入新的長期階段」,意味這將
位於烏克蘭的東部哈爾科夫(Kharkiv),是烏克蘭的第二首都,語言以俄語為主。獨立記者陳子煜從基輔走進3月初連續兩星期被轟炸的哈爾科夫。被稱為烏克蘭的文化重鎮哈爾科夫已變得頹垣敗瓦,大批市民匆匆離開
3月14日,「第一頻道(Channel 1)」編輯 Marina Ovsyannikova 冒著被捕的危險, 走入直播室舉起「No to War⋯⋯ Russians against War」的牌。一
在波烏邊境的關口Medyka,聚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協助難民,當中包括不少亞裔的面孔。來自台灣的鄭晗信在邊境擔任義工,他最初來到波蘭的邊境,是希望能夠加入烏克蘭國際志願軍團。作為前職業軍人的他,台灣
俄軍日前轟炸基輔Iripin ,造成死傷無數,許多Iripin市民躲避不及俄軍投放的導彈,許多無辜的百姓嚴重受傷,記者陳子煜往基輔一間醫院探訪,不少傷者有腦震盪、視力受損、甚至骨折等的重傷。 導彈射到
獨立記者 陳子煜 (Alex Chan) 進入首都基輔 (Kyiv),當地炮彈聲不絕,連記者也開始可以憑炮彈聲的大小分辨是俄軍,還是烏克蘭的反擊。留守基輔的國民不再留在防空洞,漸漸回到社區生活,透過不同渠道支持烏克蘭軍隊,保衛自己的國家。22日晚上,記者身處在500米以外的超市遭俄軍轟炸,第一次近距離感受炮彈的威力。記者說,俄兵有時誤入基輔,在街上不時傳出荷槍實彈的巷戰。硝煙在空氣中飄浮,讓記者感受到是戰爭帶來的冷血和互不信任的不安。
莫斯科時間2月24日清晨5時55分,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電視演說,宣布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他聲稱沒有計劃佔領烏克蘭,但尋求烏方的非軍事化,呼籲烏軍投降。普京宣戰後不久,烏克蘭首都
烏克蘭的市民,甚至是記者,現在主要靠社交媒體接收資訊。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網上湧現大量的假新聞,到底人們該怎樣處理不同的資訊?《誌》記者訪問Victor Tregubov,了解在大時代中記者內心的掙扎、烏克蘭現今的傳媒生態以及俄烏之間的資訊之戰。
「沒有人想像到,我們要在21世紀面臨戰爭⋯,我不記得今天的日期,只知道這是我們生活翻天覆地改變的,第五天。」
去年(2021年)12月, 在瑞典舉行的一場歐洲安全會議上,俄羅斯外交部長Sergei Lavrov 嘗試阻止北約繼續擴張,歐洲可能會重回「軍事對抗的噩夢」。多個月來,俄羅斯不斷調動軍隊和機械武器,又
俄羅斯全方位入侵烏克蘭已進入第四天,首都基輔多處民居被轟毁,開展激烈的街頭戰。周六(26日)烏克蘭政府公布至今有198人死,3名兒童喪生,1,115人傷;總統府公布估計有3500名俄軍亡,有200名士兵被俘虜。俄羅斯至今沒有公布俄軍的傷亡數字,俄媒則開始發布軍人的個人專訪影片,表示軍人沒有被烏克蘭俘虜。
約一個月前,2月4日,中俄兩國領導人在北京冬奧前高調會面,會後發表中俄聯合聲明呼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應停止擴張,而俄羅斯則表態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在中俄領導人會談席上,烏
俄羅斯周一(21日)承認烏克蘭東部親俄分離主義者自行成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之後,俄羅斯與美國談判隨即破裂。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24日)清晨6時在電視發表演說,宣布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Donbass)採取「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國家邊防部隊證實,俄軍坦克軍早於周二從烏克蘭北部多地區跨越國界,進入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