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執連鎖咖啡店的精巧紙杯咖啡,在城市中穿梭,甚為風尚。然而,香港人的心靈歸宿始終是盛載在厚厚瓷杯內的港式奶茶,其醇厚順滑的口感不只滿足口腹之慾,亦勾起與香港有關的點點滴滴,實實在在是香港人的Comfo
位於柴灣的民間電台,嘈足18年。今日曾健成(阿牛)的聲音依然響亮。 「你聽不到大聲公條例(《噪音管制條例》)兩個月諮詢?政府一定過(條例一定過的),他說只規管擺賣,街站會走得甩咩?最近街站展示標語都唔
根記補鞋店,小店一家,不見經傳,在城市裏彷彿可有可無。卻原來,繼承人蘇永權是專業、 手藝、興趣、創意的合體,甚至受到國際人士讚賞,臉書上的Master Edward,早已超越舊 日補破皮鞋那種層次,哪
推理小說家望日的作品書名總是出奇不意的長,很難讀。 2017年他有一本作品叫《有冇搞錯!我畀咗成千蚊人情去飲,竟然九道全部都係橙》,連標點符號足足27個字。 去年出版的《小說殺人》,「詭計」中的書名《
「25年前,我才27歲,點估到現在個世界係咁?」黃浩然執導新作《全個世界都有電話》,拍的就是種種事過境遷——1997年,三位中學好友用手機互傳秘密短訊,約定25年後重聚揭盅,回看少時如何憧
三宅唱,一個不懂拳擊皮毛的導演,拍出來的拳擊電影《惠子的凝視》,成了聾人與健聽者的橋,兩個世界的人透過電影共享拳擊的激情。三宅唱高中開始拍實驗電影,一直想拍讓人感到世界美好的電影,在惠子的眼裏是口罩和
香港首個多元性向節目《自己人》八月起停播,主持人梁兆輝(Brian) 近日馬不停蹄接受獨立傳媒的訪問。訪問當天,得知Brian剛完成上一場訪問,隨即又趕回辦公室接受《誌 HKFEATURE》訪問。記者
七一在雨中與古思堯安然相遇
一連數天,記者在長沙灣也偶然碰上古思堯(阿古)。一天下午,阿古身穿劉曉波「我沒有敵人 也沒有仇恨」的白Tee,腰間掛著「糞便袋」,氣色不錯,仍然中氣十足。他無遮無掩的在大街向記者透露,七一將計劃抗爭,
事隔12年,香港詩人飲江終於出版第三本詩集《於是搬石伏匿匿躲貓貓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飲江寫詩逾50年,1997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於是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隔13年出版第二本詩集,只在書題加了「搬石」
香港通關「復常」後,街上多了不少陌生人。有人在鬧市拋頭露面只求「賣身葬父」,也有殘障者來港賣藝,一時間令封關近3年的香港又熱鬧起來。縱然旺角行人專用區早於2018年成為歷史,周遭仍然不乏街頭表演者的身
獄中人渡日如年,年跨年在牆內是否真實感受到? 2017、2018、2019、2020、2021年⋯⋯,星月轉移,年與年的界線,只能藉著從懲教職員接過煙和糖果作為跨年的標記。眼前的海,依然是海。 201
去與留,成了論述香港不能或缺的一部分,在新一波移民潮中,仍有異鄉者留在香港,耕墾土壤。舞蹈藝術家與導演葉奕蕾(Elysa Wendi)在新加坡習舞,如今定居於香港逾10年,選擇在這片土地繼續探索舞蹈和
無以名狀的「憂鬱之島」,一種流動的身份狀態,該從何說起? 經歷雨傘運動,陳梓桓完成前作《亂世備忘》之後,後雨傘年代瀰漫着低沉的政治氣氛,公民社會難紓鬱結。2017年陳梓桓正好承受着沉鬱無力的情緒,抱着
2020年7月1日,《港區國安法》實施首日,唐英傑駕駛插有「光時」旗幟的電單車撞向警員,被控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及恐怖活動罪,從那天起,他一直在牢獄之中。 唐英傑是首位被《港區國安法》起訴的被告,被法庭判
「在此別過,香港人,珍重。」這是《蘋果日報》最終章留下最後的句語。2021年6月24日,《蘋果日報》印刷最後一份報紙,並以「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為頭版標題,向讀者告別26年歷史。 自此,「蘋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