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個城市並不會告訴你它的過去,過去已蘊藏於此城之中,寫在街道的角落、窗扉、樓梯的欄杆⋯⋯每片回憶都以劃痕、凹痕⋯⋯作紀錄。」 ——《看不見的城市》 所謂看不見的城市,是一個城市的過去—那些這個
隨港區國安法於2020年七月一日落實後,座落旺角鬧市的合發茶餐廳,店內有記錄着香港這兩年社會運動的人和事的大壁畫,隨着捉摸不到的「紅線」,老闆選擇拆卸壁畫,藉此進行內部大維修,以便重整旗鼓再繼續營業。
走在街上,總會見到各式裝潢的大小商鋪,林林總總,五光十色,襯托出城市的繁榮熱鬧。不過幾乎沒有人會去細想,掛在牆上的金屬架子是用甚麼方法均勻上色;又或是那些招牌上的立體字,是如何做到日曬雨淋而不掉色。這
由旺角亞皆老街為起點,通往油麻地碧街,分成三段的旺角通菜街 —又稱「女人街」,一條街近五百米的露天攤檔。根據日本旅遊書介紹,油尖旺名為「女人街」的通菜街;以及「男人街」廟街齊名。一女一男,顧名思義,「
土瓜灣故事館,簡稱「土家」,在2014年進駐土瓜灣鴻福街,現由「維修香港」與「社區文化關注」合力經營。「土家」是一個特別的社區公共空間,致力推動社區營造和記錄本「土」故事的工作,旨在進入社區、感受人文
區議員宣誓風波後,楊彧辭任做了六年的深水埗區議員工作,但他沒有放棄社區工作,仍留在區內為街坊提供基本服務,「沒有理由街坊有些求助就說我不是區議員,所以幫不到你,我又說不出口」楊彧說。 辭任之後,做社區
2020年至今,香港人身邊總有一個親友移民,離別的除了人,也有主人努力帶寵物舉家「移民」。2020年至今,香港人身邊總有一個親友移民,離別的除了人,也有主人努力帶寵物舉家「移民」。
有次餐廳只有零星客人,不禁令人擔心佔地千呎的餐廳,在這時期是否能撐過來。老闆娘羅頌恩(Gladys )有十一名員工,他們大部分是聾人、弱聽或是有特別需要的人士。Gladys 說,「籽樂一定是告急,而大部分告急,都是他人幫我告急」,籽樂沒有打告急牌,是因Gladys 很怕「其實有人比我還要慘」。
「濃姐石磨腸粉」座落在佐敦上海街,店鋪名稱讓人想起老字號腸粉店,筆者以為有老師傅操刀整腸粉,但走進濃姐石磨腸粉,只見身形魁梧的男店主Johnny熟練地拉腸粉,不消數分鐘,就做好一盒熱騰騰的腸粉,女友K
合發茶餐廳康先生(Eric)最近更逆市而行,在尖沙嘴山林道開設另一間新的西餐廳「Plan B」。老闆Eric 進化合發茶餐廳的「藝術氣息」,在新店掛上壁畫。這次是一副西洋油畫。畫中更有香港人熟悉的元素,包括獅子山、傾斜的鐘樓和香港民主女神像的身影。背景用色暗沈,有部分更畫出煙霧彌漫的感覺,也讓不少人看出共鳴。
當旺角不再旺,當區的小店如何守?疫情反覆,政府防疫措施後知後覺,民不聊生。聖誕節面對晚市堂食禁令和二人限聚令,大家開始出現抗疫疲勞,街上人流比前幾波疫情為多,然而似乎也難以扶食店餐廳一把。 七月遷往新
“ 在大角咀埃華街、角祥街交界的十字路口,面向七十年代落成的大同新邨、還有千禧年代落成的君匯港,在新舊交錯的地段,老街坊想買高檔生果,步入一式一樣的超市是「唯一選項」,還有沒有其他選擇?去
大角咀利得街,兩旁雲集六十年代入伙的舊樓,地舖車房、洗衣店及雜貨舖等地區小店,環繞新開的酒店和私人住宅連大企業商場,在這個旺角、太子與奧運交界,新舊建築並立,新一代活在舊區,自成一格。老街道一隅,「匯
在旺角E2出口轉入女人街,平日熙來攘往的旅遊購物區,今日逛排檔,行十步便「吉」兩檔,有時更出現大批PTU 在大街戒備,令氣氛更添蕭瑟。本周中,新冠肺炎疫情第四波殺到,壞消息令各行各業意志消沉。疫情無限
文:黃妍萍(香港農業3.0項目研究團隊成員) 圖:團隊成員、Winnie The Farm、友好提供 仍很記得小學時的常識書印着幾格菜田照片,旁邊寫着:「本地菜供應只餘2%。」那時只覺這都是正在消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