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辦情緒支援當「樹洞」  藝術治療師:日記拯救了年少的我

藝術治療師梁靜韻希望藉著青少年入店內寫心聲,舒緩情緒。

學童自殺是全球不能迴避的議題,2022年年中至2023年3月,日本錄得歷來最高的學生自殺數字,共514名中、小學生輕生。日本文部科學省於2021年做了全國大學自殺研究,超過一半自殺個案是「原因不明」。香港2023年有關自殺調查亦顯示,輕生學童一般沒有留下遺書。

學童自殺「原因不明」,一下子令教育界、家長及社工也感到不知所措,政府最急切做到的是開設「情緒通 18111」精神健康支援24小時熱線,教育局亦呼籲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學業壓力。

民間發起情緒支援空間,香港紀錄片導演黃肇邦(阿邦)與藝術治療師梁靜韻(Gigi)在灣仔集成中心店鋪內發起「學生情緒支援計劃」,題為「我想告訴你,其實我並不快樂」的情緒支援計劃。Gigi將鋪內的小空間充當「樹洞」,邀請情緒有困擾的年輕人進店,在卡上記錄不愉快事,他們亦可以透過一對一與治療師傾訴,藉此紓緩情緒。

Gigi以港產片《年少日記》作契機,分享少年時的日記如何救了她,她鼓勵學童一字一筆記下自己的心情,在社交媒體也好、一張紙也好,好好感受自身的心靈情況。作為店內駐場的治療師,Gigi亦細聽學童的千言萬語,她發現社會運動後學生對大機構與學校不信任,而引致學童情緒低落的原因亦錯綜複雜,當中牽連至原生家庭與社會問題,學業壓力或許只是令他們萌生自殺的爆發點。

「學生情緒支援計劃」中以「其實我並不快樂」為題,告訴青少年,唔開心其實也是OK的。

「日記救了我」

「學生情緒支援計劃」源自Gigi與《年少日記》電影導演卓亦謙合辦的一場分享會談及「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會上年少時有寫日記習慣的Gigi分享她小學五六年級那本以芝麻街作封面的日記,在場大聲朗讀當年少女心聲:「我,梁靜韻今天在這裡宣布和XXX絕交」,Gigi還說「當日我還要用爆炸體寫下『情緒低落』四個字!」。

分享會上引來哄笑,Gigi接受訪時再說一次時自己亦忍俊不禁,她說已忘記當日「情緒低落」的原因,但從字裏行間感受到當時的梁靜韻情緒低落,原生家庭並不美滿的Gigi坦言,日記充當了情緒治療師,「當年這本日記救了我。」

分享會之後,她想到舉辦「學生情緒支援計劃」提供治療之餘,也藉此呼籲年輕人寫日記,訓練對情緒的覺察力,每日為情緒探溫,「寫日記其實像每天照顧身體一樣,我們喝水,吃少些加工製品,吃水果,這是關於身體的照顧,關於心靈的照顧。」

Gigi亦透露,有學童曾向團體尋求情緒支援,在團體手中接過有關正向思維的書籍,他們閱讀過有感難以產生「正能量」:「我不同意那些 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學),它有存在的價值,但太過正向,忽視了所有的你覺得很難過的東⻄,而不是Comprehensive(完全地)地面對。 」

少年不願意找社工、老師傾心事

在Gigi的店鋪內,牆上掛滿少年心事:

「我好討厭自己。考公開試時會不斷和身邊同學比較,壓力好大,在哪裡都可以哭。」、「原生家庭令我覺得我有責任去fulil(滿足)所有人嘅需要。」、「父母在婚姻中不快樂,母親『出軌』,而且逼我接受嗰一位男性。」

校方、NGO(非牟利團體)、甚至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前主席黃仁龍也提出今日學童自殺問題隱蔽性,不容易察覺,在校園、家中的空間內其實也很難聽聽少年心底話。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年公布的「學童自殺與求助研究」,僅一成受訪學生會「尋求老師或社工協助」。該團體指2020年至今共處理6宗自殺身亡個案,並沒有留下遺書,該團體亦指出:「輕生少年毫無異樣,據他們的老師、同學形容,他們成績可以、品行可以、幫得手,甚至有老師形容是樂觀的。」

展板中貼滿少年心事。

日本文部科學省於2021年做了全國大學自殺研究,調查範圍達932間大學,訪問279萬學生,331名大學生自殺,即平均每10萬名大學生便有11.8人自殺,雖然自殺高峰期發生在開課的4月與9月,超過一半自殺個案是「原因不明」,連國家級的大規模調查亦未能找到學童自殺的原因。

外界多分析學童輕生的主因為「學業問題」,黃仁龍亦指出要檢討香港「一試定生死」的思維,但減低學業壓力是否可以紓緩學童輕生問題?提供情緒支援的Gigi說,讀書壓力只是一個觸發點,背後連繫著千絲萬縷的社會結構性問題。

思考「玩」的空間

少年們在店內寫出的困惑,學業問題只是其一的冰塊,這座情緒的「冰山」亦包含小朋友承受父母離婚後的壓力,還有其他令他們厭世的大環境。Gigi說,在自己認識的離婚個案,十對當中處理得恰如其分的伴侶不多於兩對,成年人對婚姻處理得不好,小朋友難免自責,「很多小朋友覺得是因為自己做得錯,我沒有交功課,或者是不是因為我考試不夠好,所以爹哋要有第二個女人呢?」

年輕人步入困惑之年,正在塑造自我印象,但香港生活空間狹窄,Gigi笑言別說年輕人搬出來,連屋內要求有自己空間也很難,找個「好玩」的公園透透氣亦不容易。Gigi跟記者分享,九十年代起新建的公園已失去樂趣,有青少年跟她說「去公園有乜玩咩,條滑梯咁低?」Gigi說,香港公園「安全為上」的設計,扼殺了小朋友去玩的權利,而大人眼中這個微不足道的事情,「去玩」其實是在成長過程不可劃缺的過程。

「小時候到公園玩,我們自己Explore(探索)空間,曾經不知道大人去了哪裡?面對那種害怕、徬徨,我們學習如何在遊戲中不要仆街,就要培育這個探險的精神。」Gigi說。在遊戲當中,Gigi指出「去公園玩」是人生初嘗「有人不喜歡自己」的痛苦經歷,我們漸漸從中學習在被孤立、排斥中成長,可惜香港沒有這個空間給小朋友去玩,我們的教育也不樂於鼓勵小朋友去玩。

學生在紙上寫下他們當下的感受。

哪裏是情緒的出口?

透過跟少年多次對談,Gigi道出一個近年社會須面對的現實:在公共領域上對學生的情緒支援不足,而社會運動後學生亦不信任學校與NGO。社會失去學生的信任,民間團體開始互相補位,希望藉小平台讓學童看得見。Gigi舉例說一些學童是透過打機的Discord Group找到他們,朋輩間的介紹下令他們較容易找到協助。

可是,Gigi強調青少年找情緒支援依然面對不少問題,例如不知能否聯絡到小機構,又不知治療收費價錢,家人又是否批准?Gigi形容學童找情緒輔導的出口是「一關過一關」,青少年每過一關也帶著猶豫,當中信任是關鍵的重要因素。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曾估計,2022年自殺率將較前一年增17.9%,自殺率增至14.5,即每10萬人就有14.5人自殺。中心在11月16日引述警方數字指,今年截至11月已錄得306宗學童輕生個案,37人死亡。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

生命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18288

社會福利署: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

利民會:3512 2626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噏」:http://www.openup.hk

活動資料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20/01/2024
開放日期及時間:星期一至日,11am-8pm
地點:SINCE Concept Store @sinceconceptstore

地址:灣仔集成中心UG6&7

關於展覽及計劃:https://www.instagram.com/p/C0ma6EIID-h/?igshid=MzRlODBiNWFlZA==

關震海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創辦人/主編|國際人權報道、專責《誌》日本社會專題、《誌》責任編輯

返回

【專訪閭丘露薇】失去天安門一代的創作 《浮世薔薇》 縫合斷裂的時代  

繼續

【日本同志平權】東京「非法居留」20年的台灣GAY MAN 在日本司法打開同志平權的缺口

最新

【本地桌遊】世界桌遊大不同 本地桌遊無人撐?

雖然桌遊這幾年Board Game在香港急促發展,始終不及外國普遍。Joe指出,外國消遣娛樂較少,地大脈博,假日「無嘢做」只好約朋友來家中玩桌遊,「我去超市去買野都要揸半個鐘車,咁佢有咩做啫?」 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