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大二號橋走到沙田法院的青春樹蔭下


自去年十一月中大二橋事件後,我就沒有再看telegram。去年六月起在我內心開始醖釀的焦慮和抑鬱彷彿在那個追直播的晚上一同爆發。直至近期因為想做關於襲警的專題才再看telegram。


這是我這半年來第二次去法庭。無論每次我有多早,總會有人比我更早,他們大部份是年輕人,看來香港人不太健忘。


四名被告都是學生。他們當中有要返中大做FYP (畢業專題習作)的,也有家境不太好而母親只是個家庭主婦的,這都是大部分年輕人都有的包袱,他們是踏出了這些框架的一群。


休庭後,法院門口外有大約六十人在等候,有年輕人,亦有中年大叔大嬸。五月天,炎熱,而口罩加重了焗促的感覺。法院門口遠方的蔭涼處站了三個軍裝警。在法庭門口望過去,旁聽者渺小得不可再渺小。


過了一小時後四名被告步出法院,一位一直以為她是「藍絲」的大嬸若帶鄉音說:「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被告都離開後,她找回她的師奶朋友問:「阿蓮係邊呀?」感覺上她們像是相約聲援手足後一起去買餸準備今晚煲湯。前一秒你可以是一名抗爭者,下一秒可以做返個「普通」的師奶。


其實人人都可以做抗爭者。


實習記者
五月七日

返回

金像獎一場殘忍的直播 只可惜盧凱彤/余靜萍/林二汶未能同台

繼續

【採訪手記】記者的退路 — 警隊「進駐」區議會 PPRB阻採訪

最新

旺角燭光不再 食環署沒收易拉架 婆婆哭訴

昨日為六四34周年,因六四紀念館原址於旺角道,旺角對於悼念六四別具意義,而去年在限聚令之下,亦有人自發在西洋菜南街點起燭光。 據記者現場觀察,警方昨嚴密佈防,交通督導員亦積極的抄牌行動。記者於晚上7時

八九六四34周年  港漂「紅白藍」混沌的身分

1989年5月15日, 香港學生專上聯會20多名學生,為聲援北京高校,在新華社門口發起絕食,呼喊口號「對話對話,不要廢話」、「中華民族萬歲、民主萬歲」,並唱《國際歌》。 5月27日,跑馬地舉行「民主歌

採訪手記 — 公民記者聯合調查 追查到底的價值

對於油塘灣中國混凝土廠(下稱:中國混凝土)製造大量空氣污染一事早略有所聞,但不在當區居住,或會忽視事件的嚴重性。2021年廠方正式被環保署拒絕續牌,當時新聞討論度不高,主流媒體甚少「追尾」深入報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