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街求生記 :「Be Water」轉地攤 見步行步

由旺角亞皆老街為起點,通往油麻地碧街,分成三段的旺角通菜街 —又稱「女人街」,一條街近五百米的露天攤檔。

根據日本旅遊書介紹,油尖旺名為「女人街」的通菜街;以及「男人街」廟街齊名。一女一男,顧名思義,「女人街」專賣女人名牌B級貨,數百攤檔林立,每天「朝桁晚拆」(註一)式擺攤營業,入黑燈火通明,是香港著名夜景之一。

昔日晚上,大批外地遊客都會到此一探香港「購物天堂」的光景,與攤檔老闆於計算機上為貨物的價錢討價還價,兩邊攤檔之間的小路也難以擠出一人身位。今日踏進女人街,街上人山人海的畫面久已不復見,約五十餘攤檔繼續搭棚營業。沒有了旅遊團的觀光客;沒有了好奇香港大街小巷的背包客,剩下的空檔只見餐廳食客們等位的身影。疫情之下,海洋公司獲120億救亡,而鬧市中半個世紀享負盛名的旅遊景點—女人街,我們眼巴巴眼着花果凋謝,在掙扎中垂死。

轉地攤慳二千

面對困境,在「女人街」駐守了數十年的梁老闆選擇結業收場。他的攤檔以售賣男裝服裝為主,疫情之下他形容如今的情況是「資不抵債」。相比起以往的高峰期,封關後的營業額下跌有八成之多,但每月仍須支付過萬元聘人搭棚、租倉存貨以及租車運輸。

在沒有遊客的支撐下,早前政府發放的唯一一筆五千元防疫基金也只能為梁老闆帶來半個月的緩衝期,如今亦只能決定清貨結業。問及日後計劃,他無奈回應「未知嘅,到時先算啦,見步行步」。

除了結業,據梁老闆分享,女人街一些暫停擺檔的檔主選擇外出工作或以地攤形式幫補攤檔的支出。據現場觀察,亦有不少檔主選擇轉型,以擺地攤的方式將少量貨物擺在地上或掛上一兩個陳列架上繼續經營。有地攤老闆分享,擺地攤的形式能夠省下每月大約二千元的「搭棚費」,加上自己額外工作幫補仍能勉強支撐。

如果「女人街」消失了

經常到訪「女人街」的客人目擊著這條曾聞名世界的夜市在疫症來襲前後的變化。經常到女人街購物的Vinny表示,感受到貨物的種類和人流明顯減少。問及到越來越多攤檔「閉攤」的情況,兩位常逛「女人街」的女士亦表示可惜及會帶來不便,她們喜歡這裡貨品種類的齊全,喜歡這裡的貨品會按時節而轉變。

萬聖節將至,記者近日再到「女人街」發現更多地攤賣起了各種萬聖節角色扮演的服飾,吸引不少年輕人到場選購,也許這就是香港人一直以來的「如水」之態。沒有了遊客,便將眼光放回本地,售賣社區所需之物;堅持不下了,就如梁老闆一樣另覓市場養精蓄銳,待機會重來。但長遠而言,「女人街」的命運將變成如何,也許需要交由香港人決定了。

註一 朝桁晚拆:指每天結束營業後需將排檔支架拆除並於翌日重新搭起。

有不少檔主轉做地攤,省回開舖錢。(郭雨軒攝)
從高空望下去,標誌性的女人街的藍白帆布不少空白位,吉舖處處。(郭雨軒攝)
返回

土木工程署落刀 落馬洲大陸式強拆 : 無交出收地圖則 無視石棉瓦之毒 村民未取祖先骨灰甕照拆

繼續

從大窩坪到九龍灣  夕陽噴油廠不願告別 工廠一心做下去

最新

布二代Tammy不負父望  隨時代變陣 守到最後

「70後」Tammy何小姐是棚仔的布二代,其父60年代來港後開始賣布,70年代隨其他布販一同來到棚仔營生。對Tammy來說,布棚不止是維生地,也是她成長的地方。Tammy 8歲已在舖內檯仔櫈仔上做功課

欽州街棚仔的最後歲月  九旬東叔不言休也需休

即將清拆的深水埗欽州街布藝市場(棚仔)從外面看來只見簡陋鐵柱和布幕,但舖內張羅的布匹,曾在大銀幕閃爍,為香港添上繽紛色彩。無論是梁朝偉飾演《一代宗師》葉問的唐裝衫褲、票房電影《飯戲攻心》的圍裙與窗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