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多元性向節目《自己人》最後一夜  平權同路人感可惜:性小眾的討論空間縮小

張錦雄表示,《自己人》給他很多美好回憶,對於暫停節目感可惜。(劉彥汶攝)

香港電台第二台多元性向文化節目《自己人》,啟播至今17載。主理節目的元祖主持、曾任「大愛同盟」總幹事的梁兆輝(Brian Leung),在過去的周六(22日)在節目中宣布,收到台長通知,節目將於8月停播,明天(29日)將會是最後一集。梁兆輝在節目中表示早有心理準備,本來預計節目壽命只有3個月,現在已賺了17年。曾為《自己人》節目嘉賓、「香港彩虹」創辦人張錦雄表示可惜,港台曾經是多元性傾向的公民教育平台,預料往後同志平權的聲音將在大氣電波消失,但同路人會化整為零,在各自的平台整合、連結,再出發。

《自己人》主持梁兆輝是資深傳媒人,他指這節目概念源自2006年同性戀電影《斷背山》在奧斯卡得獎,令性小眾得到更多的關注。節目過去曾邀請不同界別的人士,如2016年就邀請了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劉小麗一起討論性小眾議題。去年中學生林澤駿去信平機會投訴男生留長髮權利,梁兆輝在《自己人》訪問林同學,給他發聲的機會;今年8月便惹來屈穎妍在《星島日報》專欄點名批評節目是「為性小眾者默默起革命」。

本周六將播出《自己人》最後一集。

港台曾是多元性向的公民教育平台

在內地推動同志平權多年的張錦雄,指過去港台是一個多元性傾向的公民教育平台,當中連結不同的社區組織,令「直人」了解性小眾,對於《自己人》被停播感到婉惜,「大眾透過《自己人》的節目去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看到香港的位置,《自己人》可以視為一種勉勵,也是一個公眾教育平台。」

說到《自己人》在大氣電波播放的最後一天,張錦雄特別懷緬2019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後與岑子杰上《自己人》,一起分享在社區的抱負。

「現在重看這集節目,覺得當時香港仍有言論自由,暢所欲言,切蛋糕、叫口號,這樣的情景未來很難再見到。Jimmy(岑子杰)被還柙候審,不知甚麼時候才能重獲自由!」張說,特別感慨是出櫃同志區議員皆未能完成今屆任期,當初當選時構想同志友善社區,以及很多地區政綱,也沒機會一一實踐。張錦雄續指,已有心理準備《自己人》重溫節目的網上連結最終結局像鏗鏘集、議事論事那樣下架。

張錦雄又表示,過去有不少老師和社工均是透過大眾媒體節目認識到性小眾,如港台《鏗鏘集》、《性本善》、《自己人》,繼而邀請他到社區中心和學校分享。但近年不少相熟的老師退休或移民,大學管理文化有很大改變,一些管理層以「Cut budget」為由拒絕邀請平權講者、甚至有講師未能申請資金,自掏荷包邀請嘉賓分享與性別相關的議題。以往他亦會在大學飯堂攞放攤位,讓學生談性教育,但現在大學多設置閘門禁止外來人士進入,空間大減後推廣愈來愈困難。

梁兆輝於八十年代加入廣播界,《自己人》於2006年啟播。

同志平權被視為一種思想形態

張錦雄認為,性別議題概念源於美國,北京或追求意識形態上與美國對立而打壓內地同志平權運動。他慨嘆,近年內地的同志組織生活艱難,如今年5月北京同志中心停運,有同志組織選擇改名,名稱不能出現「同志」二字,或以愛滋病組織為名宣傳;亦有組織轉為義工小組與心理諮詢服務讓內地同志尋找空間。張錦雄又指,過去兩年港府對於性小眾的取態開始改變,覺得性小眾是一種「思想形態」,這情況跟內地相似,政府對性小眾的政策漸漸走向政治化,「香港有一個撥款項目『平等機會性傾向資助計劃』,以前是放在民政局,之後改由政制及事務局處理,現在愈來愈明顯平權是關於意識形態的事情。」

關震海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創辦人/主編|國際人權報道、專責《誌》日本社會專題、《誌》責任編輯

返回

What is 「旁聽師(sit-in expert)」?旁聽是另類退休人生 二次人生不想麻木下去

繼續

布氏鯨死於香港  局方稱設「禁船區」法例上複雜難實行 團體批海岸保護區太細太散是鯨魚死因

最新

9.8世紀暴雨一周   死傷數字未明 

颱風「海葵」殘留雨帶造成香港世紀暴雨,創下破紀錄最長時間的「黑雨」。這場「世紀暴雨」引發柴灣、觀塘、黃大仙、南區大潭道與上水等多區出現嚴重水浸及山泥傾瀉。在9月8日水浸首日,保安局公布截至當日下午1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