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北者朴智賢從政前的逃難生涯 :不知旅程是否成功 只想給兒子答案

朴智賢坦言沒有兒子一個問題,她未勇敢走出來說他脫北的故事。(李雨夢攝)

「有一天,我的兒子走過來問我︰媽媽,你為甚麼在我小時候拋棄我?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便決定要將我的故事說出來,把在北韓所目賭的見聞、以及日後我在中國的經歷,告訴自由世界的人們﹐關於共產主義國家的獨裁面貌」。

脫北者朴智賢

現年52歲的朴智賢(音譯,Jihyun Park),今年五月代表英國保守黨出選大曼徹斯特的貝里(Bury)角逐區議員﹐最終雖然落敗,卻成為首個參與英國政治選舉的「脫北者」,她的脫北者身份,在選舉之前成為英國多間媒體的焦點。

在參選人與行動者的身份以外,朴智賢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因為孩子長大以後向她提出的一個問題,致使她決心要從私人領域走出來,訴說自己作為一個「脫北者」的故事,宣揚自由的價值,並逐步走向公共領域,除了協助其他在英國的北韓人融入社會外,也致力在當地參與人權活動及工作,「英國教懂我甚麼是自由的滋味」。

朴智賢曾著書講述她脫北的經歷。

渡冰河離境

朴智賢出世於1968年的北韓清津市,其時最高領導人為金日成,在封閉的國度長大,她坦言那些日子對於北韓以外的世界一無所知,但也尚算相安無事地長大成人。上世紀九十年代,二十多歲的朴智賢成為了中學老師,但也是從那時開始,北韓發生了大飢荒,這段被官方稱為「苦難的行軍」的日子,沒有確實的死亡數字,在朴智賢的認知中,「有接近三百萬人因飢荒而死亡」。

「在1990年代早期,政府慢慢地暫停給予我們的公家食物配給,但政府告訴我們這是因為美國的問題。事實上,這並非美國的問題,在九十年代早期,共產政權國家倒台,北韓在農業生產方面很依賴蘇聯,而中國並沒有給予北韓緩助」。在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曾一度成為北韓最大援助國,向北韓出口大量燃料及食物,惟最終為了避免國內通貨膨脹,無法繼續支援北韓,北韓糧食儲備處於持續下降的狀態。

回想起逃離北韓前的日子,朴智賢直言,「那是一段非常恐佈的時期,每一日都看到有人死在街上、市場、車站裡,甚至家裡亦有成員因飢荒而死去」。她看到班上的學生因飢荒離世,父親病重、叔父亦餓死,為了生存,朴智賢的父親安排了她和弟弟逃離北韓,「那是1998年」,朴智賢第一次逃離自己的國土。

跨過連接中、朝邊界的圖們江,朴智賢和弟弟來到了中國的吉林省,「我記得那是1998年二月,當時仍然是冬天,河面凍得凝結成冰。那條邊界很快便過到,但非常危險,亦有可能因此而喪生」。縱然知道逃離北韓的危險性,但朴智賢心裡明白,「如果繼續留在北韓,我們可能會同樣因為飢荒而死,但如果我們成功越過邊界,那麼便能夠在中國生存下來」。

以為逃到中國可以生存下來,只是沒有料到,在中國一邊等待著她的,是人口販賣者。

「清晨時份,我和弟弟抵達中國,當時遇上了一個男人」,朴智賢憶述,當時那個男人給予他們白飯和雞蛋,「我很驚訝,因為白飯在北韓是非常特別的食物」。只是,沒有預料到,這個提給他們食物的男人,實際是個人口販賣者。「後來他要我嫁給一個中國農民,還說如果我不嫁,就會聯絡警察,把我送回北韓,當時我很害怕」。

被販賣給一個中國農民,但朴智賢對自己說,「我告訴自己這是一個正常的婚姻(normal marriage),但事實上這完全不同」。到了農村的時候,那個農民跟她說,「我只要你,不要你的弟弟」。「我很詫異,因為人口販賣者告訴我這個農民會救我和我的弟弟」,那是朴智賢最後一次見到她那年輕的弟弟。

孩子成了黑暗中的一點光

被迫下嫁中國男人之後,朴智賢與他們一家人一起生活了六年,在農村過着非人生活。

「那是一個很窮的家庭,屋裡很臭,他和他的母親也沒受過甚麼教育,甚至不能夠寫下自己的名字」,那是一個喜愛賭博、酗酒成性的「丈夫」,作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朴智賢被禁止走出家門之外。

「為了防止像我們這樣的北韓人逃離村子,村裡所有人都在監視我們,我記得那條村還有五個北韓女人,全部都是人口販賣的受害者,但家庭成員不容許我們之間有任何對話」。

那六年來,朴智賢都很討厭自己的人生。

「在與弟弟失散之後,我曾經嘗試自殺,覺得自己很羞恥」,直到有一日,她發現自己懷孕,「自從有了這個孩子之後,我開始想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為他給予了我希望」。由於脫北者這個「非法移民」的身分,朴智賢生下的中朝「混血孩子」不會獲得中國官方的認可,生產那日,她不能前往醫院,「我在屋子裡生下了我的兒子,獨自承受了十個小時的痛楚,但那仍然是我很開心的時刻,因為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只是,像她這樣一個沒有身份的脫北者,也是中國官方眼中的非法移民,一旦被人發現,便會遭到被遣返回北韓的命運。「六年之後,我的惡夢成真,因為有中國人向公安舉報,那是2004年,中國公安來拘捕我,我求他們讓我跟兒子說幾句話,兒子年紀太小,他並不知道公安來抓他的母親是怎樣一回事,我想告訴他,我會回來的,但這樣的請求遭到拒絕,最終我無法跟兒子說上任何一句話」。

2004年,朴智賢被遣返北韓之後,如果其他逃脫失敗的脫北者命運一樣,她被送進了勞改營。「在勞改營裡面,他們不把我們當成人類看待,像動物一樣,每日都被強迫勞動、面對酷刑與羞辱,但我不在乎,我心裡唯一想的就是要跟兒子團聚」,與兒子團聚,成為了支撐朴智賢在惡劣環境之下生存下去的動力。

日復日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和強迫勞動,朴智賢的腿部出現了嚴重的壞疽,導致無法工作,「幾乎接近死亡,但這也是為甚麼最終我被釋放出來的原因」。被「扔出」勞改營後,她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再次逃出北韓,「我知道我的兒子在中國等待著我,我要回去找他」。

拖著仍有頑疾的雙腿,她再次翻山越嶺來到中國,「這次路線不一樣,但比較安全」。

找回兒子之後,朴智賢打算聯同其他脫北者一起離開中國,「對我們來說,中國不是一個安全的國度」。本來打算逃到蒙古,惟抵達蒙古之後,邊境一帶人跡罕至,沒有發現任何人的蹤影,水和糧食缺乏的情況之下,只好無奈折返中國。

在那次逃往蒙古的計劃裡,朴智賢遇到了現在的丈夫,也是一名脫北者。

朴智賢曾聲援香港,並要求中方不要基於人道理由勿遣返北韓人到北韓。

匿藏北京兩年 籌謀離開中國

逃離中國的計劃失敗之後,朴智賢與丈夫、兒子到了北京,過了躲躲藏藏的生活兩年。

兩年之後,她們一家透過一名美籍韓裔牧師的協助,經聯合國難民署尋求庇護。當時放在她眼中的有三個選擇︰南韓、美國、歐洲,「衡量之下,我們覺得美國和南韓沒有那麼安全,會擔心在途中有機會被再次遣返回北韓,那便會非常麻煩,於是最終決定選擇到歐洲,感覺上沒有那麼危險」。

2008年,朴智賢一家終於成功抵達英國。

「首20日我們先到了利物浦的臨時房屋,向英國申請庇護,後來他們將我們送到貝里」,自此她們一家便在大曼徹斯特郡(Great Manchester)的貝里定居下來,在自由的國度裡,展開了人生下半場,「這彷似是第二人生,雖然我已經五十多歲,但我常常說我就好像一個青少年」。

三十歲那年,朴智賢從北韓逃離到中國。

四十歲那年,朴智賢從中國來到了英國。

「一開始的時候,我對於英國一無所知,也不懂英語」。由於不懂英語,她坦言剛到英國的時候,生活非常困難,「因為不懂英語,幾乎無法溝通,有人想認識我們多些,但我無法用言語去表達,但我希望告訴他們,後來我去了學習英文」。

從獨裁國家走到自由的國度,朴智賢感受到更多的是當地人們對於她們的歡迎,「他們的歡迎,對我來說有很大意義。我第一次在這裡哭泣,是因為覺得自己終於身處一個安全的國家。當我和家人享用晚餐時,我的孩子面露笑容,他們可以去上學,我感到甚麼是快樂。即使對我們來說這是很微小的日常生活,但卻是快樂的,也首次令我明白到家庭到底有多重要」。

雖然處身英國,然而安頓下來才是這個脫北者家庭的首要任務。剛開始的時候,朴智賢對於自由、人權等概念還不是很清楚,直到2012年某一日,過去曾被強迫分開的大兒子忽然問她,「媽媽,為甚麼你當時要拋棄我?」這道問題後來深深地影響了朴智賢,「當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望著我的兒子,我無法回答他,只是不斷地哭泣……雖然他說他理解我的人生,但那段記憶仍然留存在他的腦海裡」。

英國出選區議員 為市民發聲

「我是一個很痛苦的人,但我的兒子也在承受這樣的痛苦」。

朴智賢坦言,這個問題改變了她的想法,致使她開始走上爭取人權的道路上,「我想發聲,想讓人們知道共產獨裁政權國家如何摧毀個體的人生,那時開始,我開始公開地把我的故事說出來,活在自由世界的人們對於這些情況所知不多,我希望能讓他們了解更多甚麼是自由、對於自由權利的責任」。

記者問道,如果沒有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你還會走上這樣的人生嗎?

朴智賢說,「如果他(兒子)沒有這樣問道,可能會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這個問題改變了我的人生」。

從公開地訴說作為一個脫北者的故事,到向在英國的北韓人教授英語、提供社區服務,再到加入保守黨、並代表保守黨角逐區議員,成為媒體上的焦點人物。2013年時,朴智賢在聯合國朝鮮人權調查委員會和英國國會作證,並於2020年獲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分會頒發「Amnesty Brave Awards」,並與南韓女子徐琳出版了《我想活下去》一書,講述在北韓生活的種種經歷。

朴智賢代表保守黨出選貝里區議員選舉,縱使落敗,她認為可吸收經驗。

談到加入英國當地政黨保守黨一事,朴智賢表示是在2016年的時候,英國舉行地方選舉,那次也是她來到英國之後,首次成為選民投票,並且促使她有了加入保守黨的念頭,「保守黨提倡家庭、公義、自由等價值,我覺得我的人權活動都是一樣,目的是為了救助家庭和個人,這些都跟保守黨的價值吻合」。

在爭取人權的道路上,除了聚焦在自己的國家外,朴智賢亦有關心香港。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她曾獨自走到倫敦中國大使館外示威,除了聲援香港的自由外,亦促請中國停止遣返來自北韓的難民,那年手上舉起印有「Free North Korea」、「Free Hong Kong」字眼的標語時,對她來說,連繫著這些地方的,是獨裁和自由之間的鬥爭。

直到今年,朴智賢代表保守黨出選貝里的區議員一職,然後對於她來說,出選區議員與政治議題無關,本意是想去服務社區,「區議員比較像是社區裡的領袖,不算是跟政治議題有很強的關連,去年病毒在全球擴散,有很多人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希望能透過這個位置去幫助他們」。雖然最終落選,但對於她來說,都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這次經驗讓我再次學習到民主生活是怎樣的一回事,為甚麼政治自由對我們而言那麼重要,而且與當地居民接觸的過程中,也讓我獲益良多」。

「我不知道我的旅程是否成功,哪裡才是我的目的地,但我希望能夠繼續發聲,這是我給予兒子的答案」。

李雨夢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目前旅居倫敦。前《蘋果日報》記者/主播,曾為《明周文化》專題組成員。願能在亂世中守護真相。

返回

拼命用眼神報平安 賢學思政戰友:只想人月兩圓

繼續

We are not just the fools of summer 2019“Living in this era,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record history,” says the millennial author

最新

花蓮大地震 震垮觀光業 鳳梨運輸成本漲一倍

在這次花蓮地震中,太魯閣國家公園是重災區之一,多條著名步道出現落石坍方,包括砂卡礑步道、白楊步道等。 太魯閣國家公園佔地9萬2千公頃,橫跨花蓮、台中與南投三個縣市,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勝地。台灣政府內政部

「戰貓」救不了台灣鳳梨 兩代農夫站在政治分岔口 

廣東人稱鳳梨為「菠蘿」,農夫說好食的「菠蘿」,不能太綠,黃中帶青代表又甜又多汁。世人為鳳梨添上政治顏色,對岸為進口設關卡;台灣政府在補助政策上亦築起堡壘,自由貿易潮流不再,花蓮鳳梨應如何自主?1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