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4救死場? 手機達人回首先達的光輝歲月

先達廣場
Lo 哥分析,今次iPhone 14款式比13更吸引,相信比之前的生意好。(劉彥旻攝)

位於亞皆老街的先達廣場,在繁華的旺角鬧市屹立超過20載,它曾有「炒賣聖地」和「劏場始祖」的綽號。昔日想「搵快錢」的炒家們帶著一部部iPhone 來到這裡「掘金」。人人手上一部電話來到這塊「英雄地」,擠得水洩不通。

蘋果公司推出的新手機型號iPhone 14於上周五(9月16日)正式開售,令沉寂已久的先達廣場頓時回復人頭湧湧的景象。記者於開售翌日到先達廣場視察,見多間店舖門外均大排長龍,亦有市民走遍不同商店「格價」。手機店舖老闆Lo 哥的店外雖未見人龍,但他表示在開售當天已收購了不少新手機,「今次(先達)生意好咗好多,都算有返啲生氣,有人排隊。」

渡過這兩年的疫情寒冬,在先達廣場我們終於看到人流,在這裏捱過寒冬的Lo 哥斷言:一定回不了從前。

先達廣場
先達廣場的人流已今非昔比。

手機零售業發展蓬勃  帶動人流

10年前,新型號iPhone 比內地早到達先達廣場,在先達搶先買一部新款iPhone ,立即到羅湖放售,轉手便淨賺幾百元;倘若「有路」帶過百部手機上深圳,一天來回的路程,可使你手上多了數萬元的鈔票。當年香港人賺的,就是香港與「一條羅湖橋」到貨的時差。

炒賣熱潮漸漸退卻,疫情衝擊之下,先達人流稀少,儼如死場。人稱Lo 哥的劉志剛在26年前進入先達,由學徒做起,一步一步成為老闆,見證手機零售業與炒賣熱潮最光輝的年代。他慨嘆先達難以回復昔日光輝,而他的生意亦不再單單靠手機零售,在店面賣快速檢測包,希望渡過疫情的難關。

先達廣場的前身為先施百貨,在1995年被改建成商場並拆分成一個個舖位對外出售。同年,Lo 哥在一店任電話售賣員,剛入行的他邊學邊做。那時,手機零售店只佔廣場的一隅,裡面還有小食店、玩具店、時裝店,甚至理髮店,包羅萬有。80年代,不管是港產片《英雄本色》(1986)的Mark 哥,還是周星馳在電視劇《他來自江湖》(1989年)飾演的何鑫淼,他們手持的第一代手提電話「大哥大」,像磚頭般重,價錢逾萬元,在螢幕上就見得多,在市面上並不普遍。

先達廣場
疫情過兩年多,在iPhone14的帶動下,終於見到人流。

至90年代後期,隨著技術的發展,台費亦愈來愈便宜,手機開始變得平民化,先達的手機店愈開愈多。Lo 哥憶述,初時流行的「大龜」、「細龜」手機價錢約5千到1萬,台費則每月1千元,之後突圍而出的PCS 制式的手機每部只需2至3千元,台費也下降至每月98元。後來GSM 制式手機雖然台費每月貴了100元,但勝在覆蓋率較高,再度搶佔市場,亦令手機愈趨普及。可想而知,坊間對手提電話的需求甚殷,而先達內隨處可見各種款式的手機,例如Nokia(諾基亞)、Ericsson(愛立信)、Motorola等,競爭可謂十分激烈。

直至2007年,一部名為「蘋果」的手機為業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蘋果的第一代iPhone。它的介面簡潔,操作方便,以一顆Home 鍵取代舊電話模式的物理鍵盤,配上3.5吋的全觸控螢幕,「一落到個商場,就殺曬所有嘢」,Lo 哥憶述。iPhone 在短時間內變得炙手可熱,淘汰了所有對手,就連當時手機界「一哥」的Nokia,「都畀一隻 iPhone 搞到差唔多破產咁滯」。

iPhone 的金磚年代

iPhone 將手機零售業推上了另一個高峰,為先達的手機店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亦令香港的一眾炒家摩拳擦掌。適逢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國民收入提升,吹起一股「蘋果熱」,對iPhone 有大量需求。然而,當時iPhone 並未在內地正式發售,需依賴水貨市場。因此,先達化身交易中心,向成功訂購iPhone 的本地人「收機」,再以幾百元的差價賣出去,而買家則會將它帶回內地放售或自用。當時網上資訊尚未流通,大家只知道「放機」、「買機」都是去先達,自此先達變成了「炒賣聖地」。

Lo 哥形容,最火紅搵錢的年代是2010、2011年,當時推出的iPhone 4與4s 將炒賣熱潮推至高峰。其中iPhone 4s 在香港比內地早3個月開售,開售當日有過千人在中環蘋果專賣店外通宵排隊等候。不過,早在香港開售的前一個月,便有水貨抵達先達,引來大批炒家前來問價。而每次蘋果出貨,大家也會前往先達搶著「放機」、「收機」。Lo 哥形容,每次有貨抵達,先達在接下來幾日都被客人擠得水洩不通,只見每間店舖外也有人在排隊,四處問價。若要從地面上去第二層的舖戶,至少要花十分鐘,「星期六日入嚟成身汗,唔係熱,而係迫入嚟好多人,要出力。」

Lo 哥當時與4名員工在早上10點開工,一邊「收機」、一邊「放機」,一直忙碌到晚上8時多才有時間吃點東西,而他們更曾試過一天內收了1500部iPhone ,「一部機賺幾百蚊,一日幾個客,一個客可能要一百部機,每日都係咁,仲唔豬籠入水呀?」

先達廣場
Lo 哥見證手機零售業的高低起伏,收入大減,今日只求生存。(劉彥旻攝)

Lo 哥形容當時的iPhone 4與4s 「炒足成年」,由於專賣店貨量不足,炒家們買回來的貨先擱起來,價錢也會大幅升值,因此iPhone 4被行家稱為「金磚」。然而,蘋果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工廠愈來愈多,令iPhone 的供應陸續增加,而新型號的iPhone 亦開始與香港同步發售。以內地人為主的原有買家,不再像以前般依賴香港的水貨,各式新型號的炒賣時期由幾個月,逐漸縮短至僅僅幾天,「遲幾日,大陸都多貨過我哋啦。」同時,iPhone 近年不再支配手機市場,Samsung(三星)、(Sony)索尼、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先達廣場
iPhone14開售兩天後,仍然有顧客到先達問價。(劉彥旻攝)

疫情令生意額大跌 9 成:就算有客都冇貨

在炒賣熱潮的高峰時期,Lo 哥的舖位月租達5、6萬元。然而,炒賣熱潮逐漸退卻,加上近年疫情連綿不斷,舖戶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小。廣場內有接近一半舖位丟空,終導致業主減租,Lo 哥的舖位月租跌至3萬元,比起他26年前入行時低一倍。除了少了大部分旅客生意外,世界各地的工廠停工,以致供應鍊斷層,Lo 哥生意額大跌9成,「就算有客都冇貨,點做呀?」

Lo 哥的店舖現在只剩下一名隔日上班的員工,而他除了買賣各款新舊手機,亦會售賣手機配件、提供手機維修服務等,甚至連防疫產品、例如快速檢測包也不放過。他強調,店舖服務要變得多元,才可「百貨撞百客」,「市道太靜啦,咩都要賣啲」。

他稱現在因為租金低,加上有熟客光顧,店舖尚可達至收支平衡,只是不知疫情過後,市道會否有所改善。「以前入得行就賺錢,依家入得行都好危險,唔知幾時啲客先會嚟。」Lo 哥分享,這裏的行家常稱先達為「英雄地」—許多人在這裏開業十年八載,有些人發了達,也有些人輸了整副身家,各人有高有低。也許只是時勢造英雄,不過如今在疫情下,恐怕英雄在這個地方也難有用武之地。

(文章刊載於《旺角有大誌》六月號)

陳朗酲

《誌》實習記者

劉彥汶

社會專題記者

返回

《防止自殺手冊》導演王嘉諾:在這個框架下,沒有作品不牽涉政治

繼續

《群鼠》導演胡天朗、譚善揚:老鼠待劏宰是不能避免的,至少我們還在呼喊

最新

【本地桌遊】世界桌遊大不同 本地桌遊無人撐?

雖然桌遊這幾年Board Game在香港急促發展,始終不及外國普遍。Joe指出,外國消遣娛樂較少,地大脈博,假日「無嘢做」只好約朋友來家中玩桌遊,「我去超市去買野都要揸半個鐘車,咁佢有咩做啫?」 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