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 — 公民記者聯合調查 追查到底的價值

《集油》記者追蹤田螺車到石硤尾地盤,在高空位置拍攝依然製作混凝土的鐵證。(《集油》記者拍攝)

對於油塘灣中國混凝土廠(下稱:中國混凝土)製造大量空氣污染一事早略有所聞,但不在當區居住,或會忽視事件的嚴重性。2021年廠方正式被環保署拒絕續牌,當時新聞討論度不高,主流媒體甚少「追尾」深入報道;反之建制媒體不時轉述官方及廠方說法,稱中國混凝土將遷往將軍澳,這種似是而非的消息,兩年間成為油塘、將軍澳的「都市傳說」。可見中國混凝土的爭議,既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度,官方、廠方連基本資料也說得不清不楚。

直至限聚令與口罩令放寬,集會和遊行有限度地進行,中國混凝土的「惡行」再次浮上水面。首個遊行由獨立英文媒體創辦人James Ockenden所籌備,當時採訪焦點放在取消限聚令之後首個示威,忽略了示威另一主角—無牌經營的混凝土廠。

中國混凝土無牌經營長達兩年之久,令編輯感到事有蹺蹊。草草翻查2018年中國混凝土母公司的招股書,文件裏有不少前高官的名字,它在香港的身位不會僅是一間製造建築「麪粉」的企業吧!如果港府對地鐵站出的九旬炒粟子小販與後巷的「通渠」塗鴉均採取嚴厲執法的態度,這實在找不到一個合理的理由,讓一間被檢控25次的混凝土工廠無牌經營下去,這燃起了深入調查的衝動。

記者連日觀察,廠方依然運作,其中一輛田螺車運混凝土到石硤尾地盤。(《集油》記者拍攝)

社報與獨立媒體互相補位

政府早於2009年核准了《茶果嶺、油塘、鯉魚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並將其刊憲,計劃包括將中國混凝土廠所在的油塘灣劃成「綜合發展區」,志在逐步淘汰該區的現有工業,將油塘灣打造成高級商業區。草綱早預視油塘灣將會是一個中小型的住宅區,惟該區業權分散,發展商遲遲沒有申請建低密度住宅。到近年住宅相繼落成,混凝土廠污染問題便浮上面,政府開始含糊其詞,稱計劃將「油塘混凝土」遷往將軍澳,對「中國混凝土」這五個字三緘其口,環保署連環檢控廠方,連訂牌也阻止不了混凝土停運,而刑事檢控還在司法程序?

《誌》在James Ockenden發起的遊行,找到油塘社區報《集油》公民記者的身影,大家開始交換資訊,在報道找到各自合適的「角色」。《集油》在社區建立公信力,有街坊主動向社區報杜傳送中國混凝土晚間「噴塵」及倒泥頭落海的「鐵證」。《港區國安法》落實之後,整個新聞界出現巨變,市民得到「一手」資料並不輕易交給傳媒報道,因為在今日的社會很難建立信任,而促成較全面的報道往往是靠市民的資訊,失去信任,是很難做成功的調查報道。

另外,《集油》記者大多居於油塘,熟悉地形,這省了我們很多時間,令之後的實地偵查更暢順。當編輯提出要統計工廠出入的車輛數目,在哪條街道視察才是最準確?《集油》記者迅速回答:茶果嶺道、崇信道兩條路。站在路旁數,可以避過混凝土廠保安的耳目。

查到底 調查「非法經營」的程度

除了翻查大量公司註冊、土地註冊、城規會、立法會、區議會及廿多年有關杜氏家族的舊剪報,這次實地偵查亦相當重要。實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確認廠方是否尚在無牌運作,以及他們是否仍進行任何環保署曾指控的違規行為。讀者可能會質疑,既然官方已判定廠方是「無牌經營」,為何「再一次」去證明中國混凝土仍在營運?「無牌經營」是一個事實,但這個事實仍然還欠一個內容(HOW)。是否如居民所講,工廠早晚營運污染空氣?污染有沒有改善?政府有沒有賊喊捉賊、公營工程仍訂購「非法混凝土」?

官方漸漸失去透明度,我更需要在現場觀察。更重要的是,實地深入調查,會比只接收官方單一資訊更多元。

記者們三次到東源道視察,第一次是與James Ockenden及香港單車同盟主席Martin Tuner的訪問,該次的訪問沿遊行路線行了一遍。雖然當日因下雨天而無法看到路面的泥濘,但依然可見中國混凝土廠不少工序都在廠外進行,地上佈滿水漬。

調查的難度在於證明廠房尚在攪拌混凝土,記者無法進入廠房之內確認其運作。《集油》記者便提議尾隨田螺車由廠房至地盤,再在地盤拍攝車輛倒出混凝土,便可確認廠房尚在無牌製作混凝土。

跟到底 公眾應知的事實便應查實

按這個做法,記者安排了兩天的視察,首天觀察車輛在兩小時內的出入,以確認廠方依然運作,我們「有車可跟」。2月22日,兩名記者在廠房附近的道路旁觀察,一名記者站在高輝道、茶果嶺道交界,另一名則站在崇信街,這兩個路口都是東源道出車的必經之路。經過當日兩小時的觀察,廠房一共有44輛田螺車出入,而且部分車身有污漬。

記者記錄廠方出車的次車及清潔情況。

確認工廠「如常」高度運作後,記者再次出擊,計劃跟蹤田螺車,團隊用$800元聘請相熟的朋友及借用其私家車作為是次計劃的「關鍵工具」。2月25日,《誌》與《集油》3名記者於早上11時左右在鯉魚門碼頭集合上車,駛到中國混凝土廠附近等待「獵物」。

11時55分,田螺車到達石硤尾巴域街恒基兆業地產地盤,但追查的工作還未完,必須拍攝到田螺車於地盤倒下混凝土,才算真正「斷正」。記者們下車後,各自尋找最佳拍攝地點,白田邨的平台本是最佳的拍攝地點,但後來發現田螺車泊入地盤後阻礙了倒混凝土的畫面,所以一名記者便走到地盤對面街的唐樓天台以長鏡拍攝。由田螺車倒車,傾倒混凝土,清洗車輛離去的整個過程,都被鉅細無遺地拍攝下來。

下午1時16分,田螺車從地盤離去,記者才確實地證明到中國混凝土廠就是無牌運作,實地偵查行動才告一段落。

整個採訪用有限資源去調查、核實、追問政府,事件會否得到居民想要的結果並不是我們控制的範圍。我們與公民記者抱一個信念,公眾應該知道的事實便應多作查實,重組一個更確實、更有濶度、更有條理的真相給大眾思考,這就是今日獨立報道的價值所在。

《誌》記者從後跟蹤混凝土車輛,證實廠方依然運作。
  1. 兩個月兩次集會涉油塘無牌混凝土廠 警方嚴管遊行人數 示威者無奈頸掛號碼牌:警察當我們是牛
  2. 建築原材料愛國商人 回歸後平步青雲 2022年按揭套現
  3. 【偵查報道】美麗新香港 污染夢魘停不了 —— 無視環保署禁令 追查油塘違規混凝土工廠無牌運作
  4. 採訪手記 — 公民記者聯合調查 追查到底的價值
  5. 嘉華國際投得將軍澳137區混凝土廠 環保署:爭取盡快排期審理 禁油塘中國混凝土運作
返回

【偵查報道】美麗新香港 污染夢魘停不了 —— 無視環保署禁令 追查油塘違規混凝土工廠無牌運作

繼續

上山下海就近而食 梅窩西貢社區組織辦「睇天食飯」團  連結農夫漁民

最新

政府兩年加60%煙草稅 煙民轉買私煙報販大受影響

本刊去年出版《香港職人》,其中報紙檔報販是書中25名職人之一。近年大報章、雜誌相繼倒下,餘下來的報紙檔主要靠賣飲品、香煙維生。政府自2023年連續兩年加煙草稅30%,令一包香煙漲價至$94元,其中$6